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婕 《商》2015,(2):229
本文介绍了刑诉法对涉罪未成年人隐私权限制和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讨论了我国在保护涉罪未成年人隐私权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最后对如何完善对于涉罪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措施进行讨论,即完善法律制度、转变司法人员的法律思维、健全监督制度以及规范具有第四权力之称的"媒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江勇 《商》2014,(52):258-258
作为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特别刑事保护程序,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在设立之初就肩负着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工作的重要责任,该制度既是国家监护职责的体现,也彰显了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的实施却是五花八门、随意性较强、形式主义严重.本文从立法、合适成年人的职责要求及选任标准等方面合理分析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惊希 《商》2013,(9Z):210-210
近年来,作为保障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逐渐得到重视。社会调查报告已经成为司法机关评估涉罪未成年人社会危险性及对其作出适当处遇的重要参考,在未成年人司法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商》2015,(50):208-209
我国司法实践中未决羁押领域缺乏对涉罪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逮捕率高,解除羁押率低且得不到有效的司法救济。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应从无罪推定、正当程序、司法审查、权利救济的理论出发,立足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发挥杜绝羁押恣意化、纠正先行惩罚以及谨慎适用预防性羁押的审查功能,使得未决羁押制度回归诉讼保障的根本功能,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权利。  相似文献   

5.
熊晋谊 《商》2014,(21):195-195
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为弥补传统法定代理人制度的不足,切实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经过一系列前期试点和探索之后,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270条明确规定了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但立法在司法机关对合适成年人的通知义务、合适成年人的诉讼地位及在场的法律效率等方面均没有明确规定,完善立法不仅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也是我国建立完善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来,我们江苏省无锡工商局先后向司法机关移送涉罪案53件,其中追究刑事责任的24件,较好地防止和避免了查办案件避重就轻、以罚代刑等现象的发生,有力地打击了各类严重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提升理念,充分认识涉罪案件移送的重要性在行政处罚案件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涉罪案件的定性及做好移送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必须站在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涉罪案件移送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做好涉罪案件移送是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国务院关于《行政执法机关…  相似文献   

7.
冯云 《商》2015,(3):224
近几年,我国涉烟非法经营罪的案件正在逐年上升,但是在烟草运营的司法认定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特别是在涉烟非法经营罪未遂的认定上。本文通过一个案例提出涉烟非法经营罪的问题所在,提出在该犯罪形态认定上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艾民 《商》2014,(15):132-133
刑事责任年龄是犯罪嫌疑人是否负刑事责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对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刑事责任年龄是影响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以及刑罚轻重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责任年龄应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  相似文献   

9.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搅救、教育和改造这些未成年人应当根据他们的身心特征、犯罪的原因、特点,制定有效的对策。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行刑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建立捕、诉、防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推行暂缓起诉制度、和解不诉制度、量刑建议制度、圆桌公诉制度、暂缓判决制度等和谐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少年叛逆、冲动、任性的生理心理特点,邓州市人民法院少审庭积极探索涉少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技巧和方法,采取多种有有效措施,加强心理疏导,突出人文关怀,紧紧围绕“教育感化挽救”,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总结出关怀调解、多方调解、实地调解、短信调解、调后督促五种涉少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方法,在实践工作中凸显成效,切实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案件的顺利调解。  相似文献   

11.
徐国栋  ;任梦琪 《商》2014,(37):260-260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为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但是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却始终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涉财产型犯罪多、共同犯罪情况突出、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等一系列新的特点。本文对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检察院2012年-2014年上半年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调查,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预防与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建议,以期对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闵芳 《商》2014,(21):211-212
未成年人犯罪是长期以来困扰社会的顽疾。传统的刑事司法制度在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在崇尚轻型化的现代刑法制度下,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恢复性司法制度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其对待犯罪人的特别处理程序契合了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4,(7)
未成年人犯罪大多是因为被诱骗、一时冲动犯罪,但是犯罪行为被记录在案,往往对未成年人的一生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使未成年人在心理上形成阴影,难以融入社会。本文就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进行研究,通过对我国现状以及对外国前科消灭制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外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总结,为我国前科消灭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享有独立的财产权,其欠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未成年人财产监管制度补足。但我国未成年人财产监管制度存在立法体系混乱,财产范围不详,缺乏第三方监督和处分权界定模糊等问题,严重阻碍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成因,结合立法和司法现状,运用比较法研究手段探析我国未成年人财产监管制度,以期建立健全未成年人财产监管制度,推动未成年人财产保护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关系到农村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新农村的真正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停滞,社会转型导致两极分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形势恶化。预防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应建立健全社会防控体系,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促进社会稳定,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村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普遍程度,推动户籍制度和迁移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可能并不能有效发挥其功效。据此,在此背景下,提出应当建立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设置监督人或监督机构,对监护人进行必要的监督,以更好地发挥该制度的功能和作用,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楼市八卦     
黄光裕获刑14年罚金6亿国美集团原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涉罪案5月18日一审宣判,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据了解,2008年11月18日,黄光裕涉嫌内幕交易罪案发,被北京市公安局监视居住;2009年3月2日被实施逮捕;9个月后,黄光裕案因一项新的罪名——单位行贿罪被退回补充侦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累犯制度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犯罪分子再次实施新的犯罪,重点是要严厉打击那些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社会危害性大、在较短时间内故意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然而,立法者在设计累犯制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我国的累犯制度并没有排除未成年人的适用范围,但是依据保护未成年人的一贯原则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精神,一般情况下应该排除未成年人适用累犯,但在特殊条件下未成年人是可以构成累犯的。  相似文献   

19.
庄勇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1):172-173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捕、诉、防"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基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历史渊源、时代特征、独特特征和检察机关职能实现等原因,针对专门工作机构的建立、运行模式的构建以及刑事诉讼各个环节的具体需要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各方面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海燕  李俊 《消费导刊》2014,(5):220-2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监护制度尚滞后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暴露出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不完善。留守儿童、流浪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群体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因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委托监护制度的不完善对流浪儿童保护工作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完善未成年人委托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