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20)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提出,我国的法制化进程持续稳步推进。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宪法宣誓制度,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本王从宪法宣誓制度制度的起源、建立历程、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贺青 《消费导刊》2009,(22):127-12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是一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也是行政机关的根本行为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宪法的以上特征不仅决定了依宪行政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决定了依宪行政的极端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具体说来,依宪行政是是宪法至上之体现,是法治建设之重心,是人权保障之必然,依宪行政的这种战略地位要求我们真正重视并切实推进依宪行政。  相似文献   

3.
以宪法宣誓制度全面实施为契机,对在山西省历史中的法治名人、法治案例、法治思想以及红色革命文化为背景和基础,通过培育山西省公职人员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培育普通公民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宣传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途径,建构山西省法治文化的品牌,提炼出山西省自己的法治文化建设目标和品牌,为山西省法治文化的建构、普及和传播奠定历史底蕴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雷婉莹 《商》2016,(4):226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宪法解释对提倡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今天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我国目前的宪法解释权是由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来完成,工作的推进是值得肯定的,研究宪法解释的意义在于可以更好的健全当今法治社会体系,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研究并完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  相似文献   

5.
宣誓制度,作为诉讼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在西方的司法实践中被广为使用,特别是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宣誓制度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宣誓制度也成为西方法治文明的重要象征。透过宣誓制度在西方赖以存在的资源基础——宗教信仰与道德文化,我们应当认识到宣誓制度在西方司法生活中的优点及严重缺陷,并同我国固有的民族精神相比较,基于我国国情,在宣誓制度的取舍上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大学生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宪法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了解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总结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问题并分析产生原因,进而探索有效的普法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全体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誉戈  高洁 《商》2014,(48):183-183
国家机关是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本文主要论述各国家机关在宪法实施中发挥的作用及与外国各国家机关的比较,以便使各国家机关更清晰地认识到各自的任务,并且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在现实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宪法的实施做出相应的贡献,以更好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宪法政策,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8.
郭静娴  褚畅 《商》2014,(49):191-19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效力价值的规范体系,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依宪治国,而司法体制改革也是涉及宪法体制的宪法问题,司法改革是为了完善司法体制和制度,就是在宪法的范围内,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那么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即如何根据我国现状进行改革,就是这篇文章主要陈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静娴  褚畅 《商》2014,(49):188-18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一论述突出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沿着正确的道路推进呢?两者与宪法监督又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呢?  相似文献   

10.
宪法发端于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要想适应社会主义的土壤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目前来看,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写入宪法并不存在问题。我国宪法中的"社会主义"规范均以序言或纲领性条款的形式存在,这是为证明国家权力的正当性以及将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所做出的努力。同时,将"社会主义"写入宪法对确定集体利益的优越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构建我国一系列国家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规范国家权力的法,规定国家权力的行使范围和目标,为国家权力的运作设定界限,因而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自然成为宪法所肩负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指出,宪法对于行政权的规范主要是通过规定国家机构的职能、职权,对国家中各种权力进行分配,使权力之间形成一种既需配合又有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国家法律建设基础的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的同时,也是国家政治权利义务的来源,决定了宪法责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宪法责任制度的建设落后。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公众对于国际形势和其他国家的形势了解的情况较以往更为迅速。在信息接受不均衡的条件下,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完善宪法责任制度都是不利的,正确认识到宪法责任的政治性十指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王蓉霞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220-221
作为一个国家法律建设基础的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的同时,也是国家政治权利义务的来源,决定了宪法责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宪法责任制度的建设落后。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公众对于国际形势和其他国家的形势了解的情况较以往更为迅速。在信息接受不均衡的条件下,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完善宪法责任制度都是不利的,正确认识到宪法责任的政治性十指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宪政国家的建立首先需要形成科学的宪法理念,我国在寻求建立宪政国家的过程中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前的宪法理念与立宪主义的宪法理念存在冲突;改革开放后逐步树立了科学的宪法理念,这表现在保障人权理念,法治理念,根本法理念,权力制约的民主理念,社会公平理念,宪法程序保障理念等方面。这种科学的宪法理念为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谭森华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233-234
证人宣誓制度,看起来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许多学者因此对此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这是封建复古思潮、封建迷信,尤其是在倡导无神论、唯物论的我国,更是显得不合时宜。但是,法学程序意义上的证人宣誓制度,是褪去了宗教神秘、愚昧色彩的宣誓,是蕴含单纯的内心道义和程序功能价值定位设计的现代证人宣誓制度。因此,建立适合本土的证人宣誓制度,具有其合理性,既有程序价值,也有实体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缩影,其中不仅包含着公法的内容,也包含着私法的内容,宪法本身就具有"私法性",因此不存在"私法化"的问题。无论国家权力纠纷或国家权力侵害纠纷,还是公民间权利的相互冲突,在适用宪法时适用方法都是一致的,因此无需专门提出"私法化"。  相似文献   

17.
聂维芳 《商》2016,(4):227
宪法所具有的两个基本作用就是规范国家权力以及保障公民权力,而社会救助权就是公民所具有的一项宪法性相关权力。所以国家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对那些符合条件的诸多困难公民进行救助,而在目前阶段我国有关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制建设还较为落后,宪法观念较为薄弱,这种情况对我国现行宪法所具有的权威以及具体的实施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个国家民主的内容和进程 ,无不通过宪法得以体现和反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推进 ,我国宪法民主制度也将不断丰富和完善 ,宪法的权威性将越来越高 ,人民的权利将会得到更多的保障 ,宪法会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德国宪法权利规范内的主观权利是指德国宪法关系内的个体针对国家而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有利宪法地位.此种权利,在形式上可分为宪法规则规定的确定主观权利、宪法原则规定的初显主观权利;在内容上可以分为针对国家为某事的权利、宪法自由和宪法内的个体权力.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的私有财产宪法保护制度及其实践运作经历了一个从确立到倒退再到进步与完善的曲折历程,这一曲折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当充分认识到保护私有财产对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有着重要意义;应重视法律文本与实践运作的良性衔接;应保持现有的良好制度不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