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应坚持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相统一。历史逻辑是“总逻辑”,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从“党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政治经验;从“新中国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制度经验;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经济经验;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文化经验。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深入探究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其他四重“子逻辑”,即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牢牢坚持以上逻辑的一体化推进,方能推动新时代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工作,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中国保险业通过大力推进县域保险,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务工农民保险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防止农地非农化而形成的“保护性阻隔”强化了农村户籍制度对城乡要素流动的限制,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障碍。当前,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仍面临着农地非农化风险、转移就业农民生计风险以及农村户籍改革与农村集体产权封闭性之间的矛盾。通过“自主退出”和“职业化准入”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破除农村集体产权的封闭性,并有效化解上述风险。进一步完善以“自主退出”和“职业化准入”为特征的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要求构筑农村不动产交易的产权基础,建立农村产权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国家对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回购制度,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从我国城乡现实来看,我国要在二十年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农村的任务更为紧迫,形势十分严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途径有多条,本文认为,必须要超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范围,以“非农化”的视角,即通过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形成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已解决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因此,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就我国现…  相似文献   

5.
政策的改变必定会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在我国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引起全社会的分化与重组,在农村造就了三个新的农民群体——无地农民、失地农民和打工农民,他们既有不同之处又有共同的利益,由此产生了“新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农民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是关系农村经济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导致农民负提过重的深层原因进行系统地理论分析,相应地提出应推进农村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实施农村“费改税”方案,从制度上解决农民负提问题,另外,要改革政府组织机构,健全政府部门约束机制,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建立健全农民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免农民税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但是,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1.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8.
林旭东 《发展研究》2001,(11):40-41,44
农村市场环境建设是农村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农村市场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农村市场化的水平与质量,决定着农村市场能否为农民提供公平竞争的前提和条件。农村市场的环境建设事关千家万户农民,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市场环境建设取得的进展是良好的。一是农村市场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9.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江阴市积极深入地抓好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紧紧围绕无锡市委一号文件要求,在充分认识、认真分析江阴农村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的基础上,切实明确了做好今年江阴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重要方略,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的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郑微微 《时代经贸》2009,(6):18-18,20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是面向“三农”,服务于农村经济的重要正规金融机构之一。农信社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切实地为农民服务对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之后,如何客观地分析农村三农的新情况,分析农民观念的新变化,科学地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是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就加强农村三农管理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旨在促进农业发展,改变农村落后、农民生活贫穷的状况,不断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朱健国 《新经济》2002,(2):78-79
坐在舒适的书斋时,我常常佩服一些“大红头文件”和学者,他们关于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要害的论述真深刻,然而一旦到农村实地考察一番,才知“如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目前中国三农问题火烧眉毛的要害,并不在什么“资源紧约束,城乡结构二元对立”,也不在以减负实行新的“均田免赋”,有人说,中国农民现在有八苦:“供养大量公权人士,是农民的第三苦;缺乏社会保障,是中国农民的第四苦;观念落后,是中国农民的第五苦;资源缺乏,是中国农民的第六苦,创业难挣钱难是中国农的第七苦;经常受凌辱,是中国农民的第八苦,”但我在农村实际感受后发现。没有表达权,是中国农民最大最根本的苦,也是三农问题的关键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晋中地区实施“两极推进”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杨发,王瑞娟在山西省农村达小康总体部署之下,晋中地区把农村小康建设作为统领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现实纲领,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了一条实施“两极推进”...  相似文献   

14.
李俊  王昊 《江南论坛》2010,(10):24-2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农村集体“三资”是村里最为重要的公共资源,关系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治理的有效性。近年来,绍兴在成功推行“夏履程序”、“八郑规程”等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基础上,重点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问题,因为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广阔农村的主人。“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农民、淡漠农民,而应该满腔热忱地关心农民,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切实解决广…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进程,赋予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跨时代的伟大意义.通过政策的完善和实施,一方面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防止政府公权对农民私权的侵犯,切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政策变动与农民利益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进程是在政府与农民互动作用下推进的,质而言之,是政府的农业政策与农民利益互动影响的结果。按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实际受益情况等客观标准来评价,近20年来,中国政府关于农村和农业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明显地具有三个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长期乡村制度供给的滞后成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掣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三农”问题现状,文章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发展思维,建立健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体系,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分别入手,健全以生产者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完善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城乡资源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农村公共保障制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整体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共同富裕为旨归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构筑根本性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经济论坛》2004,(7):106-1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结构正在逐渐转型,伴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农民大规模地进城务工,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个庞大的群体“非工非农”、“亦城亦乡”,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现象。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村人均占有的资源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少农民,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20.
系统、规范、配套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今年省委关于农村工作“一二三”大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工作需要抓好的两件大事之一.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