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客户的投诉心理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对银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银行不能满足客户的某种需求时,客户的投诉就会随之产生。不管客户投诉正当与不正当,有理或者无理,银行都应该慎重对待。客户投诉的根本原因是银行不能满足客户的某种需要,而客户的需要又是多方面的。要预防或杜绝客户投诉,就应该研究客户投诉的原因,有计划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客户在银行得到服务上最大限度的满足。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费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在金融消费中碰到问题都会求助于各种渠道寻求解决途径,而投诉自然成了金融消费首先想到的途径,时下,不少银行非常看重自己在客户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担心客户投诉会给自己的信誉带来影响或经济上的损失,却很少认真地考虑如何把坏事变好事,其实,金融投诉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可使银行得到许多第一手信息,对其发展具有诸多好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消费和金融活动的日益活跃,金融消费纠纷的数量也是逐年上升,除了过去常出现的银行网点排队等候时间过长、银行卡及柜台服务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外,随着金融创新而来的新型金融消费纠纷也不断出现。我国过往在解决金融消费纠纷上通常的解决渠道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处理、金融行业协会的投诉处理、一行三会的投诉处理、金融仲裁、消费者协会投诉处理等方面,它们各自在金融消费纠结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践来看,还仍旧存在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客户投诉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对客户投诉工作存在重视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对商业银行客户投诉的成因进行归纳,主要包括因后台支撑问题导致的客户投诉;因员工服务质量问题导致的客户投诉;因客户自身原因导致的投诉;因银行之外的第三方原因导致的客户投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商业银行应提高管理层和员工对客户投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标准化服务规范和投诉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并通过采取加强对银行员工的技能培训,制定科学的客户投诉考核制度等措施,从而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客户投诉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外及香港、台湾地区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经验介绍人手,分析了金融机构内部纠纷处理、金融行业协会投诉处理、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处理、金融仲裁、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消费者协会投诉处理的现状及不足.从而从合理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讼解决实践经验、推动建立多层次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加强金融纠纷非诉讼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消费和金融活动的日益活跃,金融消费纠纷的数量也是逐年上升,除了过去常出现的银行网点排队等候时间过长、银行卡及柜台服务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外,随着金融创新而来的新型金融消费纠纷也不断出现. 我国过往在解决金融消费纠纷上通常的解决渠道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处理、金融行业协会的投诉处理、一行三会的投诉处理、金融仲裁、消费者协会投诉处理等方面,它们各自在金融消费纠结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践来看,还仍旧存在各类方式协调有待完善,个别部门执行不力等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金融活跃,各类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的时候,要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需要在金融机构自身、行业协会以及监管部门之外形成更完善的支持与补位机制.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不同于制造业或商品供应商,不仅提供金融产品,也以公众信用方式为客户服务。在当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各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在功能和价格上日趋同质化,客户决定购买哪一家银行的产品往往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而是取决于银行提供的服务。在优质服务已成为各家银行开拓市场、竞争客户的优势和保证时,卓越的金融服务已不仅是注重礼仪形象、服务态度好、客户投诉少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服务是立行之本,是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客户的满意和信任是银行工作的出发点。要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成为让客户满意的银行,除了服务好客户、正确处理客户投诉以维护银行良好形象,还要善于从客户投诉信息中总结工作不足和失误,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将客户投诉转变为工作动力和方向,进而转化成为银行收益。一、客户投诉的重要性当客户感觉银行提供的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与客户付出成本(如货币成本、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9.
银行是服务行业,客户的满意和信任是银行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成为让客户满意的好银行,除了服务好客户,正确处理客户的投诉,维护建设银行的良好形象,还要善于从客户的投诉信息中总结工作不足和失误,从客户投诉中寻找服务的商机,努力从不足中改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投诉由坏事变成好事,将客户投诉转变成为银行的收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银行新业务和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客户到银行办理的业务类型也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金融理财产品的大量出现,由此引发的银行投诉问题也逐渐增多,商业银行服务工作受到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美国新设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局(CFPB),专司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在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起步阶段可以借鉴CFPB的相关做法,对我国金融消费者的重点投诉领域加强管理,维护金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提高我国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服务投诉屡次三番,让银行对客户“喜忧参半”。喜的是客户投诉说明他们关心银行工作;忧的是招来服务投诉也会影响服务形象。那么,如何做到化干戈为玉帛使客户不投诉或少投诉呢?笔者认为须解决好以下八个有关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应欢迎客户投诉,客户投诉为银行提供了改进的机会。商业银行应鼓励客户投诉,清楚告知客户如何,提供多种渠道方便客户投诉,及时处理顾客投诉并持续改进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经济下行等外部因素影响,信用卡资产质量承压明显,对信用卡资产保全质效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出台,银行信用卡催收业务更加规范,在催收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然而,一些反催收联盟和代理投诉等黑产中介教唆客户或直接代客户恶意投诉,严重损害债务人和银行的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导致传统的催收模式成效下滑。  相似文献   

15.
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推广运行以来,对伪造、变造身份证件办理银行业务的不法分子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在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保护客户和银行资金安全、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联网核查工作中,部分金融机构也存在业务处理不规范、客户投诉较多、擅自存留核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客户对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客户在使用某种金融产品、接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一些不方便、不完善和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会碰到一些难题,由此产生意见而投诉.客户有意见既表明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没有达到客户的期望,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包含着客户仍旧对这家银行具有某种期待,希望其改进产品,改善服务水平.客户意见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意见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发新产品、改进工作、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使客户对银行工作从满意到不满意,再从不满意到满意,促进银行的服务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即使是最优秀的银行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不可能保证永远不发生失误或不引起客户投诉。其实,客户投诉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客户投诉,并从中挖掘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就可以将客户投诉转变成为收益。笔者认为,客户的投诉是发展的财富,我们要善待客户投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使用金融产品,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纠纷也随之日益增多,银行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基于2009—2013年期间,31个省市自治区银行消费者投诉的面板数据,讨论了社会收入差距和银行竞争水平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作用。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固定效应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发现:社会收入差距与银行消费者投诉办结率负相关,与投诉数量正相关;银行竞争程度与银行消费者投诉办结率正相关,与投诉数量负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稳定性、存贷比、居民素质等因素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也有一定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还探讨了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的具体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可信赖的友好型银行其内涵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微笑银行、感动银行、金融超市以外,至少还应包括诚信、安全、高效与便捷、责任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具有是诚信经营为本、客户交易友好、服务渠道友好、客户关系友好、社会形象友好等特征。建设可信赖的友好型银行需要培养诚信价值观念、确保交易安全可靠、拓展优化服务渠道、强化客户投诉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为赢得客户的青睐,不少行提出了“打造区域内客户满意度最高的银行”的口号,同时,为遏制服务投诉的发生,各级行相继出台了严厉的制约发生服务投诉的单位和个人的办法。然而,服务投诉仍时有发生。那么,究竟引发客户投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笔者认为:一是客户对银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不理解,而柜员对解释工作不够重视、不够耐心,有的解释不到位,不足以得到客户的理解、谅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