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农村区域面积最大、人口众多,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城乡金融差距较大,作为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农村金融,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将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独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全党同志要努力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就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根本在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不仅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同时也是农村金融机构优化生存环境,增加自身实力的重要条件.面对加入WTO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农村金融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正确引导农民积极转变观念,自觉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等转型农业,充分发挥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有益的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必然要解决“三农”向题.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5.
樊立 《甘肃金融》2005,(12):43-46
马铃薯产业是当前农业产业化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临洮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县最具开发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有效运用信贷政策,适时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我们对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思考建议,旨在了解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规划、发展优势、存在问题等,以此促进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产业是当前农业产业化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定西市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最具开发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有效运用信贷政策,适时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我们对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思考建议,旨在了解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规划、发展优势、存在问题等,以此促进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市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宁都县按照政府引导、业主经营、科技支撑、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农业优势产业种养基地、示范基地、生态基地三合一为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增强县域金融服务功能 支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分析和研究了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强调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业保险作为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工具,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鉴此,笔者试就扎实推进并努力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6,(22)
在农业管理活动中,农业统计是其中的基础性的工作,农业统计数据集中体现了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我们必须积极的开展农业统计工作,才可以保障农村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增长。本文首先针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进而简单的分析了当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强化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农业统计工作的加强,使其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1.
对发展农村区域型经济的分析与探索李国盈一、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我国已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农业区划工作,并根据各地客观地理条件,初步拟定并实施了经济分区域发展的方案和计划,各区已按农业基础优势产业,划分为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区、林牧区、水产区、...  相似文献   

12.
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本文以吉林省一些地区情况为样本,通过杂粮杂豆与粮食等其他农作物生产效益的对比分析,提出杂粮生产在特定区域形成的产业优势,以及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并针对生产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把杂粮生产作为农业优势产业来抓的政策建议,并作为金融支持“三农”的一种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时代金融》2014,(2):16-27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这些亲民平实的语言道出了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目标。紧随其后,云南省委部署贯彻会议精神,云南金融机构在已有成绩上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在高原大地上谱写出振奋人心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财政支农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如何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财政支农业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自1978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15.
改革30年以来,我国“三农”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部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致使农业稳定、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新形势下,大力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已成为促进“三农”经济步人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利用“三农”监测网络对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农机示范区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6.
马烨 《甘肃金融》2005,(1):40-41
近年来,酒泉市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同时,战略性调整也迈出了较大步伐,培育发展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在农村小康建设上迈出了一大步.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地处酒泉市肃州区这样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区域的农村信用社如何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在为“三农“服务中,细分市场、找准定位,调整经营方向,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讷河市马铃薯产业作为黑龙江省财政厅“九五”期间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集团化农村财源建设模式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马铃薯——这个不起眼儿的小土豆已经从普通农家饭桌,走进了考究的餐厅和饭店。讷河人用小土豆串成了一条金色的产业链条,成为全市城乡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市的一支强劲力量。 讷河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种植马铃薯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1996年,讷河市被国家授予“中国马铃薯之乡”称号,并于同年成为国家重要的脱毒种薯基地。近年来,讷河市委、市政府以省财政厅提出实施的农业产业集团化农村财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今后2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系统工程。由于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农村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难点,也是头等艰巨的重要任务。 推进小康建设说到底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每个人都是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定西市把马铃薯作为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优势初步形成,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并且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战略主导产业力促发展,基本完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扩大内需方针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以及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而农村留守人员的增加,大量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则使农村经济建设需要探寻新的增长途径,最终达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本文从农村留守人员的视角出发,从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入手,来探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