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P2P网络借贷逐渐发展成了互联网金融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在传统的借贷模式上进行了很多创新,但是由于在借贷方面具有的特殊性和缺乏规范和管理,就产生了很多的风险问题。本文就以知名的P2P借贷平台人人贷为例来对其中的风险控制进行策略研究,提出有效的风险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了爆发式地增长,目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很多,中国人民银行也首次警示了P2P平台非法集资风险。本文分析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潜在风险,并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P2P网络借贷是近十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创新所带来的一种新的产物。它是依托于网络而形成的新型金融融资模式,为个人提供了新的更加快捷简便的借贷方式,迎合了当前金融脱媒、普惠金融的特征,同时,P2P也是对现有的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的一种补充和冲击。而中国近几年来在P2P网络借贷方面也发展迅速,但也正因为发展过于迅猛,导致中国网络借贷面临很多安全风险问题,例如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此,本文选择针对关于近几年中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有待解决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监管问题,并对之后P2P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商》2015,(14)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发展十分迅速,成交金额逐年攀升,目前年成交额已经超过2000亿元。P2P网络借贷的爆发式发展,既扩大了P2P网络借贷的市场占有率,也催生了一些风险问题。本文就P2P网络借贷的基本模式做了简单介绍,深入分析了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以及对应的监管措施,以期加强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规范相关工作,促进P2P网络借贷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兴起,P2P网络借贷也在我国得以发展,但与此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也不断出现问题,给金融业甚至是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今我国的平台监管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各个平台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技术又十分落后。因此,探讨和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对平台的健康发展以及监管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金融近年来的异军突起,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P2P网络借贷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P2P网络借贷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满足了大众群体理财和消费贷款等方面的需求,但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欺诈、跑路等事件频发,使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入手,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商》2016,(14)
中国的P2P网络借贷起步于2007年,之后的这些年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和推广,这种网络借贷也迅速普及开来,这就让民众多了一个投资和融资的渠道。然而在人们享受这种便捷实际的互联网红利的同时,P2P网络借贷的安全风险也越发频繁的被人们所提及。通过分析以往我国发生的P2P网络借贷安全事件来寻找当下P2P网络借贷所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并且针对这些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寻求出可行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运用网络平台便利的优势实行自助式借贷行为,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但是网络借贷主体的虚拟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增加了P2P网络信贷模式的信用风险,本文从法律监管、洗钱风险和征信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对于满足多种资金需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P2P网络借贷的相关概念,然后对P2P网络借贷的信誉、操作、担保以及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则从监管、征信、自控力等方面,提升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欣欣 《商》2014,(34):220-221
自7年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国兴起以来,其发展十分迅猛,但其在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亟需法律监管。本文首先在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的基础上,将不同模式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与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分别界定其法律性质。继而具体分析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风险并就相关立法、监管措施和保障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作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创新的P2P网络借贷,其平台得到了高速发展。近年来,其提供大众一种新颖的、高收益的理财方式,现阶段处于无要求、无标准、无监管的时期。网络借贷行业的收益率也远远超过传统理财机构,同时增大了原本还款能力不足的借款人违约概率。P2P网络借贷在欧美国家兴起,其借贷平台打破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中介的借贷模式,创建了全新的以网络平台为媒介的新型借贷模式,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金融市场的机会。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许多因素的促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P2P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中国13年的P2P走向了终点,却带给了我们很多反思,对比结合国内几家网络借贷公司,得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一般特点,并且思考了如何评价借贷平台和借贷人的信用风险。本文参照国内现有的评级指标框架,选取国内较有代表性的P2P网络借贷网站拍拍贷的借款人信息,建立相应的信用评级体系,然后利用logistic回归对模型做出优化,得到一个与借款人能否成功还款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同时得出哪些指标与借款人违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P2P网络借贷平台凭借其投资回报率高、投资门槛低、手续便捷、资金周转迅速、交易费用低等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与此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所出现的异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这种无序发展的现状使得P2P平台无论是在法律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应该在建立相应监管制度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对放款人资金来源的审查力度以及确立明确的注册机构来保障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国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大,在P2P借贷进入我国市场后受到了广大投资者、借款人的青睐,P2P借贷规模不断扩张,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相关政策逐渐完善。但是,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非法营运以及行业监管的缺失,导致近年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常常出现问题。为避免对广大投资人造成难以弥补的财产损失,文章就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进一步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监管措施,以期促进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健康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借贷手段,在我国迅速发展。但在其层出不穷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了许多弊端。文章通过介绍P2P网络借贷平台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及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婷  彭智 《商业科技》2014,(32):182-183
P2P网络借贷是近年来继互联网金融后,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研究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对投资者、借款者亦或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P2P网络借贷是近年来继互联网金融后,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研究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对投资者、借款者亦或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4)
P2P网络借贷模式中,平台不承担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实际承担者是贷款人。在实际操作中,平台负责贷款审批和违约追讨等信用风险管控工作,而贷款人只能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出借,也就意味着P2P网络借贷中,风险管控者和风险承担者出现了分离。出于追求更高利益的考虑,平台有放松贷款风险管控的可能。这就造成了贷款人需要承担更大的信用风险,进而抑制行业的发展。因此,为打破抑制,平台就必须提供保障机制,以降低投资者的担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和金融改革的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应运而生。P2P网络借贷贷是通过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个人之间的借贷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从而满足个人和微型企业主的信贷和投资需求,它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P2P网络借贷具有便捷性和低成本的优点,近两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的现状,并针对该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市场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重灾区,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而且严重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深入研究P2P网络借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P2P网络借贷市场是信息不对称最为严重的市场之一,对借款人信用风险进行识别是P2P网络借贷的关键环节。根据信用风险定价理论,借贷利率应该充分反映违约风险,通过检验借贷利率与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可以验证借贷市场信用风险识别机制的有效性。基于“人人贷”平台公开的历史交易数据对P2P网络借贷市场的信用风险识别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借贷利率能部分反映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但在相同的利率水平下,其他指标与违约风险也存在显著性关系,表明相同的利率未对应相同的信用风险,平台的信用风险识别机制部分有效。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缺乏成熟、易用的个人征信产品的情况下,无论借款人、P2P平台,还是投资者,对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判断与实际情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工作经验丰富的借款人付出了过高的借贷成本,平台在判断收入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方面出现了偏差,投资者则忽视了借款人学历的价值。建议打破个人征信数据壁垒,丰富个人征信产品,保护居民信用数据安全,以保障借贷市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