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改变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亦步亦趋地跟随在国外先进技术后的现状、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切入点。我省作为经济大省和汽车工业大省,理应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振兴全省汽车工业的战略制高点,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力争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2.
张赞  张欠 《科技和产业》2022,22(3):120-127
运用SCP范式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纯电动市场集中度、政策性进入壁垒以及产品的功能和技术创新差异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以至产业内价格恶性竞争行为频频出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面临难以开辟新市场的困境,并且内部资源配置低效率开始显现。最后,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世锋  程旖婕 《科技和产业》2023,23(22):199-208
随着2023年补贴完全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政策从财政支持转向重点鼓励技术创新。在概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补贴和技术创新政策,然后使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迅猛发展,且在重点企业和发达地区呈现一定的产业集中度,产业政策中更为注重技术创新方面,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技术创新对于市场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也存在专利维持时间不长、市场价值不高、地区或申请人不能兼顾专利质量和数量等问题,就此提出国家细化技术创新奖励体系、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领头企业示范引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严扬帆 《改革与战略》2012,28(4):149-151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条件下,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实施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计划,攻克关键技术、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等技术创新策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石油能源供给与汽车产业发展的矛盾将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涉及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我国应创新商业模式,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创新网络组织和消费者导向的盈利模式的构建,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6.
孙菲  陈亮  戴莹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66-371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代表了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国际共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为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既有优势、持续健康发展,在安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和产业布局分析基础上,从政策和技术两个方面提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从产业链和创新链两链融合角度,给出未来技术创新方向和产业支持重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紫峰 《发展》2012,(4):56-58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自2009年以来,国内相继组建了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但是,由于成员选择不开放、组织架构不健全、目标设定有偏差等体制机制障碍的存在,很多产业联盟名存实亡,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发展已有较长历史,在推动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种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的组织形式,其惊艳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着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背景下,文章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并基于中国2011-2020年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研究创新生态系统中外部环境,即政策激励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政策激励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适度的政策激励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当政策激励到达阈值后,则会产生抑制效应,且拐点位置约位于38.6%水平;(2)在政策激励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金融服务支持的激励效果明显优于税费返还政策与政府直接补贴;(3)政策激励对非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比国有企业更加明显。文章归纳了政策激励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及扩散的作用,拓展了外部政策激励环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影响,可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制定合理的激励性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9,(12):15-15
由长安汽车领衔的重庆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6月2日正式成立,该联盟整合了30多家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及科研院所,致力于打造中西部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示范运行基地。  相似文献   

10.
郑舒允 《科技和产业》2022,22(3):132-137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使命,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契合了这一发展理念。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综合对比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阐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正方兴未艾。文章首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3年来美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格局;进而从企业微观与政府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美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针对美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着重为我国汽车企业提出了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积极开展与国外汽车企业合资合作等政策与建议;最后阐明我国政府当前应以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路径与产业方向作为近、中期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首选这一立场与观点。  相似文献   

12.
覃嘉 《特区经济》2010,(10):239-240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私人购车消费开始起步,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本文聚焦于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以及对波特模型的补充分析,对当前的产业竞争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多层级政府模块、政策体系模块、政策体系实施效果评估模块三个维度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政策体系评估框架;其中多层级政府模块包括中央政府、省级地方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政策体系模块包含政策目标组合、政策工具组合和政策客体组合,政策体系实施效果评估模块是指技术创新产出指标的完成情况。本文以上海市为样本,对该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政策体系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培育机制,构建了产业培育政策体系综合指数,验证了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露  张建成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09-113
国际对环保工作越发重视,中国也提出了“双碳”战略,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定性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探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提出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调整绿色配套交通体系以及促进产业链全周期绿色发展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铝业”的政策,导致我国的电解铝行业持续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然而中国电解铝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电解铝企业的SWOT分析,指出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又在结合企业的实际基础上,提出中国电解铝企业的生存以自增强理论为理论取向,以此构建中国电解铝企业的生存战略。提出中国电解铝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通过主辅分离,实行战略联盟,延伸产业链条等战略选择;为我国电解铝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新机遇。通过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存量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存量呈现上升趋势,2028年其购买意愿超过传统燃油汽车购买意愿,未来将成为湖北省汽车市场主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效益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消费者环境效益的负面作用是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是综合效益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战略分销联盟改造家电企业三、四级分销渠道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易型厂商关系存在诸多弊端,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厂商关系.基于此,文章以市场化程度较高和较成熟的家电行业为例,探讨以战略分销联盟改造家电企业三、四级市场分销渠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为我国家电企业重构分销渠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研发联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政策工具。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座谈和统计分析研究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在研发合作中的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已经形成了包含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研发基金的多种研发合作新模式。研发联盟是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主要形式,大部分联盟从事前沿技术研发,联盟内部知识共享程度较高,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是主要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形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是研发联盟的主力军。建议相关部门采用集中化的资助制度,围绕中关村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打造1-2个研发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