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4,(24):94-95
<正>那年,凭借出色表现,我毕业被分配到县城的一所小学任教。正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几年,老师们"唯学生成绩是图"。每个年级十个班,为领先零点几分的平均分,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儿向前拼。孩子们的日子也不好过,题海里挣扎是常有的事,即使放学回家,也难有喘息之机。李小沫却是个例外。"老师,这些作业本我抱过去发啦?"我抬起头,李小沫用他那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他可是我们班的活宝,从上学到二年级,从来都没有写过一个字,作业本干干净净,连阿拉伯数字也不会写。"老师,这些是要发下去的吗?"小沫不依不饶。我用手按了按作业本:"一会儿自然有人发下去,你到一边玩去!"小沫的眼神突然黯淡下去。他愣了一下,这才落寞地走开。我的话会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可是,他认识作业本封面的名字吗?  相似文献   

2.
一位有17头驴的老牧人,临终时给3个儿子留下遗言,驴的二分之一给长子,三分之一给次子,九分之一给老三,分配时不准宰割。这可难住了3个儿子。一位骑驴的哲人路过闻之,哈哈一笑,把自己的一头归入驴群,使其成为18头,于是长子得9头,次子得6头,老三得2头,各人分到手的还是那17头,哲人仍牵回了自己的驴。这则故事告诉人们运用超常规思维方式,常常可使疑难迎刃而解。去年,川东柑子大丰收,果品商们纷纷奔向果区采购。一位从事多年果品经营的王某,也赶到果区,却不受传统的直线式的思维方式所束缚,避开与购果商们的激烈竞争,而是…  相似文献   

3.
书中事     
《发展》2012,(2):49
不要为卑微的东西祈祷四岁的小克莱门斯上学了。教书的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次上课之前,她都要领着孩子们进行祈祷。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到"祈祷,就会获得一切"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忍不住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呢?他会给我想要的东西吗?""是的,孩  相似文献   

4.
李建华  张程 《新财经》2009,(10):39-39
我出生于鲁北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吃过很多难以想象的苦。14岁那年,父亲得了胃溃疡,因没钱治疗去世了,我难过极了。当时,大哥在外地当兵,家里就靠母亲支撑着。为了生计,我15岁就跟随同村人推着小车上临淄、潍坊,把生产队每年每人分的60斤小麦、100斤玉米换成地瓜干和煤,回来能维持几天的生活。高中毕业后,我回到生产小队当会计,那时就梦想着当兵、当工人。  相似文献   

5.
《环球财经》2009,(12):12-13
2009年11月18日,云阳县农坝镇云峰村大雪纷飞,放学回家的孩子们手中提着火炉。云峰村海拔1800余米,是重庆云阳县海拔最高的村,每年11月份起,孩子们就带着火炉去上学。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个县(市)的小学校、学前班及幼儿园在校生有100万名.每个孩子刚上学都需要大量的练习本.可以想象几年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孩子们一般使用的都是铅笔.对于儿童来说是很不卫生的,孩子们的卫生意识毕竟不高,大部分家长都是看着幼小的孩子写字练习.担心他们用嘴咬铅笔头.或用手揉眼睛。  相似文献   

7.
我们不荒田     
我们不荒田杨小平,张柱良宁冈县葛田村40%的劳力南下打工抛下200多亩责任田,5年来,未荒芜田。没有后顾之忧的打工仔们说:为使在特区打工仔没有后顾之忧,抛下的耕地有人种。宁冈县葛田村党支部,从村里劳务输出工作一开始,就重视抓这项工作,村里组织60多名...  相似文献   

8.
种菇富了石眼人陈禄仔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山下村的石眼组,是一个穷得出了名的地方。几年前,7户农民男女老幼都还居住在一栋有近百年历史的干打垒众屋中。全组47口人,耕种着祖辈留下的71亩晚禾田。这71亩田共有上千丘,大的不到3分,小的不足1厘。而且大多数田...  相似文献   

9.
青青河边草     
我开始记事是在我进村学堂的前一年.那年我七岁。学堂开学后,我每天来回跑几趟学堂,接送我那残疾的哥哥。哥哥不能走路,每天上学都由两个同在学堂读书的堂兄轮流背着他,我只跟在后面走,帮他们提书包,下雨时帮撑雨伞。学堂就在本村寨内石我家也有几百米远。那时,家里很穷,爸妈姐三人整天忙于种田,小妹还小不懂事。农闲时,爸爸经常步行80化里到汕头市帮小镇商户进货,主要是跟布店挑布匹,每天天还未亮就出发,晚上很晚才回到家。听妈说,哥5岁那年与大人一起到山上扫墓,因玩耍,不慎从较高的坟堆上滚落到墓前石板的水沟中,把腰…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泰顺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老区县,近几年,县里着重抓了以劳动密集型为骨干产业的“四个一”。即:“一张叶子(利用广阔山场发展密植速生茶园)、“一根木头”(利用残次木材发  相似文献   

11.
海岛枫叶     
李玉秋 《东北之窗》2013,(24):85-85
女儿上大学那年,亲手把一枚枫叶夹在我床头一本书里,说:“一枚枫叶书签能陪伴爸爸读书”。我当时并没有在意,满脑子装的都是女儿上学旅途怎么走?  相似文献   

