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33)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哲学王思想处于核心地位。哲学王是实现城邦正义与建立理想国的保证。通过对哲学王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的简单介绍,加深对哲学王思想的理解,借鉴其培养我国领导者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2.
李晓静 《商》2014,(48):102-102
柏拉图的《理想圆》其实就是一部“正义”论。《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对当时比较流行的几种正义观提出质疑,通过辩论,从而得出他的正义观。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先从城邦正义开始,再到个人正义,由大到小。本文将主要探析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什么是正义、为什么需要正义以及正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熊彬茹 《商》2013,(8):253-254
《克力同》篇是柏拉图对话全集中的最简短的一篇,它所描述的是:当克力同得知得洛斯的船第二天即将回来——苏格拉底面临死亡——的前一天,克力同对苏格拉底的劝逃。柏拉图的所有著作几乎都是对哲人与城邦关系这一问题的探讨:不论是描述苏格拉底死前的勇敢,与其门徒对"正义"、"不朽"的讨论的《斐多》;还是描绘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从容不迫地为自己辩护的《申辩》;或是脍炙人口的《理想国》等等。它们都是柏拉图借老师苏格拉底之口在阐释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解释柏拉图特别的写作手法——戏剧,并由此来引出哲人与城邦的问题。柏拉图认为,诗可以很好地感化民众,而传统神话中包含着漏洞。故他将故事写成戏剧来重讲神话,以希望能重整城邦秩序。再者是柏拉图的诗教及写作。第二,分析哲人与城邦之冲突的原因:首先,哲人与大众是对立的。哲人拥有独特的天资,他们热爱并追求超越于大众意见之上的真理;而大众则信赖传统,人与亦云。其次,哲人与民众比起来总是处于少数人的地位。第三,细述为什么柏拉图要将苏格拉底塑造为政治哲人的形象。第四,由以上分析,进而提出以下观点:柏拉图希望通过塑造苏格拉底的政治哲人形象而使哲人与城邦的关系融洽。在他看来,哲人才是真正关心城邦生存的人,而哲学则有利于城邦。他将苏格拉底塑造成政治哲人的形象,从而改变哲人们以往在城邦中的无用有害的印象,使哲人在城邦能够获得生存之地。  相似文献   

4.
余友辉  江海帆 《商》2014,(9):80-82
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探讨正义时,显著地运用于一个类比,即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用柏拉图的话说,在探讨什么正义时,先从城邦正义出发,然后“由大见小”,考察个体灵魂正义。(368D-E)但正围绕着这一理论基础,学者们有激烈的争论,其焦点在于柏拉图考察正义的这一类比方法是否恰当,柏拉图是否最终在城邦正义和灵魂正义间建构起内在的一致性或内涵的一致性?对此持批评态度的人甚多,典型的如David Sachs和Bernard Williams。①但辩护者也不少,这里基于语境的考虑,主要将谈及我国学界聂敏里和吴天岳两位学者的辩护论文。②我们希望在对这些观点进行批评性介绍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以待指教。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在其经典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许多令后世受益匪浅的教育理论,尤其是他不顾当时的时代背景提出的男女平等的女性教育思想更是令人佩服不已。本研究在引出柏拉图女性教育思想"男女天赋平等"的理论基础上,总结男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受教育内容及应在社会中任平等的职务等平等思想,以此产出了柏拉图女性教育思想对当代我国女性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韦京 《中国市场》2009,(17):1-1
<正>哲人柏拉图曾说:"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在他的名著《理想国》中,柏拉图给人们叙说了有名的"洞穴观影"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些人从小被囚禁在一个阴暗的洞穴里,背对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口的有序变动①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世界文明史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探索对人口进行有序管理,推动人口有序变动,以满足人类发展需求。柏拉图在《法律论》提出了国家调节人口的思想,计算了城邦国家的理想人口数②;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众民”是诸子百家的主导性人口思  相似文献   

8.
赵文丛 《消费导刊》2009,(10):217-217
希腊人文主义所关注的是"德性",所以其人文精神的核心便是"德性的教化"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则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延伸与具体体现,其主要目的对城邦公民进行人文教育,培养正义德性,造就符合正义城邦需要的合格公民从而构建真正的正义城邦。  相似文献   

