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牌》2015,(8)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已经历经十五年,经过了奠定基础阶段,现在正经历冲刺阶段。201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贵州贵安新区,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又添新动力。本文通过阐述贵安新区的品牌优势,展望贵安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以期贵安新区发展成为西南经济核心,为我国改革开放再添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贸易》2014,(2):12-12
1月13日,来自国务院的消息称,陕西西成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新获批国家级新区,这表明西部地区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国家级新区的批复,可以使西部地区拥有更多的开放阵地,更有利于沿海资本转移和吸引外资。  相似文献   

3.
孙红梅  王雪 《中国市场》2013,(25):84-87
基于2012年我国9家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通过对社会责任管理、经济责任、利益相关者责任和环境责任履行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披露明显好转,整体良好,但对环境责任、经济责任等方面的负面信息披露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强烈互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要为创造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服务.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公司规模越大则对全社会的责任就越重,特别是高碳企业因其"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的特性致使其社会责任更重。通过对我国高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并依据钢铁企业在安全事故方面和节能减排方面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指出高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具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权利和义务,而同时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又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本文从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角度论证了其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中国100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现状和原因,给出了促进100强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几个对策建议,并提出了利用金融市场进行"强制—诱导"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开始意识到在履行有形责任和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需要承担除经济责任以外的无形的"无形责任"。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世界各国企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从股东、员工、顾客和社会环境与社会公益等方面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正式由于该行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WTO经济导刊》2012,(1):90-91
本刊讯 12月16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的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会上,由浦东新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联系会议办公室在《WTO经济导刊》支持下编制的《浦东新区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报告》向社会发布。该报告从经济发展责任、区域管理责任、商业环境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责任、社会发展责任等六大方面、55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伟 《商场现代化》2012,(22):33-35
本文首先对中国政府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以中国石油为例,从股东、员工、消费者、环境、政府和社区民间团体方面对上市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石油履行了部分社会责任,但还存在履行社会责任缺失的状况。最后建议上市国有企业在占据了较有利发展环境的情况下,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报告成为公众了解企业所负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现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并对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对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模式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各企业中的社会责任问题也就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电力企业中的社会责任的研究和履行也就成为了电力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我国的电力企业目前正处于一个稳定成熟的时期,是一个有着比较强技术支持和经济实力的行业,具有公益性、垄断性、基础性以及准公共物品等特点。电力企业应该在保证企业利润的同时更加重视和履行社会责任.这是关系到企业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方面,笔者在此主要对电力企业怎样才能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电力企业后续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这不仅反映出我国需要在社会和环境方面付出更大的投入,同时也对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为了反映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出发,进一步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自2012年兰州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希望兰州新区能够成为甘肃乃至西北的转型示范平台。招商引资是加快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区要把握"一带一路"对接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各种优势广泛吸引海内外的投资项目。本文通过对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近年来发展的研究,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深度分析,最后结合兰州新区招商引资面临的现状给予可行性对策,以加快新区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市区乃至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世界潮流,企业如何有效地履行环境责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基于公众视角对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引起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指企业对员工、消费者、股东和社区环境等承担的法律和其他责任。在各类社会责任的要求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发生改变,不再是只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要在确保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为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本文分析经济法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企业在经济法下完善自身履行社会责任制度的构建措施,旨在为促使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我国出现了创新创业的高潮。创业企业在享受者国家政策优惠扶持的同时,也要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初期阶段,创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较低。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创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创业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及相关信息披露的问题并作相应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我国A股372家主板上市公司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企业社会责任、低碳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及市场化环境四个因素纳入同一框架,构建了一个具有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企业积极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发展;(2)社会责任履行带来的低碳技术创新增值作用在不同的企业性质与经济市场环境中存在差异;(3)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进一步通过促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正向作用于低碳技术创新;(4)市场化环境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化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对低碳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8.
治理价格欺诈行为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经济人"逐利不择手段,价格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发生在商业领域,而且向工业领域蔓延,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摒弃价格欺诈,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价格欺诈的治理力度,为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仅要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和利润,满足股东的经济目标,同时也要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会、环境负责,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双向性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必要性的争议性讨论。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聚焦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认为企业是否应当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息息相关,如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财务绩效的增加,则企业应当积极履行,反之,如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降低了财务绩效,则企业可以不用履行;然而,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证视角,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欧美现代大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伴随经济繁荣而来的是环境恶化、不正当竞争、劳资冲突、消费者权益被践踏等一系列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使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良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我国外贸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以2009—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外贸板块的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虑时间效应,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外贸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未对当期经营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能明显改善后期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