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把握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与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测2005—2021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与时空分异。研究发现:(1)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三大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但发展速度有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其发展速度最快。(2)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地区差距较大,呈“先下降后上扬”的变化趋势,造成地区差距的主因是地区间差距。(3)全国及三大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均呈收敛特征,总体上考察期后期要比前期的收敛速度更快。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应考虑效率导向与创新驱动并重,注重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物流业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利益分配的差异看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李卫华综合比较,西部地区经济初始条件优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生活水平大大高于西部地区。本文从两地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角度,对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作一初步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一、东西部...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工业、原材料生产和初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从总体上讲,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东中部地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部地区在经济  相似文献   

4.
《技术经济》2019,(6):58-66
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2011—2017年我国88个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创新国际化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总体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东部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地区内差距最大,西部国家高新区地区内差距最小;东部国家高新区与西部国家高新区之间的地区间差距最大,中部国家高新区与西部国家高新区之间的地区间差距最小;地区内差距是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东部国家高新区、中部国家高新区和西部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均呈上升趋势,除东部国家高新区外,中部国家高新区、西部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的多极分化趋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公共卫生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西部地区公共卫生状况分析(一)西部地区卫生状况的总体差距。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也很大。由于人口基数比较低,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平均拥有的医生数、卫生员数量、卫生院床位数并不太低。但是,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单位土地面积拥有的投资额和卫生资源数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北京和上海农村饮用自来水覆盖率已达97.8%和99.8%,但西藏只有11.9%,甘肃为28.9%,四川、贵州、宁夏均在40%以下。卫生部对全国农村114个贫困县(其中相当部分集中于西部)的卫生保健调查显示,贫困地…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梳理了城镇化、就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相关文献及研究现状,然后运用西部地区2008—201 7年1 2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就业结构变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城镇化和产业就业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较产业结构变迁大;(3)城镇化反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明显,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则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应当要注意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应当多渠道转移农业劳动力就业、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几方面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东西部发展差距及其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分析中,认为适度的差距及其形成的发展势差,不仅有利于后发优势效应的发挥,还有利于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笔者把县域经济发展放在国际大环境和时代特征的大背景下来研究,通过考察西部县份存在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明确指出:西部县域经济必须在发展的势差中突出后发优势,寻求比较优势,构建适宜于西部县域的特色经济体系。文章还特别强调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环境,并结合笔者曾工作过的西部县份(腾冲县)在创造发展环境方面的实践,提出构建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四条原则,至少要构建六大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小利 《财经科学》2007,(2):118-124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无论在资源、市场还是在政策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通过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效应的对比分析,无论是在旅游总收入方面,还是在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近几年西部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在逐年下降.这与西部地区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完全不相匹配.因此,如何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是今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随着中国整体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城乡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内生扩大,可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变化趋势.以中国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借助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计量检验,证实了上述倒“U”理论假说.同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对样本数据分东、中和西部区域组进行检验,实证进一步发现:(1)东部区域,民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城乡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均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2)中、西部区域各自民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均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但城乡民营经济发展差距都正向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且西部边际扩大效应大于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金融资源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一个区域化特征明显的发展中大国,我国中西部经济金融发展速度和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和非均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存款作为一个地区的金融资源指标,以1987—2007年数据为样本,对GDP增长率、存款增长率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区域金融资源与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各地区的效应是不尽相同的,区域金融资源给GDP带来的影响力度整体表现为东部好于西部,西部优于中部。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郑炎成  鲁德银 《财经研究》2004,30(7):121-129
文章认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总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源于三者之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地区之间总的经济不平衡扩散更快;而三大地区之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对地区不平衡影响不大.这似乎说明:中、西部地区内部县城经济与非县域的城市经济的差距明显且呈进一步拉大趋势,而东部的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则正趋于平衡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地理特征不同,区域非均衡发展,非农产业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本、生育率差异.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有:协调区域发展,中、西部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部崛起;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西部要加强非农产业的发展;降低农村生育率,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罗曰镁 《经济论坛》2004,(20):117-118
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1.44%,比全国平均比重75.21%高6.23个百分点。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据统计,1998年西部地区10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7.6%~53%。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70%左右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比较东西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更不能让我们感到轻松。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的重要保障。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有着明显差距,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方面也与东部地区有所不同。文章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西部地区市政基础建设的水平及其融资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规模、效益和速度3个方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区际差异分析,进而提炼和归纳出各省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东中西部不均衡态势明显,其中,发展规模的差异最大,其次是发展效益和发展速度;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尤其较慢;区域内部差异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最后是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郝娟 《生产力研究》2006,(8):123-125
此项研究以2003年市场化指数测算数据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将中国各省区市场化发展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类。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东部地区内部市场化发展呈现分化状态,市场化程度较之中、西部地区内部更为离散;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类地区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三类地区市场化差距呈现拉大趋势。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一、三类地区之间的要素市场化程度、贸易自由度差距悬殊,差距拉大速度递增,而在政府行为规范化方面差距较小。进一步细化指标还发现:人才创新能力在一、三类地区存在很大差异,极大地影响了第三类地区市场化发展水平,需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之一是加快西部经济的增长,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走上了改革开放为特色的市场化进程。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增长,始终保持在8%~20%以上的高位运行。各地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是很不均衡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明显快于西部,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大大快于西部省份,而且也高于沿海老工业基地,地区间的差距(主要指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造成东西部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制度与观念的转变,创新能力的培养,市场化程度是造成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最重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自然、历史、政策等多种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梯度状态.加入WTO后国家保护力度的减弱,给原本就落后的西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可能性在增加.为缩小地区差距,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西部正面临着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两个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拟在加入WTO、西部大开发两个历史大背景下探析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进行初步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时间上呈现波动上升而后略有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地理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高低集聚特征。随后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人口、产业、社保、土地、农村发展等方面的时空特征予以分析,采用空间误差回归模型(SEM)来估计区域间溢出效应,显示城镇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发展、社会保障、加强城市建设均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同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分析了区域间的时空异质性,结果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应注重农村内生能力提高,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为落后,应继续加强城镇建设,推动人口城镇化,提升土地利用状况,完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将产生"倒U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最终将关注于真实收入的差异,本文依据对西部地区11个省市的2000个镇(村)2000户居民的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社会收入的差距比经济收入的差距大得多;社会收入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直接影响,使西部地区城乡收入比扩大10.4%。因此,建议重视缩小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收入差距的政策设计、增加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社会收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