9.
刘继阳 《商》2013,(19):116-11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理论”把“善的理念”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动力和终极,是他的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把理式作为最高存在,把“善的理念”作为建立“理想国”的基础与目标,在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值得令人欢呼的伟大创举。但今天我们必须认知到他的局限,更全面和准确的阐释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终极意义,那就是人性的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谭薇薇 《商》2012,(8):125-125
教育让人认识和拥有善的理念。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向世人诠释了教育最质朴也是当今教育最赖以厚积薄发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口的有序变动①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世界文明史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探索对人口进行有序管理,推动人口有序变动,以满足人类发展需求.柏拉图在<法律论>提出了国家调节人口的思想,计算了城邦国家的理想人口数②;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众民"是诸子百家的主导性人口思想,主张采取鼓励生育和招徕人口的办法增加人口.  相似文献   

12.
两者相遇     
有一位年轻人,他朝气蓬勃,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志向高远;有胆有识,敢于冒险。他酷爱运动,足迹曾踏遍世间的每个角落。他的名字叫"会展"。有一位老者,他阅尽沧桑,看透人世百态。他从但丁的《神曲》中获得信仰的支撑;他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感悟人性的真伪;他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看到理性的魔力;他从老子的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8):234-235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罗尔斯的《正义论》,其间有浩繁的著作在讨论着公平正义的话题,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所最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实中,社会公平常被肆意破坏,其原因有很多,来自不同的层次和不同方面。当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方法不止一种,当时法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守护社会公平的一把利刃,给予社会公平以明确和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刘浩渤 《商》2014,(19):64+53-64
柏拉图的作品以结构精巧、用心深远著称,而在《理想国》中尤其如此。从第一卷的论辩地点、时间、人物以及主题当中,都可以觅得踪迹。但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众论辩对手经过一系列的论争后,并没有给出正义定义的最后结论。对此,人们不应该对这种模糊感到失望。相反,在这些精彩的对话中,它提供了正义可能性思考的空间矩阵。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最诱人的故事就是发现宝藏,一笔从天而降的财富改变一切,比如《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丁,比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迪拜似乎就是这种故事的现实版--这个被喻为"未来城市"的现代化城邦只有20多年历史,在此之前的1000年中,它只是一个沙漠贝都因人、出海渔人及商人进行贸易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9)
关于哲学和哲学史的问题,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提出了"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一命题,后世进一步发展为"哲学就是哲学史",关于这一命题,有学者认为不具有逻辑合理性,从历史学角度看,其具有合理性。哲学本身是对现实社会状况的思考,其内容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哲学著作记录了哲学思想,可以供后人研究分析,哲学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成与发展,所以具有史的成分,所以可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一词是当前较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么,什么叫"文化"呢?《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的理解:文化,既有精神层面上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内涵,又有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乔萌杰  胡苗  赵苏杰 《商》2014,(50):115-115
众所周知,《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主要论著,从它们的主要内容来看,三大“批判”对应解决的是康德为哲学设定的三个问题中的前两个(即认识和道德),其中《纯粹理性批判》建立了自然形而上学,为人类认识奠定了基础,《实践理性批判》建立了道德形而上学,为人类道德(自由)奠定了基础,《判断力批判》则是一座沟通自然与自由的桥梁,使两者协调统一起来。而康德哲学目标中的第三个有关宗教的问题,是在其晚期的著作《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解决的。很显然,从其哲学指归和目标来看,康德的三大“批判”都只是实现三大启蒙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WTO经济导刊》:富士胶片在企业社会责任规划方面有什么新的进展?太田雅弘:富士胶片集团在CSR方面一直有相关的方针计划。2014年,集团推出了迄今为止的第三个中期CSR计划"Sustainable Value Plan 2016"(SVP2016),这个计划主要强调"通过事业来解决社会课题"。新计划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环境,也就是节能环保,二是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丰富人类的生活,四  相似文献   

20.
《大众哲学》是由伟大的哲学家艾思奇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艾思奇是我国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人,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大众哲学》之所以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当代的现实启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适应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需要,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捧。如今,这种通俗的内容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但它依然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其中的精神,加强在理论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调"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关系,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