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核心,一直以来备受大陆法系刑法学家关注。试图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概念和理论发展的阐述以及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中等置问题以及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引起理论界对不纯正不作为犯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核心,一直以来备受大陆法系刑法学家关注。试图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概念和理论发展的阐述以及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中等置问题以及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引起理论界对不纯正不作为犯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蒋晓艳  余云 《商场现代化》2012,(24):233-234
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难题。德国学者奥斯卡.克劳斯(Os-karKruns)最先提出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违反罪刑法定,自此引发关于该问题的争议。关于不纯正不作为犯,本文从其规范结构的认定、开放式构成要件的理解以及等值性判断四个角度出发,论证对其进行处罚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商》2015,(33)
不作为诈骗是不纯正不作为犯,行为人的告知义务不能仅囿于刑法理论中四种形式上的义务,也包括民法领域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而不作为诈骗罪的有责性体现在保证人理论中。不作为与保证人地位紧密相连,因此保证人地位问题是不作为诈骗的核心问题,在实质化运动的背景下,对不作为诈骗中保证人地位的判断应从形式和实质两个侧面进行,对保证人地位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对不作为诈骗罪进行合理的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5.
《商》2016,(12):230-231
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是指行为人自身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施而不实施的行为。不作为是行为的一种特殊化。对于不作为犯罪可以分为真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真正不作为犯是指刑法规定的只能以不作为的形式构成的犯罪,而不真正不作为犯是指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以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在我国刑法中缺乏相关规定,易产生类推适用,而学界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也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探讨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以明确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范围。  相似文献   

6.
杨明竞 《商》2014,(50):192-192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核心问题,然而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义务可以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学界对此也存在颇多争议。我国刑法学界通常认为作为义务仅限于法律义务,本文主张作为义务还包括道德义务,并对其范围进行限制。成立不作为犯罪的前提是行为人须具有相应的作为义务,因而厘定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范围,最为关键。于是,笔者从作为义务的概念、来源入手,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为义务来源扩展的必要性,寻找其理论根据,探讨其成立条件,对其加以规范和限制,以求可以在司法实践中合理解决不作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7.
杨艳霞 《致富时代》2011,(3):174-174
非犯罪化是指立法以及司法机关通过立法及司法活动,将一直以来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的制度或过程。随着国际社会人权呼声的日益高涨和刑法谦抑性理论的深入影响,非犯罪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眼下我们必须坚持以犯罪化为主的道路,并且辩证地结合非犯罪化的合理因素,不断地完善我国刑事法律制度。我们要认清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概念范围和时代背景以及两者适用的条件与目的,并且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与缺陷,以求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法制现状之路。  相似文献   

8.
孟莉 《致富时代》2009,(12):79-80
对于行政不作为,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概念,如何认定行政不作为,在立法上的规定又比较模糊。对行政不作为构成要件的研究,对于深化行政不作为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正确认定行政不作为案件有重要实践意义。分析正确认定行政不作为的意义,针对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和行政不作为行为的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治 《商》2014,(18):128-128
法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特别是刑法学,不管理论多么艰深,都得服务于司法实践,才不致流于自说自话的空谈。笔者拟以关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德国通说来检视我国法院的两个刑事判例,以获得思考问题的另一种方式。笔者在我国官方出版的判例集中,精心采集两个具备代表性的不纯正不作为犯判例,依次研讨。值得强调的是,这两个判例,只是我国千千万万个判例中,极小部分,不足以全部发挥德国通说对我国实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燮蛟 《消费导刊》2010,(6):112-113
不作为犯罪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的犯罪形态。道德缺失促使了道德性不作为犯罪制定的紧迫性,道德性不作为犯罪的制定在法律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国内对食品犯罪的研究自《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开始,其主要聚焦于食品犯罪的立法模式、处罚范围和法定刑的配置等方面,内容丰富而全面,对食品犯罪刑事立法得失的总结较为全面。国外对食品犯罪刑事立法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立法模式、处罚范围和刑罚配置等方面,这与我国不同,可供我国立法借鉴。纵览国内外关于食品犯罪刑事立法研究的状况,可吸取理论研究与立法动态紧密联系、大数据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域外治理经验的借鉴等研究之长,在研究道路上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2.
贺克宏 《中国市场》2014,(48):211-212
网络犯罪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犯罪形态,从犯罪数量到影响范围均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然而,我国的刑法立法却不甚完善,无法实现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有效规制。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当中所存在的缺陷,并立足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提出若干对策:选择适宜立法模式;确立刑事管辖原则;扩大网络保护范围;完善刑罚体系设置。  相似文献   

