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龚微  张琼 《商》2012,(19):37-3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因此怎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特点和现状,同时对目前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2015,(45)
1999年开始,西部开始实行大开发战略,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2007年后,随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首次超过东部地区,打破了区域经济发展"东高西低"的不均衡格局,转变为"西高东低"的经济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研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基本问题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选取西部重要的省份之一——云南为研究对象,对云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由于区位因素、自然条件限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沿海率先开放的不均衡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东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扩大化趋势。由此可能会引发诸多经济、文化、政治问题。借助西部大开发浪潮,加强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促进西部地区高效率经济发展,实现全国均衡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各地区经济差距逐渐拉大。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为四大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经济战略与政策的实施,各区域经济已逐渐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但还未达到平衡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还未得到明显提升,东北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已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总体来说已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传统上划分的四区域为立足点来研究该省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叙述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运用人均GDP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四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整体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并且继续加深,广东省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四区域之间的差距、珠三角和山区的差距是全省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顾诚暐 《致富时代》2011,(10):25-25
“东高西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较大,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性,甚至金融发展差距要大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该文在此基础上先从我国区域的金融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差异现象。区域经济向来对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区域经济战略是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现状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心,而各省份凭借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发展区域经济,以此来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黑龙江省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和各种矿产成为其发展区域经济的资本,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彭宗平 《商业科技》2009,(11):231-232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差异现象。区域经济向来对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区域经济战略是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现状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乔蔚娜 《商展经济》2023,(1):145-14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金融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导致金融差异化现象日益明显。本文主要对当前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现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同时进一步明确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背后带来的风险问题,最后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逐步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区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以西部、少数民族与东部为主的地区有着显著的经济差距。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区域投资环境差异是导致的,因此,分析区域投资环境差异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缩小区域地区的经济差距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金红 《商业时代》2015,(7):126-127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较大的差距,当今我国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有效缓解我国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与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大的问题,文章分析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过程,从而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张爽 《商业科技》2014,(19):147-14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分析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针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采用国内生产总值Theil熵对江苏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原因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出区域市场发育程度、产业结构转换的差异和区域发展策略是导致江苏省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郝雅洁  王艳艳 《商》2014,(29):193-19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就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区域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加大,这已成为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非“不治之病”。本文力图从多方面找出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协调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净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134-135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已经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缩小差距,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通过对我国的区域性收入的现状、原因和相关对策等问题的初步探讨,对省内之间,省际之间,特别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分析,提出解决区域收入差距过大的对策,分别从产业调整等六个方面,改善分配制度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从而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性收入差距,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已经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缩小差距,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通过对我国的区域性收入的现状、原因和相关对策等问题的初步探讨,对省内之间,省际之间,特别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分析,提出解决区域收入差距过大的对策,分别从产业调整等六个方面,改善分配制度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从而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性收入差距,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十二五"的结束以及"十三五"开展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东西部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使得东部地区取得了较大的经济优势,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开展并没有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马太效应愈加严重;"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千帆之势,与此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亦是不争的事实,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矛盾突出。在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政府行为具有突出的作用。调整和规范政府行为,使之能有效促进经济区域发展,对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只有大力进行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内外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达到均衡的状态。农村区域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现代化农村的管理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区域发展的质量及速度提上去,对提高农民物质文化质量及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对于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协调及同步发展布局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