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保险公司对受灾农户损失的赔偿比例越高,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和完善。文章通过对云南山区168户受灾农户的调研了解到,云南山区农户对农业保险公司、勘赔定损和补贴额度的满意度都较低,对政府农业保险的满意度相对更高。建议农业保险公司健全农业保险政策体系;政府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政策支持,促进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和健康良好的发展,提升农户参保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商》2015,(34)
本文对山东小麦保险调研获得的394个样本数据,对农户的满意度情况作出分析,并提出提出政府加强市场引导、厘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加大小麦保险宣传力度、保险公司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四点措施促进小麦保险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保险有助于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维持农户收入稳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水稻产量保险的关键在于产量预测、风险区划及费率厘定方法。本文搜集了云南省16个地级市水稻单产量和6项气象指标数据,尝试引入期望分位数机器学习模型对数据进行训练;利用期望分位数更注重尾部损失的特点对单产量作出精确预测;结合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单产量分布密度函数,计算纯保费率并根据费率划分低、中、高三个风险区设计水稻产量保险并对补贴政策进行探讨;最后,应用均值—半方差模型对新的产量保险保障农户收入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保险能有效减小农户收入的波动以及可能出现的损失,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采用全省统一定价的保险设计方案、建立灾前预防和灾后减损机制、优化政府财政补贴等措施,同时对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献言献策,旨在提高生产区应对灾害能力的同时,降低农户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是在不确定自然及经济风险情况下提出的保障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作物保险实施的现状,通过对湖南省东安县农户进行农业保险问卷调查,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作物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保险对水稻生产是有一定影响的。最后,本文提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叶明华 《财贸经济》2015,(11):88-100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下的被动式发展,还是农户风险管理需求下的主动式发展,这是判断农业保险成熟度的标志,也是中国从农业保险大国向农业保险强国转变的关键点.本文选取中国粮食主产区江苏省,对其14个区县585户粮食种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P神经网络进行保险购买决策模拟.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与农户风险管理内在需求交互作用下的混合决策,但是制度诱导依然是农业保险的主要驱动力.据此,应从农户的风险认知、保险认同的提升入手,结合保险市场的险种与服务创新,使得农业保险可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决策目标相匹配;同时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举措相融合,实现农村金融工具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推广缓慢的现状,本文基于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的视角,在江苏省七个城市中162户生猪养殖户中进行调研,运用Logit模型分析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得出养猪场平均一年保费支出占比、意愿猪粮比标准、玉米占成本比重、养殖户对现有农业保险补贴的满意程度和对当前生猪价格的满意程度对养殖户的参保意愿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现代农业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保险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北、山东和安徽三省家庭经营梨果种植户为样本,运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对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下普通农户和规模农户参加互助保险和公共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农产品网络销售提升了普通农户参加互助保险和公共保险的意愿,并造成规模农户退出保险互助合作;第二,梨果生产能力、资金补贴程度、农业风险认知和渠道参与深度等因素对引入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后的家庭经营农户参保行为存在影响.建议鼓励农户依托区域农产品特色发展网络销售模式,针对农产品产量、价格和品质波动定制农业保险品种,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在非技术领域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8.
牲畜保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保险作为大宗农产品的风险保障近年来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参与率问题是农业保险的基本问题,生猪保险参与率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一手资料对生猪保险的需求进行研究,使用Logistic模型,采用农户疫苗花费等代理变量对生猪保险参与率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农户退保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户生猪保险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对生猪保险认知程度、养猪规模等变量。降低生猪保险理赔环节和交易成本,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猪保险参与率。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后,森林保险成为提高林业风险抵御能力、应对林业生产风险的重要保障机制。随着林地确权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非农就业趋势的演化,这两项因素都可能对林业保险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2018年福建、浙江和辽宁三省465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IV Probit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及林地确权对其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影响受到林地确权的调节作用,已确权农户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负向影响趋势减弱;按照非农就业、林业依赖度和林种结构对农户分层,林地确权对非农就业水平低、林业依赖度高和商品林为主的农户森林保险需求作用显著。林地确权对异质性农户的差异化影响为后续瞄准目标群体完善森林保险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保险+期货"模式下的新型农产品价格保险,改变了传统农产品价格保险定价方式和风险转移的方式。首先介绍期货价格保险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其次论述"保险+期货"模式的运作过程,理清农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市场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保险在简化定价工作、转移巨额赔付风险、保障农户收入水平方面起到的良好作用。通过由总体到细化的设计对定价过程进行梳理。最后,讨论了风险中性定价模型、蒙特卡洛随机模拟定价模型和保险精算定价模型,目的是要得到一个符合期货价格保险产品特征的费率厘定方案。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的主体涉及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者需要共同发展完善才能推进农业保险体系的健康发展。选择云南山区287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险种需求、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和购买意愿。研究结论表明:云南山区农户主要选择产量保险和成本保险;大多数农户愿意购买农业保险,但对农业保险并不了解,提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推进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稳定农户收入和降低因灾返贫率。  相似文献   

12.
