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国,石油价格一直都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伴随着资本账户的不断开放,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越来越多体现在对汇率的影响之上。通过引入资本账户开放,本文构建了动态局部均衡资产选择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际油价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影响和冲击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会受到油价变动的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因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发生改变;油价变动对汇率的冲击具有持久性,并且油价下跌会导致人民币的持续贬值;油价变动对汇率的解释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经济变量,能解释大部分的汇率变动,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应适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并注重油价变动所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以防范汇率持续大幅波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商》2015,(49)
本文利用2008-2015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等变量的季度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资本账户开放与资本外流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资本外流波动还是资本账户开放度,都对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资本账户开放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高于资本外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渐进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适度控制资本外流的规模与数量与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以及资本账户开放三大金融改革的不断加深,经济进入了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在增长速度、结构调整、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中,使得产能过剩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大。在这种形势下,针对各项问题的改革措施不断推出。以汇率市场化为前提的改革步伐也在风险可控下稳健向前。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以及美联储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出现持续下跌之势,人民币快速贬值也让境内资金外流压力大增。文章将对汇率市场化改革下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动因和现状进行描述和解析,并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国际收支平衡和投资者资产偏好视角建立了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的随机波动率不断增强,汇率的随机波动率呈周期性变化,外汇市场干预的随机波动率的时变性并不明显;时变冲击响应结果显示,经常账户、金融账户、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动态效应并不明显;非时变冲击响应结果显示,金融账户尤其是证券投资是中短期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汇率可以对金融账户发挥调节作用,但对经常账户的调节作用较差;资本流入的随机波动率不断增强,而资本流出的随机波动率近年来有所趋缓;国内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表现出较为相似的资产偏好,汇率对资本流入的调节效应强于对资本流出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商》2015,(40)
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给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从2015年8月11日汇率改革到现在,人民出现短期贬值的趋势,目前人民币汇率仍然面临贬值的巨大压力。本文以人民币汇率贬值为背景,主要分析了汇率波动风险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6年年初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人民币被沽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正在遭遇人民币汇率危机。许多金融机构将此次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85年广场协议作比较,但此一时彼一时,历史的相似性只是现象,驱动这种相似性的是人性主导下的群体金融行为。金融危机时,中央银行的外汇管理就是利用货币政策预防或扭转"群体金融行为"。文章主要阐述2015年年末以来我国遭遇的人民币汇率危机,以及中国央行为应对汇率危机采取强有力的货币政策组合,使得人民币汇率暂时稳定。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的实际外汇储备远少于国家公布的外汇储备,未完全开放的资本和巨大的货币量M2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的下行压力。文章建议央行还可以通过增加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来遏制人民币投机沽空。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人民币外汇市场的特征,基于噪声交易视角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干预的市场中基本面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比例根据市场噪声状况动态调整的人民币汇率动态决定模型,并考察了央行干预对于市场交易者的影响和人民币汇率的运动轨迹。本文还采用TVP-VAR模型对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模型的求解,本文得到不同情况下汇率收敛于基本面汇率的干预条件。此外,只要央行的适度干预和有效引导,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汇率会最终收敛于汇率的基本面价值。短期上,央行干预可以影响汇率的瞬间均衡汇率,但长期上,汇率的运动轨迹会回归到基本面汇率。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论金融改革与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英 《价格月刊》2008,(4):45-47
在一国对外金融体制中,货币可兑换、外汇市场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紧密相关。笔者认为,我国资本账户的未完全开放与外汇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已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真正走向市场化的障碍,应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完善市场规则才能促进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资本账户开放之后,意味着各国之间的资本将加剧流动,进而对一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甚至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资本账户的开放将提高各国资本的流动性,进而对各国的汇率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产生汇率风险并将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而在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一般会有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外资行的进入在提高银行竞争能力的同时,也会降低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资本账户开放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尤其是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其实质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汇率的变化通过影响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和贸易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来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对外贸易活动。自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于2005年7月和2015年8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从长期来看,决定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从短期来看,决定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则是人民币汇率指数和美元汇率指数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修正的非抛补利率平价模型设立资本流动管理政策指标,建立DSGE模型比较不同汇率制度下的中央银行政策组合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对资本流动进行管理有利于央行降低福利损失;同时采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资本流动管理"三位一体"的政策组合带来的福利效应始终优于其他政策实行方案。