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国家助学贷款良性运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  和东红 《商场现代化》2009,(31):107-109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信用贷款,是保证低收入大学生能够上得起学的主要举措之一,只有从国家、社会、银行和学校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立法监管和诚信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减少失信的人格风险,商业银行减少信贷风险,从而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2.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这一政策的推行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由于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贷款,商业银行能否按时收回贷款取决于借款人的信用和偿债能力等。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存在哪些风险,并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将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的,无须抵押的、在校期间政府给予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我国现行助学贷款制度是公益性目标和商业性手段相结合的统一体。由此决定了助学贷款的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无论是对贫困生个人来讲,还是对社会发展前景来讲,助学贷款都有着积极地意义,同时国家助学贷款也有助于银行开拓信贷市场,获取营业收入。本文将对助学贷款的风险及收益进行分析,以便其更好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聂娜 《中国市场》2010,(31):140-142
为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健康运行,防范和化解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风险,从贷款者、借款者及外部信用环境等方面剖析大学生助学贷款中的违约因素,可以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的有效偿还机制。在当前金融风暴影响之下关注学生就业,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对于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宁 《市场论坛》2014,(2):93-94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建设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对提供高素质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推行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是国家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性的一个重要举措.虽然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提供助学贷款利润低,还贷时贷款学生的不积极配合,导致银行在助学贷款业务上面临的风险很高,影响了商业银行助学贷款办理的积极性,出现惜贷现象.文章将从银行与学生之间关于助学贷款的博弈论进行分析,剖析两者之间的供求关系,找出矛盾所在,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银行与学生供求矛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现状进行分析,从四方主体(贷款学生、商业银行、高校、政府)方面,总结还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还贷风险的形成原因,并针对于还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有效防范助学贷款风险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赛雪 《现代商业》2014,(8):288-288
商业性助学贷款对于补充政策性助学贷款、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生自费政策的颁布会加重研究生的经济负担,除了借助于国家政策性助学贷款,还可以考虑商业性助学贷款。与政策性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有限和供给不足相比,商业性助学贷款凭借其灵活和发展潜力大的特点。由于商业性银行具有稳健运营的控制要求,而目前大学生、研究生有一定的诚信缺失,加之政策、利率等宏观条件的作用,在商业性助学贷款和研究生自费对接的过程中会出现风险,影响商业银行该业务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资金融通的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谁来呵护“助学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学贷款”一经诞生 ,就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然而 ,这个旨在帮助贫困学生按期完成学业的一大好事 ,如今却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呵护。大家都说好——好事多磨我国目前的助学贷款实际上共有三类 ,即由中央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地方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商业银行开办的经营性助学贷款。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1999年 5月 13日联合颁发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国家助学贷款由中国工商银行独家承办 ,经营性助学贷款各商业银行均可开办。显而易见 ,中国工商银行是助学贷款的主办行。然而 ,该行的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9.
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良性循环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海玲 《消费经济》2007,23(3):49-51,55
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良性循环,必须正确看待国家助学贷款消费的双重属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助学贷款消费事业;必须发挥中央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消费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普通高校对本校国家助学贷款消费事业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贴息、商业银行和高校协同操作的一种商业信用贷款。从近年发展情况看,其推进状况并不理想。本文尝试从制度角度出发,探寻提高助学贷款制度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助学贷款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且存在巨大的贷款风险。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难关键就在于健全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本文对助学贷款风险测算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对促进助学贷款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助学贷款是扶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发放的助学贷款出现不还的问题时,缺少惩罚手段,从而加大了高校助学贷款的风险,增加了助学贷款的运行难度。应加速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治制度,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度;建立高校助学贷款风险基金,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分散和转移贷款风险,进而有效防范和化解高校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权抵押贷款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风险较大,所以林权抵押贷款受到制约。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在进行林权抵押贷款中面临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抵押物价值保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提出商业银行可以从控制贷款的申请、贷前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协议签订、贷后管理等贷款流程来控制风险。同时国家和政府部门也应出台如政策性森林保险等相应的政策以支持商业银行控制风险,使林权抵押贷款更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会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商场现代化》2007,(16):375-376
商业银行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文章论述了商业银行会计的特点,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及贷款业务核算,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披露、进行银行准备金制度的改革以及做好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会计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主要在于人员业务技能和素质较差,会计稽核及监督乏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方面。政府应完善商业银行会计操作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商业银行应将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渗透至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会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产生多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有助于银行规避风险,促进自身发展.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商业银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机构的各项体制也在快速改革中,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承担着国家的经济重任,如何提高商业银行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是目前值得深思的问题。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拓展与创新,且所开发出的金融产品也是种类多样,这也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银行会计在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商业银行健康稳步地发展。基于此,简单分析了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了目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且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降低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对会计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剖析,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是银行发展的关键。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力,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职责控制,完善信息与沟通流程和制度,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来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防范会计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于选满 《现代商业》2012,(24):35-36
会计风险是银行风险防范的重点之一,商业银行要顺利开展各项业务就必须对会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由银行会计稽核、监督力度不足、员工业务技能不达标、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等原因所致。经验表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等是商业银行进行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应对政策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洪升 《北方经贸》2015,(1):114-115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和改进对策是建立健全会计规范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建立有效的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信息安全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