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亮 《广告导报》2005,(12):118-119
今天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变化的环境对需要生存下去的企业,提出了向市场投入更高资源的要求。现今的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凭借着市场大把的机会,随意地在市场将资源一撤,就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成长了。对于企业的媒介资源投放也是如此。环境变化的要求让企业的媒介投放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和理性化,企业生存的压力对媒介投放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本文的部分媒介投放现象,笔者接触过很多企业高层,企业规模并不小的本土发展企业有共同的感慨,大费用支持,媒介当然可以科学预算!  相似文献   

2.
企业群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企业应该走诚信立足、信用发展的道路,这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对企业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规律对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徐昌生 《商界》2006,(11):103-103
中国企业偏好多元化,但是这并不总是企业积极主动的行为,我们往往容易忽略中国企业被迫多元化的基本事实。中国企业被迫的多元化有多种表现:有的是被政策逼迫的,有的是被领导要求的,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4.
陈亮 《广告大观》2005,(12):124-126
今天的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环境变化的要求让企业的媒介投放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和理性化,企业生存的压力对媒介投放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速成长的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一直都处于一个急剧的转型期,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急剧的转型,决定了营销广告媒介投放的复杂性。而复杂的程度决不是纵勇之言。掀开这层市场的复杂的面纱后,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决定媒介投放的规律呢?到底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决定着今天企业的媒介投放呢?  相似文献   

5.
组织结构是企业再造的核心,尽管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企业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但仍有许多企业组织因无法适应变化而举步维艰,根本无法满足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大中型企业二次创业的要求,当务之急应以全新管理理论和思维为基础,构建一个以MIS为契点的,融核心结构层,战略运营层和企业价值链三个层面于一体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大中型企业组织结构战略再造模式,以期为中国大中型企业二次创业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6.
贸易融资的快速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艰难的外贸环境煎熬着中国的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大多在业务渠道、与外商的议价能力方面较弱,所以对融资品种要求新,对融资速度要求快。而目前国内中资银行普遍采取的审贷方式,都是支行、分行、总行层层上会,融资时间长,有时让企业一等就是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就是金钱”在这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经理革命——中国企业职业化经营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企业的技术和组织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和专业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要求其专业化,从而要求形成职业化经理阶层。目前的中国企业界从传统领域到IT、金融、网络,从国企到民营、三资企业,企业家的危机事件笼罩着中国企业。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经理革命”。  相似文献   

8.
对于已经加入到WTO的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利用自己有限的资金和技术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是摆在中小型企业。面前亟待解的问题。目前中国政府为跟上世界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潮流而积极推进的电子政务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诸多电子服务,制定了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为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波兰政治形势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有实力对国家铁路网络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同时,波兰铁路机车大部分属于超期服役,磨损严重,亟须更新换代。迫切的市场需求给中国铁路机车制造企业进入波兰铁路机车市场提供了机遇,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认证要求又为中国企业进入波兰市场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中国企业须达到波兰市场准入要求并采取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才有可能将中国铁路机车产品打入波兰及欧洲市场。  相似文献   

10.
组织规模与组织结构的所有特征指标都密切相关。大规模组织的有效管理要求组织走向科层化。中国民营企业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发展轨迹,使得它们无法通过自我内部愿望来实现组织的变革,因此,通过组织科层化来实现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化,对中国民营企业而言,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否则,中国民营企业就无法走出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怪圈。组织科层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和过程。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5)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全球和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形势、新任务,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立足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的发展要求,提出加强企业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结构是企业再造的核心。尽管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企业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但仍有许多企业组织因无法适应变化而举步维艰,根本无法满足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大中型企业二次创业的要求。当务之急应以全新管理理论和思维为基础,构建一个以MIS为契点的、融核心结构层、战略运营层和企业价值链三个层面于一体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大中型企业组织结构战略再造模式,以期为中国大中型企业二次创业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3.
所谓“竞合外贸”,是指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外贸经营中,彼此间不但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合作伙伴,这一新的外贸经营理念,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网络新经济的热门话题而引出的。这种新型的企业外贸经营“竞合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竞争基础上的新型合作关系,它是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的经营要求,也是中国外贸企业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成为世界性外贸强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仲秋赏月吃月饼是中国几千的传统,节日将至为保证群众吃上放心月饼,宁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专门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月饼加工生产企业进行了大检查。共检查各类月饼生产加工企业20余家,查处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月饼生产加工企业2家。  相似文献   

15.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触更加广泛。在同一舞台之上,中国企业面临各种考验。本文就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财务管理应如何调整、变革以适应这一形势做出一些探讨。从目前来看企业财务管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财务管理滞后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影响了企业效益水平的提高,妨碍了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深化财务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构建与观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仍是当前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昙花一现,这些年人们已习惯用这一古老的成语来描述中国企业的兴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不断地涌现出成功的企业,而又不断地淘汰掉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让人感到这些企业难以有长久的成功。也许,有人对这种数年的成功很满足,认为毕竟成功了、成功过。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个稳定的社会却决不只是这种低层次的要求。不论是哪一家企业,成功之后都希望能长时间地辉煌下去,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往昔的辉煌就不见了,只得接受走下坡路的事实。尽管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向没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且一旦败局已定,要挽救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理性地认识企业的成功,在成功之时就看出失败的征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不使失败成定局,让企业辉煌的时间尽可能地延长,还有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下面,我们就以辩证的方法扼要地分析企业在笼罩着成功的光环时可以看到的几种主要的失败征兆。  相似文献   

17.
廖宗明 《经贸世界》2006,(10):66-68
进入中国最早的直销企业是哪一家?雅芳在1990年进入中国。经过几年市场经营,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1996年、1997年国家开放41家转型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处在一个被禁止的状态。我们很奇怪一直销这个行业为什么这么难?直销这个经营模式在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发展中国家,许许多多的发达国家,都是很盛行的,都是被认可的,已经证明它是一种对促进经济发展,对促进商品流通,对个人的成长都有帮助的经营模式。也许在中国的经营可能要经过这样一个困难时期,所以我们在总结和学习以往所有的行业经验后,我们给自己制定了非常重要的经营理念。这个经营理念把它总结起来,叫做“三个要求”。我们说到政府在管理一个国家,在管理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时候,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那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在带领这么大的经营队伍时,我们也提出“三个要求”。[编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11日,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出席《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09/2010》发布仪式并致辞。他指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承包商会发布行业内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社会责任建设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必将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际广告》2011,(1):18-29
虽然,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近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亚洲也要求企业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6日,我省33家外经公司和6家中央企业在南京首次举行业务对接活动。随着国际工程承包竞争的加剧,业主对工程承包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要求总包,有的要求垫资等。这对我省外经企业而言,竞标和承接难度明显加大。本次由省外经贸厅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的对接活动,旨在发挥中央公司的信息、技术、资金、信誉以及国际招投标等方面优势,和我省外经企业的经营队伍、工程管理等优势结合,联手进军国际工程劳务市场。我省33家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劳务输出等公司和中国交通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中信国际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工程公司、中建总公司等面对面洽谈,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