因此,存在这样一条中间路径,即同时采用管理浮动汇率制与资本流动管理二者相结合的宏观政策组合,从而在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一)放松资本控制、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弹性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第一,利率市场化是资本自由流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利率不能市场化,则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抑制大量资本流入,也不能借助利率上升阻止资本外逃。在货币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是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利率之间最重要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既可以根据同业拆借利率,调整基准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又可以通过变动基准利率引导同业拆借利率水平,以此增加和减少对金融机构的资金头寸,调控货币供应量。而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又会直接影响到外汇市场上短期汇率的确定,也会影响到资本市场上资金流动。麦金农(1997)认为,开放资本项目一定要放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因为,一是如果先开放资本账户,在存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会出现资本外逃或货币替代;二是如果开放资本账户在先,国内利率政策就不会完全由本国货币政策决定,而要受汇率变动和国外利率的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一国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加大宏观管理的难度;三是如果开放资本账户在先,资本流出、流入量将增大会引起汇率频繁波动。  相似文献   

13.
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其实质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汇率的变化通过影响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和贸易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对外贸易活动。现首先阐述了2005年"7.21"汇率改革和2015年"8.11"汇率改革,并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主因素,主要有我国外汇供求状况与人民币汇率间的相关性分析;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人民币汇率指数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最后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模型,说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美元指数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实行金融开放以来,我国资本账户也开始了有限度、有选择的对外开放,并于1996年12月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至今我国的资本账户管理仍然比较严格。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将是大势所趋。本文结合当前中国汇率,资本账户等元素,以银行业为侧重点,对现阶段资本账户开放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1982-2004年期间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存在着数量上波动性和方向上双向性之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人民币汇率预期,其次是物价水平和名义汇率,而利率因素的影响并非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当前内外经济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并非可举之策;但在长远,资本流动的双向性决定了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以来,中国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次数和规模明显增加,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利用全球149个经济体1992-2015年的年度数据,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进行一系列分析后发现:突然中断会造成经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但对不同汇率制度经济体的影响却不一致;在发生突然中断时,弹性较小的汇率制度下的经济体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小;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汇率制度弹性较小的经济体通货膨胀水平通常较低,价格稳定有利于出口,从而有利于经济的恢复.这一发现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危机时重新回到盯住汇率制度的做法提供了经验上的支持,也为我国在增强汇率制度弹性的改革过程中有效应对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冲击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资本管制的目标是缓解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保持汇率稳定和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文章分析了两个典型的阶段,认为我国的资本管制一方面试图实现人民币汇率稳定,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国内价格的稳定,资本管制处于两难的境地,资本账户的有序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改革的五项任务与排序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魏尚进 《中国市场》2012,(50):34-37
中国金融改革重点问题主要体现在:"大而不倒"的银行带来的效率损失和不必要的系统风险、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并非解决经常账户不平衡的关键、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规定造成市场扭曲与效率损失、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人民币还未达到自由兑换的程度。文章认为对这五项重点问题的改革顺序应该进行统畴安排,理论上的最佳顺序首先是进行国内的金融改革,其中包括要解决银行的治理问题,推动汇率的改革和利率的改革。相对要推迟的应该是资本账户的改革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的顺序依次是:"大而不倒"的银行改革、汇率改革、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改革、放开资本账户的管制改革与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结论是先治理银行业再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纳入SDR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但是在逐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也必须兼顾调节国内经济的货币政策与汇率稳定。本文从三元悖论的角度,对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开放情况,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三者进行相应分析,认为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还是要看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是否成功,经济是否仍然存在下行压力。当前实行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缓解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同时应谨慎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和金融自由化,以维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20.
根据芒德尔——弗莱明模型,在资本固定或有限流动下,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在资本完全流动下,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才会有效。可见,目前坚持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可行的;但根据入世协议,2006年外资银行获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不允许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管制便会逐渐放松,以至最后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因此,从长远看,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