《商》2015,(8)
太仓市大病保险模式是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创新工作经验。本文在对"太仓模式"基本情况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太仓大病保险筹资情况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要解决大病保险筹资的可持续性问题,要从筹资标准、筹资渠道、统筹层次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9年陕西、甘肃两省88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农户天气保险兴趣以及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2.67%的农户愿意购买天气保险,说明我国天气保险拥有巨大潜在发展空间.地区、年龄、家庭总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否曾因购买农用机械借钱、是否遭遇旱灾、有无债务、是否愿意采用新技术和是否对新型贷款产品有兴趣等因素对农户天气保险产品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与损失分摊机制,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消费意愿决定了农业保险的认可程度。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在山东省栖霞市进行实地调查,在问卷中设计影响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主要因素,从而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需求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根据调查问卷得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线性概率模型,对影响农业保险的需求各个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为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同时针对调研情况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农户选择信贷与保险互联的影响因素,采用江苏、湖北两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基于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是影响因素中,风险偏好、财务自由度、地区变量呈正向作用,农户信息变量、教育程度、社会资本变量起负向作用,激励农户主动参与信贷与保险互联的关键在于培养其"企业家精神",提高其风险识别能力;二是信贷与保险互联存在着自我稳定机制,即农户财务自由度与获取信息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农户会自动脱离互联机制,从而有效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以上结论可为深化农业信贷与保险互联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讲,农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然而,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严重不足。归根结底,农业保险的高成本特性是造成农户的低需求,最终使农业保险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为农业保险的高成本特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在农业保险展业、承保和保单签订后的全过程中大量存在的交易成本,可通过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农业保险这一风险分散的有效机制真正为农业生产架起保护之伞。  相似文献   

17.
郭赛男 《中国市场》2013,(16):92-94
2013年,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农业保险法规《农业保险条例》正式实施,该法规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迈入法律体制规范发展道路,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法规对于农业保险的定位表现出明显的政策性导向,将指导我国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性质和道路走向。那么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适应当前我国国情,是否能够成为农户的最佳选择,又能够为农户带来怎样的福利呢?各方主体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职能角色,又该在实践操作中如何运行呢?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农业保险性质定位的分析之后,从数理角度分析农户在商业性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之间的理性行为决策,采用福利最大化分析法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产生的福利效应,并从农户的角度提出适合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议,以期能够为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作为WTO"绿箱政策"所允许的支农工具,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业保险对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在促进农业产业化、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实现支农性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及对经济带来有理的乘数效应等方面得到明显的表现。本文从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之保障农民收入出发,以个体农户为视角进一步探讨农业保险是如何为农民保收增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蒋云龙 《北方经贸》2007,(11):97-98
农业合作保险可谓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中的理性选择。农业合作保险讲求的是农户间的互助共济,但究竟怎么样才能发展好农业合作保险?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农业合作保险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一一分析,以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促进我国农业合作保险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烨  蔡东润  蔡佳芯  蔡键 《现代商业》2023,(14):119-125
保险是中国支农体系的重要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的有效补充,商业保险在民生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CFP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保险素养对农户保险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户的保险素养影响其保险决策,且呈现正相关关系。(2)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自有车辆、年龄增长、党员身份能显著提高农户保险消费的意愿,而自有住房、健康状况、男性性别则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