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鲜奶过剩,并非因为需求饱和,而是因为喝国产奶的人少了近日,山东潍坊出现奶农大面积"杀牛倒奶"现象,这一事件令公众极为震惊和痛惜。国内鲜奶过剩,并非因为需求饱和,而是因为喝国产奶的人少了。在淘宝网输入"牛奶"二字进行搜索,从销量排名上看,排在前10位的有7家是进口品牌。国人更愿意选择国外奶粉品牌,主要是因为2008年三聚氰氨事件爆发后,民众对国产乳制品丧失了信心,在此后的多年里,尽管国产配方奶粉商家使劲浑身解数,但一直没有得到民众的信任。新西兰、美国等地的奶农看到中国奶业的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2.
《商界》2015,(2):72-73
2015年1月,新闻频频曝出各地出现疯狂"倒奶"行为,仅江苏一个村,每天就要倒掉1300斤生鲜牛奶。其实从20世纪初开始,"倒牛奶"就已"风靡"世界,奶农也一直以"市场受害者"的形象自居。20世纪20年代,美国牛奶产业就已产能过剩,1929年的大萧条更让奶农的收益由46%降到30.5%,尽管罗斯福新政对奶农采取了补贴,也没能阻止颓势。最终,还是二战中需要牛奶补充营养的大量参战军人,拯救了牛奶的过剩产能。2008年,欧盟各国对奶农采取高额补贴、分配指标、统一收购的方式保证奶农盈利,但由于产业自身过剩,措施都收效甚微,一直到2014年,欧洲奶农们仍一直在抗议。2008年,中国奶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消费者对中国奶制品的信心荡然无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进口乳制品。  相似文献   

3.
倒逼国内乳企在生产环节上的升级和重构。2014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倒奶事件在2015年还在发酵:广东博罗县部分奶农仍在倒奶,其中部分已经卖牛转型,部分希望熬过这个冬天,明年再来。同时,上海也在一月底取消了生鲜奶指导价,也引发了上海是否会出现倒奶现象的猜测。  相似文献   

4.
张代 《致富天地》2008,(1):44-44
2007年以来,云南省奶牛养殖业比较效益下降,在各地奶牛养殖产业主要基地,奶农信心受挫,时有“奶农杀牛”事件发生。记者带着上述问题走访了昆明市晋宁县奶牛养殖户、基层奶牛合作社及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5.
财经微观察     
三聚氰胺之后,乳品行业减产停产盛行,数以千计职工下岗,奶农更是杀牛、倒奶,而世界各国的奶粉"限购令"更是不留情面给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随着鸭肉、鼠肉的华丽变身,"毒姜军"重出江湖,街头香精玉米泛滥……接连发生的食品不安全事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它们一次次挑战着公众的忍耐底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商业伦理之间  相似文献   

6.
费威 《商业研究》2012,(7):88-92
近几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屡现,分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探求解决途径成为我国研究的热点。通过建立以大型乳品企业、奶农和政府为参与主体的4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本文分析了政府监管有效性和奶农预期利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三聚氰胺"事件和我国乳品行业现状,探讨了我国乳品行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下     
《中国海关》2012,(5):4-5
1印度抗议牛奶降价自2012年4月21日起,上千名印度奶农在新德里绝食静坐,抗议乳品企业压低牛奶收购价牟取暴利。印度乳品企业将牛奶的收购价降低了37%,愤怒的奶农们在新德里倾倒了10万公升牛奶,街道上顿时牛奶成河。  相似文献   

