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与意义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日,几大门户网站都正大力布局微博,微博不仅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方式,还成为了一种在很多方面优于现有媒体的新闻发布工具。微博为人们更快捷便利沟通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同时也创造了重要的新闻源和全新的新闻形式。传统媒体通过与微博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自身的新闻源和加速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国内大型互联网门户亦可通过结合微博优化自己的新闻网,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新闻事件,对话题进行互动探讨,增加新闻流量。结合微博的发展现状,对微博的传播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微博之于新闻传播的意义,可以看出,微博之于新闻传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媒已进入了个人媒体阶段的全民发声时代,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收者基本一体化,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即将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将以全新的方式实时接收新闻、参与新闻;诸多能够起到宣传推广作用的媒体资源的集合形成了云媒体;人们将再一次面对新闻资讯的大爆发,新闻传播将真正进入实时报道和实时反馈的时代。本文将探讨在微博时代人们将如何参与其中、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问题、以及如何面对云媒体新闻传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会展》2012,(5):32-33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以其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内容的冲击力受到时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的热捧。人们在写微博、读微博的过程中发现,原来一条不到140字的微博就可以实现人们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微博于2009年开始在我国兴起,经几年的发展,已快速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并对我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都带来了极大影响。通过微博,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信息的发布与传播过程中,从微博平台上的强拆直播,再到“我爸是李刚”,短短140个汉字的微博在刑诉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我国刑诉法新修改也于2012年在微博的“围观”下开展,原本“遥远的刑诉”已经发展到如今的“就在身边”,民众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而立法机关面对此种巨大的转变,其态度又是如何。基于以上探讨,本文以微博和新刑诉之间的互动展开分析,探求微博时代背景下的刑诉发展。  相似文献   

5.
微博营销是随着微博的兴起而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个人、企业和品牌都可以在门户网站注册一个微博,利用自己的微博内容实现与大家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微博营销是随着微博的兴起而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个人、企业和品牌都可以在门户网站注册一个微博,利用自己的微博内容实现与大家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面对马航失联这样的重大事件,没有哪一家媒体机构能忽略微博上的各种最新信息,大量从国外翻译的消息成为国内媒体发布的主要内容。这次事件中,不少传统媒体的微博账号已与普通自媒体账号无异——大量快速即时的转发,求关注甚于求事实,迫切希望花最少的气力立马得到更多的粉丝。换句话说,传统媒体的选题与内容来源已严重微博化,对新闻信息的发布也越来越依赖微博微信。哪信体号即望句重微博化对新闻  相似文献   

8.
张彦辉 《商》2014,(34):193-19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各类微博中,作为政务微博代表的公安微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公安微博的出现到现在,不论是在内容信息的传播上还是对反馈问题的解决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新兴的传播途径,还是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公安微博的兴起进行研究,并且对其在自媒体时代中的价值进行阐述,同时分析出公安微博在发展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何苗 《中国报业》2012,(16):49-51
当今新闻和传播学术界,微博是不是一种新闻形态、能否成为公民新闻传播的有效模式等问题,都在研究之中,并且在逐步深入。博客自诞生以来,公民新闻便开始频繁地进入公众的视野。由于微博是一种天然的适合突发事件新闻信息传播的媒体,所以微博信息传播又使公民新闻得到了新的发展。当代微博为公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一个契机。微博具有公民新闻发布平台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 本案当事人MSL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出入境中介服务的公司。7月22日,MSL公司在其微博账号上连发三条内容相同的微博,并附有一张图片。主要的违法内容都在图片中,内容为:“每一次的事件新闻,无异于一次免费的移民广告!还没出生得防着被堕胎,出生后要经受五脏六腑各种毒物考验,上学防校长、同学、教授,  相似文献   

11.
舒浩  喻丽 《中国报业》2014,(20):93-94
时下,人们随时随地点动鼠标或滑动手指便可以浏览社交聊天信息。交流媒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正诠释了地球村这个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博客、微博与微信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国交流媒介发展的整体缩影,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主体交流媒介。本文以博客、微博、微信为例,浅析当代交流媒介在传播与沟通意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尽管微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毋庸置疑的是,微博提供了一个企业与客户直接交流的互动平台。2010年,微博开启了营销的又一种可能。 距2006年Twitter现身美国已有4年,但在中国,微博真正进入人们生活才不过1年。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一个新的社交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欢迎,它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微博正在成为社会化媒体中用户活跃度高,即时性强的信息发布平台和传播平台。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的传播特征和独特的影响来增强微博客的新闻传播力,而在“微动力”的推动下新媒体时代的政界、商界以及传统媒体也借势微博产生了更多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同样可以迅速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闻传播时代随之而来,即“泛传播”时代。特别是随着手机智能终端日新月异,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突飞猛进,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变革造成新闻受众的大面积分流,大有压倒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5.
刘轶妮 《商》2014,(50):177-177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这一新媒体的力量不断“膨胀”,从不断更新的网络事件到不断产生的网络新词,从不断壮大的网民人数到不断繁衍的网络经济,从获取信息的门户网站到发布信息的分享平台,网络在无形之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它给我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的改变。而微博这一网络“新星”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与欢迎,其社会影响力在日益彰显,微博不仅带来了新闻传播的新格局,也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我们有必要对微博这一产品进行深入认识。本文将从微博的兴起与现状,微博的兴盛原因及其传播特点,微博信息的传播机制分析,微博对传统媒介的影响,微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微博运营中的监管和盈利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薛瑶瑶 《中国报业》2023,(15):210-211
在媒体融合时代,以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些自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中有着独特优势。本文辩证分析了自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需提高新闻内容可靠性,完善监管制度增强新闻传播规范性等建议,为新时期自媒体平台更好履行社会职责,在完成新闻传播使命中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推特(twitter)问世后,微博迅速在全球崛起,并由此带动了"微表达"、"微动力"、"微公益"、"微电影"、"微博新闻"等一系列富有"微文化"特色概念的流行;碎片化、草根化、非主流化、移动终端化也成为"微时代"的主要特征。微博新闻成为一种崭新的新闻样态和第一新闻源微博新闻是指以微博的形式发布的新闻性信息。与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和以往的网络新闻相比,微博新闻具有集成优势、简短、夹叙夹议、互动性强等特点。其发布主体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而是多为普通公民,因此,微博新闻是一种微博形式的公民新闻。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4):212-213
微博平台高集聚度的受众群及分众度极高的传播特点,吸引许多企业开设企业微博。但是,能真正有效发挥微博作用的企业并不多。本文在对星巴克的官方微博"星巴克中国"文字、表达方式、视觉设计等内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把星巴克的微博与联想的官方微博做对比,试图探讨星巴克的新媒体运营的经验与不足,以给企业的微博运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晓霞 《中国报业》2014,(18):82-83
电视新闻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同时深深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随着电脑、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产生和运用,新闻的采写和编辑较以往都有了重大的改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说服力。新闻之所以叫新闻,关键在一个"新"字。新闻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新鲜事,新闻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信息,再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这就要求新闻采写和编辑要跟上时代的进步,这才能赋予新闻新的血液和动力。本文主要分析新闻采写和编辑创新路径理念,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吴宣 《中国报业》2014,(18):50-51
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为了抢抓新闻,在未充分核实的情况下,放大了某些微博中的新闻要素,以吸引读者眼球。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新闻价值观发生了偏差,追求的是轰动效应,采访过程中没有真正落实"走转改"。传统媒体既要利用好新媒体,又不能被新媒体所左右。在新闻采写中,要抵达现场深入采访,做到去伪存真、去粗留精,从最佳角度去表达和展现新闻主题,从而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