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理念的引导下进行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在公共开放空间内涵阐释的基础上,研究公共开放空间和低碳城市建设之间的有机联系,分析传统的公共开放空间所存在的低碳缺陷,并据此提出公共开放空间的低碳实现路径。结论认为通过空间结构的优化,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碳排放的降低;能将公共开放空间的"碳汇"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2.
魏来 《商》2014,(10):277-277
中西方城市设计的不同以西方的城市广场和中国的街巷空间作为各自的特点而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广场是欧洲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承戢着聚会、休闲、消费、交流等等重要的功能。在以往很多学者的分析中,都有些以偏概全的把欧式广场归纳为一种形式。本文通从广场与街道和建筑的关系、主宰广场的建筑形式和性质、小品与硬质铺地的比例入手,来分析不同空间特质下的广场与市民日常生活的关系。而中国的街巷空间,充当欧洲的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客厅的功能,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公共生活的空间。欧洲城市广场与中国街巷空间各有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试图总结出中西方城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方面表现出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迅速提高,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视,各个城市在公共空间营造和公共环境改善上面的投资也是逐年增长。本文先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分类;然后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最后讨论了城市公共空间中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伍星 《科技转让集锦》2012,(10):23-23,29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是人们娱乐、休闲及交流的场所。本文从建筑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对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空间的分析,来探讨空间语言与人的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罗兴奇 《商业时代》2013,(2):142-143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建设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促进社区居民交往、推动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从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角度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居民融合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商》2015,(7)
通过近期频繁报道的广场舞扰民这一社会现象引发关于城市公共空间严重缺乏的思考,从而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空间的缺失会造成公共政治认同缺失,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议加大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丰富公共空间的内涵,通过制度创新搭建各种利益主体沟通交流的平台,体现公平和正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迪的《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是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成功著作,通过描述成都茶馆这一微型社会空间的发展展现了整个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化,丰富的文献史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对社会的一个小角——茶馆的变化发展展现了整个社会大的背景文化,从茶馆这一微观的世界折射出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茶馆的产生构成了成都市独特的地方文化,从独特的历史学角度阐述了特定时代下的成都社会,作者描述的茶馆既是一部社会史,也是一部经济史,一部文化史。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发展和改造过程中,英国近代城市先后着手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建设,从而掀起了一场造园运动。这场运动既是英国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高大众健康水平的需要。而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锻炼与休闲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的人居环境,为各阶层民众提供了聚会的场所,体现了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精神,成为英国资本主义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是国家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重要方向。在比较世界上部分城市公益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世界若干城市和成都城市公益文化的建设情况。成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建立和刷新标杆,为全国树立了"成都榜样"。但参照国际经验,成都的公益文化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公众参与度广泛、民族传统和对外开放并重、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觉等方面,国外的先进经验为进一步探索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机制和进一步提升成都公益文化建设水平提供了借鉴。最后,从政府职能、产业协调、品牌打造和区域联动四个方面为成都城市公益文化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7):358-359
针对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以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特殊需求为依据,探讨了城市开放空间发展现状所产生的问题,以此来阐述老龄化社会转型趋势对城市开放空间建构的影响。从导入适宜老年人公共休闲场所的设计原则,进一步扩展到研究老年人公共休闲空间的细部要求,试图探询适合我国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镇江网友之家是一个镇江地区专注于提供关于本地生活信息、日常消费、指导交流的平台。论坛的交流在民众公共物品的供给和网络舆论中体现了"公平"与"效率",从而促进其对政府产生影响,准确地把握社会上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镇江网友之家为个案,考察论坛近年来的发展形势,以探究网络舆论在地方公共物品供给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海  李佳 《价格月刊》2006,(10):13-14
2005年,成都等四城市获准修建地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的开始。地铁与城市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研究其价格规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地铁行业自然垄断的性质和非纯公共物品的特点出发,对地铁行业的价格规制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区公共空间是社区居民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公共空间的质量决定着居民的生活质量。文章通过对宁波苍水社区的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居民使用社区公共空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议,以促进城市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环境识别系统是代表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其着眼点在于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现代人三者的关系,具体来说公共环境设施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由公众参与和认同的环境空间中的形态,它服务于人,方便于人.  相似文献   

15.
画廊展讯     
《中国拍卖》2008,(9):50-51
恐慌的俯视——王南飞个展时间:2008年8月16日至9月15日地点:北京虹湾美术馆王南飞作品所表现的题材是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相对隐私化的室内生活和城市街道的公共生活两大类。这两类题材,其实也是今日许多艺术家关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对象。有趣的是,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她的城市生活的艺术表现,并没有许多她的同类的作品中所每每出现的花花单草,也没有什么漫无边际的美妙幻想,反倒是直接关注城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观察和表现当代中国城市生活的日常景象。  相似文献   

16.
户外广告是城市公共空间和文化景观的内容。身体在人文学科的引入,连接了身体与户外广告及城市的关系,重新定义了户外广告在城市中的空间意义。梳理户外广告与城市空间的逻辑,审视身体作为尺度的价值。在城市的视觉、行为、精神层面层层推进,强化户外广告的体验价值,美化城市的视觉空间、塑造城市的精神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6月6~8日,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继上海、香港和北京之后,财富全球论坛第四次落户中国,这也是该论坛首次落户中国中西部腹地城市——成都。"这是一届伟大的论坛,留给大家的记忆是成功和圆满。我在脑海里努力搜索出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之最',成都财富全球论坛,是历届财富全球论坛之最。"——《财富》杂志总编辑苏安迪"成都是举办财富全球论坛的理想之地。"《财富》杂志总编辑苏安迪如此评价。在苏安迪看来,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成都拥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强大的创新能力、独特的文化气质、丰富的国际会议承办经验以及优良的政务服务,这都是财富全球论坛选择成都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城市空间艺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环境下的设计不再是形式地信息简单呈现,自然的人机交互和良好的用户体验逐步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关注的焦点。数字步道仪应用到城市公共空间能够让人与城市公共空间产生更多的交互性,拉近人与城市空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3)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念,充分发挥体育事业广泛的经济功能来带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体育事业、广大民众、社会三者之间具有一种良性的循环,彼此相互影响,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得到了促进,民众的生活环境才能够得到安全的保障。体育事业与和谐社会两者所追求的最终理想是一致的"公平"、"公正"、"平等"。  相似文献   

20.
鲍宁 《中国市场》2013,(4):40-45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人群汇集一处、交流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获得对于城市文化感知的媒介,依托于城市历史与文化渊源的有形空间构成了城市文化创意活动发生和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本文以北京的茶馆、茶街及茶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对其历史源流、发展现状及开发前景进行论述与评价。以美国星巴克诞生地西雅图城市中的咖啡文化产业和城市旅游发展作为比较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对文化产业和品牌的打造与宣传以及植根于市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对城市旅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北京的茶馆、茶街及茶文化旅游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