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推行资产证券化,国务院于2005年3月同意由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分别进行信贷资产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此次试点工作,也引起了笔对一些问题的思考: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我们将什么资产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比较适宜?由谁来设置特殊目的信托,既能防范金融风险,又能减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2.
《商业会计》2006,(4S):49-49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发文对我国银行业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中的有关税收政策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3.
张圣贤 《现代商业》2013,(33):36-36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此后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试点扩大后,将在尊重发行人自主选择发行窗口的基础上,引导大盘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跨市场发行。本文主要回顾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并深入分析了此次资产证券化再次起航的原因以及对后期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徐艳 《商业会计》2005,(11A):20-21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2000年3月,深圳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Assets—Backed Commercial Paper,以下简称“ABCP”)项目协议。按照协议,ABCP融资项目主要操作过程如下:中集集团应收账款以真实销售方式出售给一家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并要求所有客户在某一日期后将所有应付款项付至荷兰银行指定账户;  相似文献   

5.
刘娅 《消费导刊》2014,(7):13-14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和规模也不断壮大,然而资产证券化也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导火线。此文以会计的视角,从资产证券化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信息披露以及资产证券化对发起人的影响,对资产证券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以下简称“新准则”)共3章24条,它规范了金融资产(含单项或一组类似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解决了当前资产证券化、信托、债券买断式回购等金融创新品种相关会计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大型企业集团盘活存量资产的角度出发,引入资产支持票据(ABN)这一创新融资手段,通过对ABN的涵义、历史沿革、现状及特点进行阐述,并就大型集团发行ABN的优势与注意事项加以分析,说明了ABN对企业走“轻资产”融资模式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政府颁布多项促进政策,加大对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文章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能源”)2021年发行的资产支持票据为例进行研究,分析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企业的影响,以期为同行企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丰 《浙商》2005,(10):117-118
前不久,央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内对资产证券化需求与日俱增,加上各方面的认识和准备已基本到位,资产证券化逐渐升温并加速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商业会计》2002,(4):3-4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财政部随即下发了6个配套文件。对此,财政部朱志刚副部长就国有资产评估改革问题答记者问。记者:国务院颁布《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已经十年,十年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朱副部长: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源于国有资产评估,并伴随着国企改革、股份制改造和举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为规范资产评估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991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91…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供需分析及发展构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少波  卢毅 《财贸经济》1999,(11):48-53
资产证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和一定的程式,将某种或某些能够产生预期现金收入流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进行结构性重组,然后以此资产为依托发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ABS),据以融通资金并实现原始资产流动化的过程。起始于70年代的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西方国家被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越来越广泛,许多原来被认为不适合的资产也陆续进入证券化行列。在我国,近年来资产证券化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并开始进…  相似文献   

12.
“不可能”的资产证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昭夫 《新财富》2004,(12):100-103
资产证券化最基本的要求是该资产能够带来可预测的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从这一点出发,各种有固定收入的贷款、抵押担保贷款、应收账款和各类商业贷款当然都是上上之选。因为相关法律的滞后,中国目前尚徘徊在资产证券化门槛前。但这项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最具创意的金融工具之一,近年在欧美早已玩出了新的花样:影视版权和药品专利权收益及足球产业等曾被视为不可能证券化的资产,都已成功走出金融业者的实验田。借鉴这种观念上的大胆、灵活,无疑有助于推进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商业会计》2002,(4):5-8
一、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式改革的背景与思路资产评估是指委托人委托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根据待评估资产的状况,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评定、估算资产价值的行为,其目的是为该项资产的交易等行为提供价值参考依据。我国第一笔资产评估业务是从1989年大连炼铁厂中外合资项目开始的,因此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源于国有资产评估,并伴随着国企改革、股份制改造和举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1991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91号令),确立了我国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相似文献   

14.
孙名扬 《商业研究》2004,(15):11-14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其中丰富证券投资品种、积极扩大金融产品创新成为构建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通过我国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可以对国民经济建设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微观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采取证券这种价值形态(即资产证券化).是人类配置资源实践的产物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表现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广度指资产证券化在外延上的发展,具体包括证券的总量规模的扩大,市场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拓展,证券品种的创新,证券经济参与主体的增加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等。深度是指资产证券化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从宏观上看,它表现为证券总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微观上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务院关于供销合作社财务挂账处理等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1]136号)规定,现将供销合作社财务挂账核复及其财务处理问题通知如下:一、对你省(自治区、直辖市;含计划单列市,下同)上报的供销合作社财务挂账清理核查结果,经国务院供销合作社财务挂账清理核查小组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确认你省(自治区、直辖市)供销合作社累计财务挂账万元(棉花企业截止1999年8月31日,其他企业和基层社截止1998年底,以下统称“企业”),其中:1992年底前老挂账万元。其构成项目为:一是中央政策性亏损挂账,包…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     
《对外经贸财会》2006,(5):57-57
一、资产证券化概念 所谓资产证券化,通俗地讲,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预期未来会有稳定现金流回报的资产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或资产包,然后对这些资产进行结构重组,将它们转变成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和出售的证券,从而加大资产的流动性,以便根据需要进行融资。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发行机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构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丰富资本市场的证券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导刊》2007,(5):42-42
一、服务业改革开放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合理规划布局,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增加就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优化服务业结构。(二)科学调整服务业布局。(三)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四)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五)创造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王姮  陈伟 《商业研究》2004,(13):106-108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通过资产组合汇成资金池,整个资金池的现金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中,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企业债权资产证券化是黑龙江省经济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新型金融工具,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环境支撑体系建设以突破市场需求、法律制度、信用环境等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