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犯罪率急剧上升,其出现不仅对学生个人产生了伤害,也侵蚀着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这些大学校园内暴力事件不断涌现,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产生了很严重的消极影响。文章从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其危害两个角度进行剖析,对校园暴力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希望借此可以更好地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冷冬雪 《消费导刊》2012,(6):165-166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屡次发生且有不断升级的势头,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给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安定有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校园暴力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少校园暴力的危害,努力为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如何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先期调查了大学生校园安全的相关状况,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校园暴力预防和校园暴力解决办法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各大主流观点,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以此能够对现阶段校园暴力解决办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经济增长给人们带来充裕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助长了奢靡之风,犯罪率在不断提高。而学校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也受到了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其中,大学这一教育机构普遍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再加上市场经济对学校的侵入,导致违法犯罪事件在此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如今,校园暴力及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对北方工业大学进行的"关于大学生校园暴力与校园安全问题"调查问卷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在当今经济发展的现状下校园暴力的危害,希望能为更好地处理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推进校园暴力防范的相关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5.
杨芳静  张春艳  刘礼敬 《消费导刊》2012,(9):181-181,184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高发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园暴力事件不仅对受害者带来伤害,而且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更给教育部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号之下,构建和谐校园自然也成为了当前高校发展进步的关键任务。而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因此高校务必应该重视自身的治安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本文就将针对加强高校治安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4,(10)
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几个主要特点,并从学校思品、法制教育,学校日常管理,破坏性群体管理和暴力事件处理方面分析了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与暴力事件频发,给社会和校园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重点高校大学生作为公众眼中的社会精英和学习楷模,其自杀与校园暴力违法行为也逐年上升,对社会危害极大,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几个典型名校大学生自杀与暴力事件的案例,着重分析我国重点名校大学生自杀与暴力行为的成因,并试图提出相关对策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医院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妨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给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研制了一套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的医院暴力预警系统,通过预警系统实现对医院暴力进行主动监控和提前干预,最大限度地预防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一、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的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一理念落实到学校里,就是要求学校内部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校园内部各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即建设和谐校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在高等学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与校园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校园环境关系的和谐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高校中的具体表现,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各种校舍和校园绿化,它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软环境主要指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它是高校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精神保证。因此,追求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发展,即我们在利用校园资源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维护人们自身的利益,而且要维护校园环境的平衡,使人与校园环境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医院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不仅给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严重妨碍了医院正常的就医秩序,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因此应用室内定位技术,开发研制了一套医院暴力预警系统,通过系统报警、实时定位和摄像系统,能够让安保人员第一时间采取保护措施,有效预防和阻止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群体之一,在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直接关乎社会未来的发展。只有充分探查大学生在网络语言暴力中饰演的角色,并究其原因,才能厘清现状并从根本上寻求对策。本次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首先利用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对网络语言暴力中的角色进行划分和界定,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角色形成的原因。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语言暴力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旁观者、施暴者、受害者、施暴受害双重属性者,而施暴者在"男性、网龄为10年以上、生源地为城镇、独生子女、体艺类专业"的大学生中存在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黑恶势力犯罪出现一种新的形态,即由初期的"硬暴力",转变为"软暴力"威慑,在一定区域和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和重大影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因此,对黑恶势力犯罪出现的这些"软暴力"现象进行剖析,有助于推进打黑除恶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群众的安居乐业,有助于维护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永芝  唐杰 《中国市场》2009,(13):136-137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高校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学生与校园环境和谐相处为理想的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高校应该按照这个要求和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重要思想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初中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地。通过调查分析江苏省S县5所乡镇初中校园欺凌的现状,推动当前农村初中的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学校在密切关注暴力校园事件的发生时,还应重点关注校园中存在的"冷暴力"欺凌事件,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心理健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感恩缺失已成为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感恩缺失对大学和谐校园构建的影响,并从高校层面对大学生感恩缺失进行了原因分析,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普及度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当下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流量时代","互联网+"理念的出现更是网络创新迈向新高度的产物。校园信贷本质上属于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在校大学生为潜在优质的贷款对象的贷款平台,其主要的特点是门槛低,放款快,但也隐藏了风险。近来校园网贷滋生的暴力催款、裸贷、盗取信息及欺诈等恶劣事件将校园贷推至社会焦点,校园贷变质"校园高利贷"。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A校大学生为例,分析校园贷款的现状,研究校园信用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缘由,给出相关可行性建议,致力于净化互联网+时代的校园贷款生态环境,规范大学生消费和信用理念,维护社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自杀和暴力事件为典型代表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急骤变迁、价值观的多元化、不良文化的传播等社会因素无疑是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发生的重要诱因。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果断而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加强预防性教育;在心理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及时大学生进行关注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而大学生自身也需要积极面对危机,寻求多种解决方式,及时化解危机,获得自我的突破和提升,在心理危机中获得不断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校园快递量快速增长,出现各种问题,优化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对于提升快递服务效率及质量、改善校园环境及交通都很有必要。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校园快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现有高校快递模式的优劣,提出构建校园快递综合服务站,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快递"公交"业务的新模式,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为完善校园快递服务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邹朝霞  刘琦娟 《商》2013,(9):244-244
高校校园环境是由外部空间和建筑实体共同组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得高校建筑色彩环境和其教育内涵对学生的成长作用日趋明显。因此,为了适应高校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对高校校园建筑色彩展开深入、系统的分析,将对改善校园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