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涛  王维 《北方经贸》2001,(10):11-13
主要阐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从而提出将儒家德治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相结合,形成新时代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从德制、德政和德主刑辅三个方面阐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内涵。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和德主刑辅所推崇的德治精神虽然和我们现在实行的制度有些出入,但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正确审视这些思想,为我们现在实行的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之道给予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的德治思想是在吸收儒家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德治"与"法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了治国思路的新境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是江泽民德治思想的战略基点,是对邓小平同志的"两个文明"建设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突出强调"以德治党"、"以德治政",这是江泽民德治思想的核心内涵。以德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江泽民德治思想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张小乐 《中国市场》2009,(13):42-43
"德治"是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在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之中。它不仅有利于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而且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也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2015,(16)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思想就已经形成,他不仅作为一种理论形态代代相传,更成为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政治家们治国理政的一项指导原则,在中国社会政治实践中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历史变迁中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阐释,讲述我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回归当代社会分析我国几代领导集体在社会建设中对古代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继承与发展,阐述德治与法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道德学鼻祖的苏格拉底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在治国方针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德治观,把自上而下地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看成是领导者的要务。然而,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在德治与法制、德治与政体、德治与领袖素质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苏格拉底倾向于理性化,孔于倾向于情感化,这种差别对于我们认识中西方文化的个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一波 《商》2013,(22):342-342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对自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的精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适应了战国末期大一统形势,也可以在当下发挥积极作用,对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德治”的政治伦理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传统的“德治”理念最早形成于周朝。在“天命”——“敬德”——“保民”和“民本”——“德治”——“邦宁”这两个结构中体现出了“修德配命”和“敬德保民”的道德的政治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德治”往往演变为“人治”,仅仅是一个理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为“德治”的真正实现,提供了切实的政制和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12)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讲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层面的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却也具有很大的可借鉴因素,尤其是其在政治方面的哲学论述,更是可以为当今政治与吏治提供诸多的借鉴与参考。董仲舒作为儒家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从"天道论"、"人性论"、"三纲五常"论等理论基础出发,吸收、借鉴与改造了阴阳学、黄老学和法家思想,提出要"举贤在本"、"举贤任能",推行"德教"、"仁政",实施"大德而小刑"的治吏主张,为当时的西汉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吏治体系,也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奠定了官吏制度的开端,大大影响了汉代经济制度和政治结构。  相似文献   

11.
马帅 《商》2014,(31):115-115
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但其思想理路却极为不同,作为实践性质较为明显的政治主张,更是突出的反应了二人内在观点的分歧。本文从人性论及其理论本身出发,讨论孟子和荀子政治主张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任福全  李玲 《消费导刊》2009,(11):213-213
邓小平德治思想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科学扬弃,是对新时期治国方略的理性认识。邓小平德治思想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继周公道统创立儒家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的代表冯友兰先生则主张把儒家融入时代,为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体之一,企业管理也可以从儒家的哲学系统中汲取营养,结合西方优秀的管理科学知识系统,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謇的企业管理思想主要坚持"以德治企"为核心,对待员工坚持以人为本,用人上做到德才兼备,管理上注重人道、公正和节俭。  相似文献   

15.
潘玉超 《中国市场》2012,(1):159-160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纠偏,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它主张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为起点和归宿,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和发展论出发,为这一模式夯实了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6.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基本范畴之一,对这一思想,历来儒道释各家均有论述,但以儒家最为全面而确当。儒家"中和"思想自以继承尧舜文武相标榜,同时也注意吸收各家思想,对中和思想作一全面、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建构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方法论。本文试图在探讨儒家中和思想脉络和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其认识特征,并试图说明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春红 《商业研究》2002,(24):33-35
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除了形成一套严格规范的制度管理以外 ,还必须运用道德手段进行管理即以德治企。以德治企就是把企业所需的伦理道德观念尤其是企业精神 ,通过一定的手段主要是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内化于员工的思想之中并支配其行动。而提高认识和加强企业领导者的道德建设 ,是以德治企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西塞罗从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证了人们在形成理性的潜在素质上自然平等的思想,但同时他又主张身份和地位应与其财产能力相一致的等级制度,而他的看似矛盾的平等价值观主张其实是他务实的政治哲学观和政治主张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9.
高皓婷 《商》2014,(22):99-99
儒家思想在传统社会中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对普通人们的生活的重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以至于儒学被称为“儒教”,但儒教与西方宗教并不一样、它主要不是外在他律,更强调内在超越,这种对内在超越性的认识,构成了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基础。而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经历从孔孟的萌芽到汉代董仲舒的拓展到宋明理学尤其是心学的发展逐步完善和沉淀下来的。本课题将系统整理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包括以德治官和以德治民两个方面,二者比较,以德治官是关键.正如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