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亲相隐"是先秦时期的儒家最早提出的思想主张,随着汉代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它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刑法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和制度。作为儒家伦理、法律思想的直接体现,"亲亲相隐"不仅有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法律价值,即使对于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颖芳 《消费导刊》2009,(22):224-224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蕴涵着古人对传播现象的剖析论述,也记载了古代传播中的诸多传播观念和行为。本文选取中国古代传播中的非语文传播建筑符号传播这个点,分别对原始社会、夏朝、商朝三个时期的古代建筑所传递的皇权观念和符号文化的伊始至成形这个阶段进行研究,探索中国古代建筑与华夏文明传播的缘起和关系。  相似文献   

3.
法律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本文拟通过对古代社会中主要的法律观念,统治阶级对法律的态度,古代社会的性质等不同角度的分析,说明古代中国社会中法律的作用的非主导性,从而指出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既要尊重、利用传统,又要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1999年依法治国入宪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进入21世纪,中国法治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已提出“法治”世人有一种误解,认为“法治”思想是西方人提出,中国古代无“法治”思想。笔者认为,古代法治思想,东西方在同一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也是治国理政的五大重要举措之一.生态文明法治思想从起源到发展,不断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体系不断完善、保护生态文明的司法保障措施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在法律层面上给予了生态文明最有力的保障,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法治保障环境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6.
张亚蒙 《商》2014,(26):192-19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律文化的开放性不断增强,我国在现阶段的法治进程中,法律移植拥有很高的评价地位,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并不能完全依附于西方的法律制度。中国的法治建设应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模式,挖掘我国自古就蕴涵着的固有的法律文明价值,使之与现代法治精神完美融合,共同推动法治之舟顺利前行,这就需要将本土资源合理转化和利用,实现我国法治建设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商》2015,(30)
中国依法治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一直沿用法治。中国法治探索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当代法治建设既是基于对中国古代"法制"的继承,更是对其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詹正发 《中国市场》2007,(35):126-127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法是"伦理化法律",考察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演化过程及成活状态,科学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伦理化法律的发展历程及其实质,对于合理界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把"依法治国"进程向纵深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中国的法律文化自古有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还走出国门,对亚洲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迫切需要对法律文化的借鉴与研究,来构造我们的法治社会。我们不仅要借鉴与研究西方的一些法律文化,还要借鉴与研究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早期奢侈品相随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文明,以游离于商品经济之外的形式而产生于上古乃至于远古时期.本文主要遵循上古时期的五帝三王时代至西汉末年这一历史阶段的考据,揭示出中国早期奢侈品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并就中国早期奢侈品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条件、原始形态与物化特征以及对中国早期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早期奢侈品相随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文明,以游离于商品经济之外的形式而产生于上古乃至于远古时期.本文主要遵循上古时期的五帝三王时代至西汉未年这一历史阶段的考据,尝试揭示出中国早期奢侈品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并就中国早期奢侈品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条件、原始形态与物化特征以及时中国早期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着重作了较为深入研究分析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早期奢侈品相随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文明,以游离于商品经济之外的形式而产生于上古乃至于远古时期本文主要遵循上古时期的五帝三王时代至西汉末年这一历史阶段的考据,尝试揭示出中国早期奢侈品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并就中国早期奢侈品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条件、原始形态与物化特征以及对中国早期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5)
法律信仰的虚无,是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1当法律"形同虚设"时,法治必然会被人治所替代,法治精神亦无法转换为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从而难以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使命,何谈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保障农地确权顺畅实施。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在当下法制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法律信仰、法律信仰缺失的根源以及在我国建立法律信仰需要具备何种要素等。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1)
法律信仰是法治国家的意蕴和必由之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的法律信仰水平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敬畏法律,但并不知道法律是什么,法律有何用,如何用法律,用何法律……面对当前农民对法律漠然与迷茫的状况,笔者主要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潇博 《商》2014,(19):139-139
西方殖民的入侵,带来的不仅仅是制度的变革,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史自此解体。但是,有时对抗正是建立在某种文化的共识之上的,这些特点往往隐而不彰,谨慎的贯穿于文化的始终,这乃是文化的真精神。那些中华优秀的法律文化亦如此,看似被西方文明所折断,其实它内在的精神和魅力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文化和法律的精髓之中。作为法律人,我们不仅仅要挖掘这些优秀的法律文化,更重要的是重新加以传承,使之成为我们现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支撑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商》2014,(19)
西方殖民的入侵,带来的不仅仅是制度的变革,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史自此解体。但是,有时对抗正是建立在某种文化的共识之上的,这些特点往往隐而不彰,谨慎的贯穿于文化的始终,这乃是文化的真精神。那些中华优秀的法律文化亦如此,看似被西方文明所折断,其实它内在的精神和魅力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文化和法律的精髓之中。作为法律人,我们不仅仅要挖掘这些优秀的法律文化,更重要的是重新加以传承,使之成为我们现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支撑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商》2016,(7)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中国古代法制思维中的一个重要刑事法律原则,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西方法治比较健全的国家法律中也同样存在着该原则的身影,最为明显的就是西方证据规则中的特免权制度,例如夫妻特免权,这一权利内在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礼法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5)
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强调了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法律信仰简单地讲,就是社会公众对法律发自内心的信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建设法治国家不仅仅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这一"硬件"设施,更需要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我国在法治建设中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严重。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成为当今法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为大学生是今后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大学生的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简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个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权是指对于某物的用各种合法方式占有、享有、支配的权利。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要对财产进行准确的界定和严格的保障,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法律向现代化法律转变的,就是由义务本位向权利追求的转变。所以个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在中国近代个人财产权宪法保护的历史中,最接近真正现代法治意义的就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个人财产的宪法保护,表现了不同其他时期的基本流于形式的特点,是今天还在进行的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可割断的历史,是中国法治发展过程中一笔重要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正>"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