8.
《商》2015,(34)
在我国奶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类似"三聚氰胺"等事件,暴露出政府监管以及产业发展不健康的问题。本文由2015年初河北省再次出现的倒奶事件为源头,首先论述了河北省近些年乳品供应的发展模式;再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乳企和奶农小区进行博弈分析;最后提出建议,对河北省加快推进奶牛小区向现代牧场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问题奶粉事件"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国内奶制品行业"集体出事",无疑对牛奶产销竞争本来激烈的行业又带来了雪上加霜的影响,对此最为担忧的当属奶农,不由得让人谈奶色变"。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以来,对西安乳业市场造成很大影响。据西安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造成2015年国内杀牛倒奶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市场的供求失衡、定位失准,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的乳制品消费情况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到发展平稳,消费者消费情绪降低、品质信任度低、产品消费价值低等情况,对乳制品低端市场的开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李刚 《价格月刊》2002,(12):13-13
龙头+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为龙头,以分散的农户生产基地,利用合同形式把农户生产与公司加工、销售联结起来.龙头企业与市场相关联,农户则通过企业间接与市场相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美国的"合同一体化",被认为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形式,但"蓝田神话"的破灭、河南奶农倒奶事件、云南丽江山嵛菜事件无疑是一支清醒剂,让我们看到这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乳业已经经历了奶农的阵痛期。目前正在经历乳制品企业的阵痛期,这两个阵痛期都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产业的不成熟。在乳业的历史上。曾经每隔四年行业都要跌向一次低谷。市场出现供大于求。奶农都要“杀牛卖奶”。这在过去的二十几年几乎成为一个规律。但是那个时候,企业的生存状态要比现在容易。按需生产,市场不存在恶性竞争。近几年的时间,行业增长的速度很快,也开始真正走向良性发展。但是乳业市场开始洗牌。企业之间拼杀惨烈。所以我说是乳制品企业的阵痛期。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报》报道:因收不抵支,最近德国的奶农协会宣布其成员将无限期罢业。由于新鲜的牛奶无法长时间囤积,故德国奶牛产的奶,罕见地成了小牛犊的专用品,小牛犊吃不完的,则直接排入下水道。德国奶农的这一行动,使周边的瑞士和奥地利等国的奶农们也立刻声援。随后,荷兰也加入了抗议大军,奶农们甚至把鲜牛奶当成洗澡水使用。  相似文献   

14.
奶贩的忏悔     
金少策 《浙商》2008,(20):53-53
奶站的调奶人员要通过加蛋白、脂肪等把已经注水的牛奶掺假,让这些掺假牛奶从乳制品企业常规检测指标上看起来合格。  相似文献   

15.
<正>当大家走进超市购置年货的时候,会发现原来摆满成箱牛奶的促销区如今变成了特伦苏、金典等高端奶,且堆放的高度越来越高。电视广告中这些高端奶的出现频率也有超过普通牛奶的趋势。中国人真的已经从"喝到奶到喝好奶"了吗?我们先从企业的角度看一下高端奶的产生和发展。2005年蒙牛先发制人,推出了旗下高端品牌特仑苏,就此拉开了国内液态奶产品升级的帷幕。作为蒙牛的老对手伊利,随后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表达了这一观点后,有人认为体现  相似文献   

17.
温静  赵蒸 《消费导刊》2009,(2):66-67
今年下半年,以三鹿事件的案发为始,中国牛奶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终于集体爆发,这对中国牛奶业今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当前中国牛奶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重点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试着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能对我国牛奶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该公司作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山东日照总经销,自去年2月签订合同后,当年完成销售额489万元。今年中秋节期间,仅日照百货大楼伊利牛奶的销售额就达30万元,而其它所有品牌奶加在一起的销售额还不足10万。也就是说在当地奶市场,包括维维纯牛奶、娃哈哈纯牛奶、椰风纯牛奶在内的23个品牌奶中,伊利奶的市场份额已占当地奶市场的70%。一独创标识卡通牛走进千万家目前,牛奶不论袋装、瓶装、盒装,其来源只有奶粉还原、天然牧场放养、圈养三种。为了让伊利纯天然草原奶赢得消费者的认知,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鲜大胆的营销举措——让卡通牛来打市  相似文献   

19.
吴丽  刘乐 《商务周刊》2008,(19):44-45
中国奶业这些年,如果不是动用了全民的力量,不会实现这么快的发展《商务周刊》:针对三鹿奶粉事件,公众把事件的源头指向了奶源问题,很多人认为是奶农和奶贩子从中作怪。您怎么看?陈渝:奶源问题是此次奶粉事件的直接原因。三聚氰胺既然不是饲养过程中必须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地方百态     
《中国市场》2008,(42):9-9
<正>石家庄:成食品安全问题"高曝区"据《联合早报》9月15日报道,令人发指的"三鹿毒奶"事件使所有的聚光灯又聚在了石家庄。石家庄近几年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在媒体曝光,去年8月"炭疽牛"事件,当局者却对外封锁了消息,让外界浑然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