12.
视窗·趣事     
《发展》2013,(9):67-67
有一位老婆婆她有一张慢车票,有一天她去坐车,她把那一张慢车票给了司机,司机说:“老婆婆,对不起。你这一张票是慢车票,我这一台车是快车,要快车票才能坐,你这一张票是慢车票,请你去坐慢车。”老婆婆说:“那你开慢一点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13.
萍乡是个“六山一水分半田,分半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老区就更甭说了,特别是与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客观环境和条件就更加恶劣。要改变老区面貌,改善老区人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就必须  相似文献   

14.
珠海特区是个新移民城市,天南地北的各式人物鸣着锣、打着鼓轮番登场。送鲜奶的阿坚便是其中之一。说起来他还离人物远着哪,充其量也就是打工仔一个,可他人穷志不短,每天除了早起晚睡地帮别人送预订的鲜奶外,还点灯熬夜地自修着企业管理的专业。何坚来自四川的一个穷山沟,1996年高中毕业后,独自南下来了珠海特区,他是带着一个梦想来的。他说:“那年高考落榜,我很伤心,要知道,家里人为供我上学,省吃俭用,高三那年快要临近考试,为了给我买复习资料和买些营养品补身体,家里不得不把一头猪卖了。可是,我太不争气,怎么就落…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土地的眷恋和对农民兄弟的热爱,是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血脉。为农民兄弟而歌,为土地而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老区,对于贫困地区,我并不陌生。因为,我的家乡就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我出生在一个边远而贫穷的小山村,从小就生活在贫困之中。村里(大集体那会儿叫生产队)只有七八户人家,二十多口人,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落了。村子地处偏僻,离乡政府也有30里路,而且没有公路,有的人一年四季也很少到乡里去一趟。生产队那会儿,一个工日…  相似文献   

16.
8月 14日上午 11时 15分,中共通什市委书记左会金,匆匆离开会议室,驱车驶过坑洼不平的 10多里山路,来到冲山镇通庭村。明天要到省里开几天会,秋季开学在即,他想抓住这点时间,到村里看看孩子们上学的事落实得怎么样了。   “左书记来了 !”这个仅有 30多户人家的黎村一下子热闹起来。男女老少相继从低矮的茅草屋里走出来。“书记,我们真想您啊 !” 79岁的黎族琼崖纵队老战士陈文彬,紧紧握着左会金的手,许久舍不得松开。   “快开学了,我来看看孩子上学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左会金的话音刚落,陈文彬连连说道“没有,没有啦。…  相似文献   

17.
水稻薄露灌溉简略地讲 ,就是薄水灌溉 ,薄是指灌溉水层要薄 ,露是指田面表土要经常露出。实践证明 ,它是一项先进的增产节水技术 ,不需要增加设备和资金 ,只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方法 ,将土、肥、气、热和田间小气候结合起来 ,就能达到增产节水的目的。方法简单易行 ,农民容易掌握。一、技术要点 :1、每次灌水的田面水层在半寸左右。2、每次灌水后(包括利用雨量) ,都要自然落干露田 ,露田程度要根据水稻生育阶段的需水要求而定。3、连续淹灌时间超过5天要落干露田。二、水稻各生育阶段落干露田程度。1、前期 :水稻移栽后经过返青与分蘖至拨节期。移栽后第五天就要落干露田。落干到表土露面 ,没有积水 ,肥力稍好的田出现“峰泥”时复灌薄水 ,然后落干进行第二次露田 ,这次露田要加重 ,可至表土开裂才再灌薄水 ,如此一直到分蘖期。但到分蘖末期 ,还要加重露田 ,可露至田周边开裂10毫米左右 ,田中间不陷足为止。拔节期仍每次露田到开微裂时复水如使用除草剂应在移栽后5天进行 ,但第一次落干露田的时间要推迟到移栽后的第9 -10天 ,且这次露田程度与未使用除草剂的第二次露田程度相同 ,即表土开微裂。2、中期 :水稻的厚穗与抽穗期是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     
两年前在秦岭山区采访.泥土房里挤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但老师兼校长就那么一个.仅有的一块小黑板上写几个字就得擦.老师将粉笔看管得比粮食还要紧。当地家长抱怨:现在才明白,敢情义务教育是针对家长的.再穷也得送孩子上学,否则就违法了.乡里派人来扣这罚那。你看,就这环境,学成的能有几个?百八十块钱的学杂费.油盐酱醋够咱一家人吃一年咧。  相似文献   

19.
广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惹了个大祸。 媒体越做越大,广告开出天价。一张报纸的零售价区区几毛,如果你买的是一张大报就很可能是厚厚的,少则十几版,多则几十版。发行的组织者们要挣钱,卖报的报贩们要挣钱,都要从这几毛钱中出,真正落到报社手里的钱连纸钱都不够。然而,报社  相似文献   

20.
大钰 《东北之窗》2011,(14):84-85
沿振兴路往开发区走,红土堆子湾的西岸路边,陡立着一座残存的土堆,如不仔细注意那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这处长满杂草的土堆并没什么异样,而事实上,这是沉睡了4000年的青铜时代的古村落遗址大嘴子。大连的先民就曾在这里生息繁衍了近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