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台、港人才延揽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华  罗瑾琏 《经济论坛》2010,(10):115-117
新加坡、台湾、香港这些年经济的腾飞与他们成功的人才延揽息息相关,关于各地延揽政策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以前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仅对单个区域的延揽政策、措施进行研究,对不同政策、措施方面的横向综合研究还比较少,使得不同政策、措施的效果得不到客观评估。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三地人才延揽政策、措施进行横向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人才延揽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力资源的规划与运用是科技发展的核心,高品质的人才与技术市场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要素。近十几年来台湾的产业结构已向高科技产业发展,致使部分相关科技人力有所不足。为此,台湾先后于 1983年和 1995年研订了“加强培育及延揽高科技人才方案”、“加强运用高科技人才方案”,并于 1998年 12月修订了“科技人才培训及运用方案”,有计划地延揽海外高科技人才回岛服务。  台湾为提升基础研究及应用科学研究水准,积极延揽岛内外在学术或技术上具特殊造诣之高科技人才,制定的相关补助办法如下:  1.补助延揽科技人才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人才流动加速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通过构建政策工具—创新创业过程二维框架,以浙江省“九五”至“十三五”期间颁布的海外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编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数量增长迅速,从“十五”至“十三五”开局之年政策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政策发文主体较多,但协调性较弱,浙江省财政厅是重要联合发文主体;从政策工具维度而言,供给类和环境类政策过溢、需求类政策偏少;创新创业准备阶段缺乏环境型政策,起步阶段缺乏供给型政策,发展阶段缺乏需求型政策。最后,提出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即1978—1994年、1995—2005年和2006年以后。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各阶段的创新政策,研究了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结果显示:中国创新政策的范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人才和环境营造一直是中国创新政策的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加强使得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深入了解回流人才政策认知对其工作生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个体关联对回流人才工作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社区嵌入在政策-个体关联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回流人才的主动性人格对其工作满意度起调节作用;回流人才的政策内容知晓对其工作满意度和社区嵌入没有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人才回流政策的制定、宣传和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才政策一直是我国抢占人才高地、谋求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在积极向好的总体趋势下,区域间人才政策内容同质化与持续加码的财政压力、部分人才专项经费过剩相互叠加,形成当前国内人才政策在内容创新层面的“内卷”困境,亟待寻求政策内容以外新的竞争增长点。以此为出发点,将营销概念引入人才政策,遵循方便取样原则,选择浙江省96名人才政策工作者和人才政策目标群体作为深度访谈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提炼出与人才政策营销相关联的6个理论要素。结合访谈过程中涌现的问题主线与既有理论线索,构建人才政策营销机理模型,刻画人才政策营销发生作用的3条解释路径,即政府行为—人才体验机制、交换机制、主观能动性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
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政府人才激励政策文本进行系统梳理,从政策工具视角,将政策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3类。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并检验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我国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偏向于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应用,而对需求型政策应用不足、存在缺失;3种类型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均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人才知识结构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职工薪酬水平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对于政府完善人才政策、高技术中小企业改善职工薪酬投入、优化企业人才知识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人才是城市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作为城市争夺人才的工具,被各个城市广泛采纳和使用。以16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寻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动力因素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具有双重动力因素:在需求拉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主要因素;在压力推动因素中,行政指令、府际竞争和社会舆论显著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在政策扩散平稳增长期,双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扩散过程,而在政策扩散加速和减速增长期,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动力因素存在差异;在东、中部地区,压力推动因素占据主导,而在西部地区,双重动力因素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彭云飞 《广东经济》2016,(14):263-266
区域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不断制定与优化人才政策.在人才政策制定与优化过程中,要把握如下方面:从需求侧出发,是人才政策制定与优化的逻辑起点;发挥“杠杆作用”,是人才政策制定的内在要求;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是人才政策制定的时代要求.以肇庆市出台“西江人才计划”为例,通过剖析西江人才计划制定与优化的人才需求、内容、逻辑与特点,展示了对地方人才政策制定与优化要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层次科技人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能力高低成为决定其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运用扎根理论对3位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案例进行研究,最终构建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理论模型。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可通过契合区级政府人才政策获取政策支持,将自身创业资源与政策资源有效整合,从而大幅提升自身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挖掘亟待关注。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文本挖掘及网络分析法进行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可分为强制型与引导型,搭配比例上引导型政策居多,强制型政策较少,且政策力度较弱;对于政策工具,目前运用较多的是供给型,其中人才激励和研发补贴占比最多,对于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较大空间。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汪涛  安暄 《技术经济》2011,30(5):10-14
