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客源市场的存在和分布不受国界或行政区域所限,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出跨行业、跨省区及区域合作的特性。东北部区域在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布局、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类型、景域组合等方面具有关联度大、互补性强、组合性好的特点,进一步实现东北区域旅游合作是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旅游发展、区域旅游总体形象构建的内在要求,是大势所趋。本文将对如何进一步实现东北部区域旅游合作更好更快发展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扬 《商业时代》2006,(1):77-78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完善我国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基本框架;同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改进完善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旅游经济活动真正向区域旅游功能的转变,是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打破地区垄断,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现阶段的推进进程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区域旅游发展合作的基本框架,并指出创新体制才是进一步加快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战略性命题.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一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代之以各种共存与共生关系。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地区间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因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及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已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对长三角几个重要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空间旅游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加快长三角旅游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实质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建峰  陈德正 《中国市场》2014,(45):118-123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旅游合作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政治延伸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太平洋岛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对双边合作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五项旅游合作的对策措施,分别是:完善旅游合作政策保障,确保游客和旅游投资的安全;加强与南太平洋旅游组织的合作,稳步推进合作进展;继续深化旅游合作,推进旅游合作中心城市建设;尽快突破交通和签证瓶颈,加大南太平洋岛国旅游营销力度;发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的辐射作用,推出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6.
以区域协同治理理论和交通经济带理论为理论视角,分析了湘西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合作优势以及合作中面临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张吉怀高铁对湘西区域旅游合作产生的效应:即高铁开通对湘西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效应、对区域经济和旅游客源的聚集效应、对湘西区域治理产生协同效应。最后提出协同治理视角下应积极构建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旅游资源整合机制和旅游合作执法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中珠江区域旅游合作在中珠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但同时也存在着旅游协调机制不健全;畸形竞争,竞合观念模糊;区域旅游总体规划缺失,联动开发尚未涉及等问题.根据政府、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三个合作主体,文章提出了建立制度化区域协调机构、逐步完善合作制度体系;联合打造旗舰集团企...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合作是当今推动地区旅游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对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类型及机制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三大主体是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并阐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区域旅游合作的类型为水平、垂直、交叉合作;最后对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苏北区域旅游合作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价格月刊》2008,(5):20-22
区域旅游合作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为提高苏北区域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必须注重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势互补,联合打造苏北旅游品牌;苏北5市应加强联系,疏通区域合作渠道,拓宽合作领域,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政府应发挥的主导作用,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指导旅游合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常德市是湖南省西北部重要的旅游地,地跨大湘西旅游经济圈和泛长株潭旅游经济圈,是湖南省旅游整合东西、联动发展的关键通道.常德市旅游产业基本发展态势表现为: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但现实品牌旅游资源严重不足;区位发展机遇优势明显,是有效推动常德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器;立体交通基本形成,但与两大旅游经济圈内主要景区的连接交通滞后;旅游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旅游创汇能力有限.基于湖南省内双重旅游经济圈视野,本文提出了常德市旅游发展的基表方略,即:立足两大旅游经济圈,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把握自身特色,优化旅游发展战略;依托长,常、张旅游发展轴,实现与两大旅游经济圈市场的有效对接;构建湘西北大交通枢纽,促进大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范秋梅  苏立 《商业时代》2008,(9):101-102
区域旅游合作是加快旅游业一体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旅游合作成败与否,取决于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的选择.文章通过对辽宁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分析,提出辽宁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 长三角地区以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环境为背景,以独具江南特色、兼具现代都市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旅游服务和方便的旅游交通为基础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经济圈。1992年,长三角区域就曾经共同举办“江浙沪旅游年活动”,开创了中国旅游区域合作的先河,在海内外旅游市场形成了较好的影响。2005年以后。长三角的区域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各种措施以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从行政空间和旅游产业两个角度界定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主体类型并剖析了它们的主要利益观,然后构建了成立超乎地方政府之上进行垂直管理的区域旅游合作委员会、编制基于区域资源整合的区域联合旅游规划、建立市场主导的企业垂直合作机制等为内容保障的以实现均衡利益为目的的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14.
对如何加快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合作是实现区域旅游要素的有效整合,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多停留在“宣言”和“协议”的号召层面上,合作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进展不快。为此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学有关理论观点,从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角度,提出加快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来国内旅游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区域旅游合作概念界定、理论解释、合作原因、合作基础以及合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合作关键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4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特征之一,是全国区域旅游合作蓬勃发展。国家旅游局在去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香格里拉区域旅游、环太湖健身度假旅游圈、大长江三角洲旅游、首都都市度假旅游圈、东三省老工业基地旅游、粤港澳旅游、湄公河跨区域旅游、丝绸之路旅游等区域旅游的发展作为编制“十一五”期间区域旅游规划的重点,这表明国家政府已把区域旅游纳入详细的计划之中,标志着中国旅游发展的总格局将迎来区域合作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徐艺 《市场论坛》2010,(9):74-76
山东半岛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时期较早、模式较为成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今共经历了:单一化合作、全行业合作、多元化合作三个发展阶段。提升半岛地区旅游合作层次,需要采取加强政府主导、创新空间区位优势、实现利益共享等措施,促使山东半岛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向成熟化、高端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郑婧伶 《商业时代》2013,(3):137-138
发展旅游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内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具有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政策扶持优厚和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但长期以来"小、散、弱、差"的局面未根本改变,制约了进一步发展。在当前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推进的趋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应选择消除合作壁垒、加快资源整合速度、加大宣传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的合作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浅析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来国内旅游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区域旅游合作概念界定、理论解释、合作原因、合作基础以及合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20.
余谦  张淑萍 《商场现代化》2008,(11):216-217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上,又对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机制、模型、模式等理论方面进行了综述,随后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归纳,包括对具体区域的个案研究和合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