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概念的研究思路及计算方法,分析了老河口市1999—2005年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以武汉市为参照区域时,经济资源承载力与土地资源承载力背道而驰,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要远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并据此提出一系列措施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生态环境等问题也日趋突出。文章基于改进的资源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运筹学线性规划软件,以全国为参照,用数量分析了云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状况和各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差距。结果表明:(1)云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富裕状态,其承载力较好,未来人口发展空间潜力较大;(2)各州市中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相对综合承载力超载,而不发达的地区往往资源承载力处于富裕或非常富裕状态。以此揭示云南省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资源的状况与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方法,计算1998—2008年青岛市综合承载力。研究表明:分别以全国、山东省及沿海省市为参照区,青岛市综合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我力贡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7-2012年瑞丽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状况的实证分析表明,瑞丽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表现为不协调,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增长是建立在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降低的基础上。瑞丽试验区应针对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城乡土地存量监管,加强贯彻土地差别化管理政策和存量用地的盘活与利用,加大补充耕地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投资,以实现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协调发展,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法对2005年-2012年辽宁锦州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锦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均有富余,但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较弱且均超载;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自2005年以来一直处于富余状态;在2010年后,承载力所能承载的人口富余数出现逐年上升。在社会经济资源方面,锦州市还存在产业布局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快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及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有效推进全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2015,(18)
对于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主要是对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进行分析思考,当前国内外对此已经有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对目前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状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环境、资源的关系。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恶化、资源衰竭等问题造成的影响相对以往有所弱化,但鉴于环境污染程度已经超过环境承载力,我国能源、资源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人口、资源和生态各要素所能承载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本文采用相对优势的方法计算了广西省的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认为广西省的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用高额的资源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选择各市三大产业2000~2013年的产值作为研究数据,计算了河南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分析研究河南省三大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第二产业区位基尼系数相对较低,空间相对分布较均衡;而第一、三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则较高,在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二、三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历年中是上升趋势,表明这两大产业在河南省不断集聚,而第一产业则相反。最后,提出河南省在今后发展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袁晓兰 《商场现代化》2006,(26):234-235
随着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由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演化而来的区域承载力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区域承载力是指不同尺度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区域承载力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1.
蒋冰华 《商场现代化》2006,(29):224-225
生态空间占用分析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衡量人类对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量化分析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工具。应用生态空间占用分析方法计算评估,河南省可利用的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4965hm2,人均需求的生态空间为1.2937hm2,出现了0.7972hm2·人-1生态空间赤字,河南的可持续发展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李博 《商》2013,(10):197-197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南州进行了生态承载力状况的分析。选取所属8个市县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而通过平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数,可以得出甘南州资源环境处于“较不稳定”状态,但总体始终明显下降。针对这一状况,根据该区生态资源状况的基本特征,提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较大,呈现由南向北梯次递减的特征,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2):44-45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制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要叙述资源环境承载力这一研究的起源,梳理国内外目前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展望:未来的理论研究应充分考虑区际联系对资源空间流动的影响,从综合的角度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在机理;在实际应用中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和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市为研究单元,通过对河南省2000-2005年入境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的分析,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在波动中扩大,相对差异呈波动趋势.随后又分析了2005年河南省18个市的入境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市的入境旅游经济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呈现出"极核式"分布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古村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日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各个省市在竞相开发.从河南省古村镇的实际出发,列举了几个已经开发的具有代表性的古村镇资源并简要总结了河南省古村镇旅游资源的特色;然后分析了河南省现已开发的古村镇旅游资源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发河南省古村镇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品位极高,具有良好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指出了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却始终没有成为旅游大省和文化旅游大省。本文对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对文化旅游产品的体系构建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娥  黄震方 《商场现代化》2005,(19):123-124
河南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却始终没有成为旅游大省和文化旅游大省.本文对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对文化旅游产品的体系构建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文善 《中国市场》2013,(20):84-85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对滞后,其原因主要有政府部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加快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培训,一要加强组织管理和领导;二要积极宣传和引导,提高劳动者参与培训的意识;三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提高培训的档次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