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经济加快战略性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不断深化,为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本文就区域经济与区域品牌的相互作用、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定位为基础,提出了河北省打造强势区域品牌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联动的主要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联动是顺应产业结构上级、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在规律,努力破除产业关联互动的障碍,加强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本文在研究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的基础上,界定区域产业联动的内涵,探析区域产业联动的几种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的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步转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同时,产业的区域集聚也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集聚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区域集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互动中同时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4.
公丕明 《中国市场》2022,(34):1-4+24
区域产业合作在建设现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区域产业合作有利于不同区域间产业发展实现差异优势互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满足参与区域产业合作各方的利益要求。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合作的作用机制安排,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规范和保障,在区域产业合作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相互作用下,区域产业合作得以有效推进。提高区域产业合作的质量需要从区域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能力提升、政府推动引导作用发挥、区域产业合作服务类资源整合、区域产业集群培育、区域产业合作条件保障等方面发力,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区域产业合作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系统已逐渐成为一种符合国际潮流要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从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环海洋与区域产业协作开发理论、区域联系理论、区域空间发展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等角度分析,以及从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态势,两大板块联合的新进展,在21世纪初发展的新趋势等方面看,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系统的现实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谢昕 《商场现代化》2005,(26):220-2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系统已逐渐成为一种符合国际潮流要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从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环海洋与区域产业协作开发理论、区域联系理论、区域空间发展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等角度分析,以及从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态势,两大板块联合的新进展,在21世纪初发展的新趋势等方面看,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系统的现实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垂直分工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产业链;同时,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尚未形成。为此,我国应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产业链,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建构多元合作主体、多中心治理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区域分工视角下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产业转移与劳动分工的结合角度进行了文献述评。  相似文献   

9.
黄雷 《中国市场》2011,(45):159-160
本文简要说明了产业集群研究在理论上以及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以分工和专业化视角分析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阐述了分工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一体化建设是整合中部地区经济,促进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一体化发展内涵,对郑洛西合作带2010-2021年一体化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了水平测算、理论分析及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郑洛西合作带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市场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通互联等方面逐渐达成一体化共识,但生态治理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辐射因素有利于促进郑洛西合作带一体化,其中中心城市辐射对区域一体化贡献最为明显,功能分工、空间联系、公共服务及生态治理发展滞后是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推进郑洛西合作带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互通网络、健全跨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以及巩固生态联防联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期我国区域分工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鹏 《财贸研究》2005,16(5):11-15
本文在探讨区域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区域分工的特征与发展势态。作者指出,在全国产业结构趋同客观存在的同时,资源型区域产业虚髙度化明显,区域分工向不利于其长期战略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出了协调我国区域分工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由于比较优势、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现实基础出发,研究其发展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且从区域分工与合作、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提出实现东中西互联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加强区域合作 构筑大东北经济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德海  刘威 《商业研究》2005,(12):201-205
按照区域发展的观点,许多人将东北视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下,东北经济圈现在已经到了建立的最佳时期。加强东北三省的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流动,密切产业分工与协作,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增强整体合力与实力,已经成为东北经济一体化、共建新型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利用区域分工理论、增长极理论,通过对北部湾区内的四个特殊小区域(北海出口加工区、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发挥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了诸如分工不明确、主导产业功能发挥有限、各自为政等不利于北部湾经济区整体功能发挥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区域要进行分工的调整;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培育结构合理的主导产业;区域内各部门活动要相互协调、依赖,在培养自组织能力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合作与沟通。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与区域物流体系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亳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但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群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不明确、产业配套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逐渐突显.在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的现状,构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体系协同运行的物流外包、资产整合、股权合作三种机制,并针对三种运行机制分别提出了联合采购、集中仓储、共同配送,物流功能协作、建立物流联盟企业,新设股份制中药材物流企业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未来5~10年,山东半岛地区将依托中、日、韩三国国家层次上的合作,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并与"东亚三角"经济区进行全面接轨.因此,我国必须在更高层面上推动区域或次区域的产业聚集、产权合作和资源整合,构建一个山东半岛对日、韩产业经济合作区和黄河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建设"贯穿‘两黄'(黄河流域经济带、环黄海经济圈)、聚集日韩"的工业功能区,加快实施中、日、韩产业经济合作战略,促进东亚经济区合作及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工业布局结构的协调发展.中、日、韩经济合作在未来发展中要特别注意下活产权交易这盘棋,将产业转移、结构调整、资源整合与产权置换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以产业聚集、产品配套促进中、日、韩产业"互补双赢"的发展之路,形成梯度分工、战略合作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意义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利 《商场现代化》2007,(20):252-253
城市群产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城市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产业分工产生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带来整体功能效应,增强了城市群的竞争优势,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如果应对不当,城市群产业分工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梦杰  赵红岩 《江苏商论》2022,(12):17-20+44
随着全球商品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各国之间的产业协调合作在逐步深入,国内价值链攀升的问题也逐步深入到全球的生产网络分工当中。本文通过海关数据测算中国各地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嵌入程度,在全球贸易分工的格局下分析价值链嵌入对地区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梳理两者之间的影响机理与路径。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价值链嵌入对区域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促进作用,市场整合程度交互项表明市场整合与价值链嵌入存在互补的作用。政策建议地方注重培育优质产业链,加强智能制造业发展,关注传统行业的转型改革与新兴行业的技术突破并重,让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化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加速国内产业往高附加值领域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迎接产业转移中进行自主创新,把推进自主创新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叠加优势发挥好,对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在总体经济规模、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背景下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应积极利用承接长三角产业、资本转移的机会;利用泛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在泛长三角视角下规划、培养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任华 《国际贸易》2006,(7):34-37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合作,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今,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国实施经济一体化措施,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可以使各有关国家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利益,而且可以通过创造稳定的区域市场环境,提升区域经济吸引跨国投资的能力,保持区域内各国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