13.
陈斌 《商》2013,(12):200-201
近年来见危不救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各界对此类道德沦丧的行为深恶痛绝,同时学界对于见危不救入刑的问题产生激烈的争论。本文通过从刑法的道德品性、当代社会的风险等相关理论角度分析见危不救犯罪化的理论价值,同时在尊重刑法谦抑性的基础上分析见危不救行为犯罪化的可能性,提出立法设想。望有朝一日见危不救行为能在刑法的规制下有益于道德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环境问题的刑法规制起步较晚,环境刑事的相关立法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直到1997年修订的《刑法》才有了关于环境犯罪的法律规定。我国对于环境犯罪的相关刑事立法工作是基于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之上并不断进行完善的,但仍有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5.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笔者在研究众多学者、专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本罪作一个系统的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本罪的犯罪构成。笔者结合通说,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对本罪犯罪构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关于本罪的认定。笔者介绍了本罪的性质,同时对司法认定提出了一定的界定原则。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本罪的立法完善。结合关于犯罪构成的分析以及第三部分罪的认定分析,笔者从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等提出了立法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0条增设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之后,已有不少学者在理论上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对该罪进行探析,其中也包括了对犯罪主体的研究。但近年来,证券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证券投资基金逐渐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力资金,本文在对国内外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在犯罪主体方面的理论和立法实践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注重分析并指出应将与投资基金有关的内幕人员纳入本罪所规定的证券、期贷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以求能有助于立法上对该罪的规定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行政不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我国因环境行政主体的不作为导致了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戕害了社会和民众的合法权益。文章分析了环境行政不作为的范畴,环境行政不作为具有违法性、消极性、潜伏性、危害性、强力性等特点。环境行政不作为之作为义务一般应同时具备法定性、应为性、现实性与特定性,有的还须具备应急性,作为义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环境行政不作为的控制对策有:加强立法以建立对环境行政不作为进行事前防范的长效机制;完善环境行政管理与执法体制,提高环境行政主体作为的积极主动性;完善环境行政不作为的事后救济与监督制度。对于环境行政不作为需要完善的法律来规范、制约和控制,以减少因环境行政不作为导致的环境事故的发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共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立法法》制定伊始即明确犯罪与刑罚事项必须由专属立法确定,但看似精确简洁的法条长期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研究的不足导致行政立法及司法解释在规定犯罪与刑罚事项时侵犯专属立法的状况时有出现。实际上,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及政治体制决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专属立法权,并主导剩余的立法权。而行政资源与司法资源的分配、刑罚功能的发挥及人权保障的要求决定了犯罪与刑罚事项必须由专属立法确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体制转型中存在的漏洞,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牟取暴利的案件大量出现.从几年前的苏丹红事件到三鹿奶粉案件,制假贩假现象的愈演愈烈,均彰显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进行威慑制裁的重要性.囿于低下的生产力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1979年刑法仅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惩治进行了粗放规定.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在现今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当前立法中归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研究出发,分析了当前立法中存在若干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界定,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明星 《商场现代化》2007,(19):300-302
本文就目前我国期货交易市场犯罪现象引入,介绍目前国内外相关立法现状,然后分析我国期货市场犯罪立法存在的一定问题,最后针对问题、结合现实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