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不断出现和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对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对传统会计的会计要素定义、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和披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需要企业对金融市场中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监督,本文主要从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中探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已成为现代财务会计前沿性问题,本文结合FASB和IASC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成果,把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为会计要素,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计量其价值,最后在披露方面规定了表内列报和表外列报的内容,其中针对表外披露还提出了编制金融工具表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郭超 《中国市场》2011,(40):48-51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区别于传统会计对象的特征,如高杠杆性、价值波动性、收益不确定性等,它的出现对现行会计确认、计量理论所依附的各项核心观念提出了挑战。本文拟结合国际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成果,对其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兴起与发展给传统会计确认、计算、报告和披露带来强烈的冲击。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的目的,是以达到规范金融市场,推动金融机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丰富和发展会计学科理论,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对加强衍生套融工具风险管理,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本质及特点,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航 《商场现代化》2007,(18):311-312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避险工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致使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成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难点,并冲击传统会计计量。但公允价值可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这是由于它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以及可预测性。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再计量,可由此确认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相似文献   

7.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派生金融工具。具有品种繁多、交易量巨大;规避风险、获取巨额投资利润;拓宽筹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等功能。同时也具有跨期、表外交易、不确定性、高风险等特征。一方面,使参与交易的会计主体要承担未来金融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高额亏损;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交易量的不断增加,必然要求会计对其带来的有关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反映与监督。然而,运用传统会计模式无法准确披露这些交易,其对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的影响在报表上也无法体现,因此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基础及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我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这对准确地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的终结,衍生金融工具出现.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大量涌现,虽然丰富了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但却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事实上,上述问题己经引起国际会计界的普遍关注.国际上比较有权威的会计组织和团体,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己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来讨论和发布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会计问题研究成果.我国会计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投入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中去,但大多理论仅局限于对确认、计量、报告等问题概念上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从传统金融工具创新而来的金融产品,他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中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会计披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适应和更好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这一客观事物,现有的会计理论必须不断进行相应创新。  相似文献   

11.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产品的一种新的形式,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已经是我国金融业必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根据衍生金融工具在A城市银行市场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传统会计在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上面临管理困难、监督不力的问题,研究A城市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建立适宜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新型金融体系,培养胜任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加大监督力度以完善会计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引入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竞争,进而有效地促进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和完善,促进我国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经济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潘蓓 《商业科技》2014,(31):232-233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金融事业的深入,企业金融家为了规避市场上的风险,获取更大的利润,金融工具模式也逐渐由基本的金融工具发展成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工具,具有衍生性、契约性和未来性、杠杆性、创新性以及风险转移性等五大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会计风险方面必将不同于原来的金融工具。本文首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概述,然后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等三个方面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内容,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三个方面的会计风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会计监督在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中的主要作法是提取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金和利用谨慎性原则确认损益,问题是存在着会计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和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的目的是能增进理解表内和表外金融衍生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信息,有助于评价与这些金融工具相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确定性,但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完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会计监督与披露的建议是: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会计的反应机制;加强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4.
张志 《中国市场》2010,(15):120-121,123
在现代金融工具中,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避险工具——衍生金融工具被很多企业所采用,但是由于它的价值确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了会计界研究的问题。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以及可预测性,但在我国的推广运用中也需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余云宜 《商》2013,(23):152-152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手段,衍生金融工具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金融风险和资本投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传统的会计政策明显不能适应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因此文章针对衍生金融工具对现代会计政策的影响对现代会计政策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衍生出的一种投资工具。本文从会计要素定义会计计量基础、会计确认基础、财务报告四个方面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并且通过分析提出当务之急是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及制定准则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柱 《商业研究》2001,(9):156-158
作为金融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产生和运用,一方面,它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筹集资本和转移风险的工具,并为之创造在市场变化中获取利润的机会;另一方面,它给金融市场的宏观控制以及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和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金融合约,对传统财务会计要素定义、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会计报告的披露带来了全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会计监管是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在控制风险的积聚和传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有效地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进行会计监管,我国应完善会计准则以降低会计理论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冲突;推进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建立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实时控制;强化政府在衍生工具监管体系中的作用;构建会计专业技术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确认的冲击,梳理了IASB、FASB和我国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重点探讨其会计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杠杆性、未来性、高风险性等特点,且其会计处理方式与传统财务会计有所不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职业道德风险.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应优化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会计预誓机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中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评估、计量和监测,重视衍生金融业务的外部监管和内部会计控制的相互关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员工对职业道德的遵守,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