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推动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会计相关法律制度修订完善的进度。自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宪法中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有了明显的提速。如今,经过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实际上是反映了我国法律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  相似文献   

2.
《商》2015,(18)
公证制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司法制度,在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民事纠纷冲突以及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证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灵魂所在。党的十五大又将依法治国纳入到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当中,公证制度推动着我国法律实施以及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公证制度立身于依法治国的前沿,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在本文从分析公证制度入手,着重探讨公证制度的法治功能和社会价值,并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3.
《商》2016,(11)
我国大力提倡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理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涵是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对政府的要求,在法治政府的建设中,如何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效率和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需要解决法治政府在行政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路径选择问题。本文将探究行政法律制度的涵义及现状,明确依法治国背景下行政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行政法律制度建设应如何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4.
古典自然法是西方现代法治的思想源泉,以霍布斯、洛克等为代表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倡导的自由平等正义观念为西方现代法治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西方现代政治法律文化的大厦提供了理论基石。现今,在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中,我们应本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态度,科学借鉴古典自然法的平等正义观念,这对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工作及法律制度的完善,对公民法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飞宇  胡晓林 《消费导刊》2009,(14):148-148
法治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现代国家的治国之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法治对中国法治建设与发展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义顶 《现代商业》2013,(30):273-274
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将"法治"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这一开创性的全新表述,从思想层面为实现依法治国指明了具体路径,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检察官来说,如何在工作实践中正确运用法治思维,是今后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共十八大四次会议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依法治国"现在各个领域都得到提倡。但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起步较晚,导致公司治理在法律制度的构建上较为薄弱,很多时候人治大于法治。本文从公司治理的概念出发,结合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分析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提出我国公司治理在法律层面的缺陷以及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49):249-250
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阶段下依法治国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但由于历史传统因素和司法体制出现弊端等阻力的困扰,要进行这场从观念到体制的法治革命仍有一些困难存在。应将现代法治与传统因素结合,改进党的建设,完善立法体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四个方面紧密相连,从而搭建起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桥梁,承载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刘纯 《消费导刊》2009,(6):147-147
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与发展只始终是我国社会得以不断向前推进一个基点。而人治与法治、法制国家与法治国家、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三组概念的变迁彰显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正>"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  相似文献   

11.
<正>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方法,即依法治国(法治);另一种是专横非法、为所欲为的方法,即以人治国(人治)。要法治还是人治,这是任何政治体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历史证明,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民主化、民主法律化的体现。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国家最初是相对于“警察国家”而言,是指主要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政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国家类型。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是指依靠正义之法、崇尚民主精神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从而使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和谐配置的国家类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1)
城乡一体化是走向全面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征地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被征地农民为此做出重大贡献,他们理应成为城镇化的受益者,而不是城镇化的牺牲者,国家和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有效保障他们的养老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依法治国总方略的指导下,我国致力于把国家的各项事务都纳入法律轨道。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尤其就如何构建法律制度保障下的养老保险体系的问题,值得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一种行为规则,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依法治国已被写进我国<宪法>.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公开以暴力方式阻碍执法,严重破坏了法律的权威,阻碍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4.
贫困总是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虽为我国反贫困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彻底消除贫困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努力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人民大众所分享,达到共同富裕,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1)
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性目标,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被推向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建立完备的司法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司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是正义的守护者。要想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法制建设要求我们建立司法独立制度,司法独立之都在我国还属于初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制度。本文通过对司法独立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完善的途径。另外,本文的司法独立专指人民法院的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社会矛盾凸显的一个时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处理社会管理问题必须坚持法治。文章论述了法治政府建设下依法治国与社会管理的关系及其面临的困境,指出要在全社会崇尚法治,让法治真正成为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7.
吴剑扬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7):244-245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的基本诉讼制度之一,在其发展的80多年间,为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适用能力,维护社会法治,保障司法公正、民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人民陪审员制度也展现出了不足与缺陷,陪审员制度该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服务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陶维梅 《中国市场》2009,(15):117-1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法治框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人民和政府为法治的动力,以严格依法行政为法治的关键,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党和人民坚持依法治国道路的决心,是我国法治建设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肖雪 《商》2014,(21):189-190
我国法治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程序性法治",在短短三十年间就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大部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并未法律化,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对行使行政权力的程序要求并不够重视。当前的行政程序制度与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并不绝对吻合,与发达国家相比也仍有较大差距,其情势不容乐观。构建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法治政府的基本依托。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动法治经济发展,加速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文章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展开阐述,分析当下在建设法治政府与完善法治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经济发展的对策,希望对我国依法治国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