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入手,论述了我国新闻传媒消费主义的若干表现,继而探究了我国传媒产生消费主义的原因、传媒和消费主义的关系,最后指出应该理性的看待传媒的消费主义,认识到消费主义是一种必然,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传媒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传媒要正确引导消费,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氛围,提高公众的消费品味,避免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2.
杨逐原 《消费导刊》2010,(4):253-253
当今社会是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把我们带到一个媒介化的社会。“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众,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大众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另一方面,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在这个社会中,传媒构造的拟态环境正在被人们密切地关注着,有人担心在电视环境下长大的一代,会因为患上媒介依存症而成为媒体的俘虏。日本传播学者中野收就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其内心世界就像一个“罐状”的容器,他们只愿意沉迷于媒介中而拒绝把自身的内心世界告知他人,也不愿意了解他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他把这些人称为“容器人”。  相似文献   

3.
贺晶 《商》2013,(12):186-186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一种完全被市场所支配、被商业逻辑所左右的消费主义思潮日益盛行于传媒领域。经济利益至上是消费主义被人广为诟病的痼疾,当传媒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时,大众传媒领域的伦理危机便开始显现。本文从消费主义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入手,论述了消费主义给传媒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并对解决这些伦理问题提出传媒的理性转轨、重塑社会责任、坚持伦理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芳 《中国报业》2012,(24):161-162
新生代农民工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城市中的地位即城市对其的社会认同,是他们融入城市、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大众媒介也在里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媒介素养出发,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太乐观的媒介素养现状,并试着提出了提升其媒介素养,尽快融入城市,大众媒介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媒介受到了极大挑战,尽管各大传媒也进行了网络化探索式运作,但与网络、通信的联动仍处于形式上的链接,没有脱离传统媒介的基础层面。本文试图从传媒的两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一下传媒转型的出路与社会责任。必须从技术、理念、人才、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转型,才能真正实现传媒的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有了更多的机会亲近文化。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媒介、传播在大时代的发展中也愈加彰显独特的魅力,大众传播开始向着分众传播的方向发展,而这样的趋势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媒介技术为研究点,对引发目前分众传播的媒介技术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目前分众传播的技术探究,注意到分众传播促使文化也开始从大众的狂欢向着小众的冷静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传媒极度发达,而手机在技术的推动下,正在逐渐成为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于一体的新型媒介。大学生正是这一新媒介的主要使用群体,并且因为使用这一媒介而引发了多种行为和思想变化。本文正是试着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现状出发,分析大学生“媒介依赖症”现象。  相似文献   

8.
陈静 《科技转让集锦》2012,(20):235-235
传媒公信力指的就是:通过传媒或者其提供的信息产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赞美的程度,是传媒能够获得的大众信赖的能力。这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传媒业的全球化和市场化,我国的传媒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出现了诸如传媒人员职业道德丧失,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等一系列问题,传媒的公信力正在不断的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9.
本期主打就是“传媒操守”。应该说,大众媒介自诞生那天起,传媒操守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无论是谈论传媒内容,还是探讨传媒产业与经营,传媒操守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孙欣  付强  刘璇 《北方经贸》2014,(10):262-262
大众媒介尤其是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推动着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断裂式的改变,甚至出现了拟态环境。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观念先进,追求新潮,最易于和乐于接受新鲜事务,更是与先进科技接触最多的群体。也是受到大众媒介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中国,在外来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消费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涵也越来越深刻。首先,电子产品以其独特之处以及其在消费市场所构成的特别消费现象,成为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基本态势,商品作为某种特定的符号意义进行生产消费。其次,传媒和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时尚在促进文化交流、活跃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但也造成国人消费观念的畸形发展。再次,传媒在影响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积极变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媒体对消费个体单向度的信息灌输变成了有消费者参与的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过程,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个人在信息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童雯 《科技转让集锦》2008,(11):202-202
回顾近几年中国的整个传媒行业,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大众文化的流行与媒介的商业化对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传媒娱乐化在传播领域中肆意地蔓延开来的同时,也将影响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文化形态,消费主义带给新闻实践的影响是显著的。由此许多人认为消费主义必将侵蚀专业主义。但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消费社会的逻辑结构是市场民主制。从新闻伦理学角度对专业主义和消费主义重新进行审视。可知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并非是消费主义影响新闻实践的必然结果,新闻实践中呈现出的专业主义或消费主义是政府、媒介、工商界以及公众四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广告符号与消费主义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国 《消费经济》2007,23(1):89-92
广告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广告的符号化,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消费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广告符号及其消费主义文化进行理性批判,是深刻认识消费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徐艳金 《中国报业》2012,(14):162-163
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向大众展现了世界的发展格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媒传播的信息不仅局限于事物的表面,还表现着现实社会的发展内涵,引起了大众的深思。因此传媒不仅是一种传播工具,它还是大众心灵的窗口,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在社会发展中的思想变化。因此研究其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仪式,作为一种具有宗教和传统象征意义的活动,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现代社会利用大众媒介创造出该社会成员彼此遵循的一整套行为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所,改变着人们对共同事件和活动的参与及体验。本文主要从媒介的号召力,媒介对国家秩序的维护及媒介仪式对社会变迁的反映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媒体引导下偶像崇拜的异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敏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94-95
在这个由媒介构建的地球村,我们正在被自己所生产的大众文化产品所支配。我们沉醉于表面的浮华娱乐,而忽视了深度的意义,媒介为我们带来了异化的文化世界,也带来了异化的偶像崇拜。从群体心理学角度,结合大众文化的特性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浅谈异化的偶像崇拜,并从媒体引导、大众自律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梦晴 《中国报业》2014,(16):33-3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形态,迅速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可并获得传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消费主义也逐渐渗透到媒介市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时尚杂志的勃兴,从杂志的封面、广告、图片、栏目设置到专题策划,时尚杂志处处透露出消费主义的文化逻辑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广告传播与消费观念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广告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刺激大众进行消费,是传播消费文化的一种媒体传播方式。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下,广告传播的消费理念不能过于追求物质化,不能将消费文化异化,需要理性审视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不能过于追求享乐主义,要将综合性的社会文化传播出去,树立正确端正的消费心态,不可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扭曲社会消费观念。社会经济飞速增长后消费不断地递增,广告得以诞生,广告传媒将全新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传播给大众,使社会的公民被新奇的商品信息所吸引。广告的发展促进了大众消费,让消费者更加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商品实际的价值,本文将重点将这两者的关系影响进行说明,分析广告与消费主义的关系、广告推动消费的现实作用,让更多的人认清广告的真实性,避免过度消费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社会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属华人社会,但两岸政治、经济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境遇不同,在媒介生态层面表现各异。近十年来,当代台湾流行文化与传媒文化的最重要代表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台湾电视综艺多为台湾本地制作,是台湾政经社会发展的传媒景观与文化心理标本,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形态各异。以台湾电视综艺娱乐现象为考察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窥台湾媒介生态的多元侧面。本文借助"媒介生态"这个概念,紧扣电视综艺娱乐,将台湾电视传媒放置在传媒格局深刻变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影响力日益成为媒介品牌评价标杆的历史语境中,分析现状,引起反思与必要的借鉴,以提升对华语电视传媒发展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