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项超  梁琪 《金融研究》2022,501(3):171-188
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对部分非高管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但设定激励对象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影响却鲜有研究关注。本文从公平理论视角分析我国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并依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有效性假说与不公平假说。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非激励员工因薪酬不公平而产生的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具体而言,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及激励与非激励员工收入差距小的上市公司中,非高管股权激励弱化企业创新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公司;而在非高管员工覆盖比例较高的公司中,非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弱化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存在。因此适当提高员工股权激励覆盖的范围可以减少激励员工与非激励员工之间因激励错配导致的薪酬不公平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创新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烽火通信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这是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后,首个获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国有上市公司,这意味着停滞近2年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再度开闸。本文基于对烽火通信股权激励计划的分析,提出了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在现阶段施行股权激励计划的思考。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目前仍处于尝试性阶段,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计划是国际上经典的、使用最为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运用这一模式激励公司的管理者。但是,股票期权要求公司的业绩与公司股票价格正相关,而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并非高度相关。这导致了上市公司不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出现了市场价格低于行权价格而不能行权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较为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合新兴证券市场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这对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为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从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证监会")于2005年底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原激励办法"),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基本要求、实施程序和信息披露等内容进行了初步规定。此后陆续发布的相关备忘录1影响巨大,2008年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2多达60家。在股权激励计划获得上市公司如此追捧之时,其负面效应也不  相似文献   

5.
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解释了我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不佳的困惑。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会在高管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水平;股权激励与高管过度自信的相互作用使得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升高。这意味着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好地解释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经越来越为上市公司所重视,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业绩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制度基础和股票期权制度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中的业绩评价指标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6,(12)
本文以2006-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货币政策背景下股权激励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效果是否相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股权激励在货币政策宽松期对投资效率有消极影响。研究结论提出了关于股权激励如何影响投资效率的新认识,对上市公司制定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淑芳  喻梦颖 《会计研究》2012,(8):49-57,97
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后的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公司的送转股水平和现金股利水平从公告计划前一年起显著高于非股权激励公司;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对送转股和现金股利水平均有正向的影响,但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来看,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较为适合自身的特征,但在送转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异常高送转",表明送转股是管理层眼中最大化其股权激励收益的更为理想的掘金工具。  相似文献   

9.
最新法规     
《税收征纳》2012,(10):39-4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 为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证监公司字[2005]15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一些在我国境内上市的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上市公司),为其职工建立了股权激励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税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公告股票期权计划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数据,考量股权激励计划契约结构对其激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中高管激励比例、行权价格、绩效条件严格度、激励强度及激励期限均将对其激励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计划契约时,应适当扩大高管激励比例、提升行权价格、提高绩效条件严格度,增加激励强度、延长激励期限以增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来考察公司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货币收入偏低,报酬结构不合理。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计划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它仅仅是一种福利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正8月5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后,中国证监会再次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进行规范。认真分析"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无论是从股票来源、程序的简便性,  相似文献   

13.
唐昭 《西南金融》2013,(2):57-60
本文通过构造国内上市公司实施大范围股权激励计划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其内在原因.实证的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实施大范围股权激励计划时,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保持人力资本的稳定性,即留住现有的员工.模型显示,上市公司的现金状况、上市时间和资产规模对实施计划有显著影响,但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对其影响不显著.同时令人意外的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情况对其影响也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杨碧萝 《时代金融》2015,(5):190+193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6.
英美等发达国家依据持有时间、激励对象、行权金额等,针对股权激励计划中的不同要素分类施策,并科学界定所得性质与征税环节,使个人所得税政策与股权激励目标高度契合。我国股权激励所得税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可在现行股权激励税制设计下,针对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政策进行调整,考虑适当放宽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实行分类分级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增加个人所得税政策涵盖的股权激励工具,提高政策适配性。  相似文献   

17.
税事集萃     
《税收征纳》2012,(7):51-52
国税总局明确股权激励所得税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明确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立即可以行权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实际行权时该股票的公允价格与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和数量,计算确定作为当年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公告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证券时报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使用股权激励制度来减少代理成本,在当前股价下跌大背景下,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则取消了股权激励计划。一般而言,股价下跌大背景下,公司拟定的期望指标较难实现,公司一般会撤销股权激励,而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则反其道而行,继续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及其两个公司业绩状况比较分析,着重研究在股价下跌大背景下公司继续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初衷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于2005年12月31日出台之后,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都为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打开了绿灯.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大背景下,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薪酬激励制度与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股权激励效应的充分发挥有赖于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有效配合.而我国现行股权激励税收政策设计遵循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未能有效地引导、促进股权激励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股权激励税收政策设计目的与股权激励目标有冲突;二是股票期权计划分类不科学、税收政策导向不明确;三是授权日或行权日纳税的规定影响股权激励效用的发挥,极易诱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四是股权激励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税收优惠力度不足;五是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有关股权激励的税收政策不协调.文章回顾了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已有研究,梳理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征税的国际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