针对当前国内政策文本所包含信息的非量化导致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分类标准缺乏的现状,借鉴扎根理论的"信息提取-归纳-概念化-重组"思想,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层面科技政策文本研读、对其结构梳理的基础上,提取科技政策的重要特征参数,确定政策文本编码和分类标准,并将1996—2007年北京市的科技政策文本转化为半结构化数据,进行类定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类定量化"文本分析法,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2006年1月到2015年4月的43份政策文本从文本数量、政策主体、政策维度和产业价值链维度四个方面进行频数统计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具体可操作性较弱,宏观政策指导下应加强可操作性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非制度性、行政化手段为主,市场化运作不足,需在行政化手段与市场化手段之间进行合理取舍;政策结构呈非均衡化增长,应降低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有效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与使用力度;人才与专利政策支持匮乏,需加大人才专利类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频繁的政策实验使得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创新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在不确定性政策环境中的行为选择及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检验。基于政策不确定性概念,检验不同类型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人才和资本两个维度分析研发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总体来看,政策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与研发要素流动。具体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研发要素流动具有负向影响,需求层政策不确定性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环境层政策不确定对其无显著影响。人才、资本等研发要素流动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抑制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需求层和环境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促进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徐雷  张欣钰  刘蕊 《经济评论》2024,(3):142-164
人才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政策则是构建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石。本文对事后奖励性激励政策和事前普惠性补贴政策这两种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价,研究发现:当经济陷入低质量均衡时,激励政策能够以更小的成本突破这种均衡,但对收入公平产生较大影响。当经济中的均衡无法自我维持时,实施补贴政策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均衡的维持,并对收入公平提供更好的保障。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经济中存在无效投资劳动者,补贴政策的成本将显著上升,此时需要引入一个甄别机制使补贴政策能够恢复高效率运转。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境况,从鼓励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投资这一人才政策的根本目的出发,地方政府事后奖励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应被普惠性补贴政策逐渐替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初创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加不确定,初创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实现高速成长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选取南京市3家高科技初创企业的成长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对该市政府实施的人才政策及3家高科技初创企业创始人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最终构建了高科技初创企业成长绩效提升路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高科技初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可将人才需求与市级政府实施的人才政策进行匹配,寻求市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找出限制自身成长的瓶颈,并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成长绩效。  相似文献   

17.
以“九五”时期以来浙江省颁布的119份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采用“政策年度”、“适用对象”、“政策类别”和“政策文种”四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与该时期的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导向密切相关,但是政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有关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以及人才保障类型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已颁布政策有较强规范性和约束性,而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不强。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一直是科技人才聚集地,凭借其优秀的科研环境和教育制度成为世界科技人才向往之地。在人才战争愈打愈烈的背景下,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仅出台措施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并且更加注重通过科学奖励、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等方式,加强本国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其科教人才开发政策出现侧重对青年人才、独创性人才、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趋势。通过研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科技人才开发的政策与措施,揭示其科技人才开发的趋势及特点,以期为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原始创新人才的发展,以334份我国原始创新人才政策相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厘清不同阶段原始创新人才政策的演进特征和网络关系,并据此提出强化原始创新人才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完善原始创新人才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对原始创新人才的政策针对性以及优化原始创新人才的政策协同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及12个配套文件,2004年11月以来,省中小企业局组织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包括:《决定》及12个配套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调查;广东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调查;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调查;全省各市民营企业用地难问题调查;全省民营企业人才状况调查,等等。通过这些调查,使我们初步掌握了我省民营经济政策执行的效果,以及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水平,民营企业的人才状况等等问题和民营企业的政策需求,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