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技术标准间竞争加剧,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形成了基于不同技术标准的多个竞争性专利联盟并存的格局。此外,随着对专利联盟垄断性审查的加强,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联盟内企业利益,鼓励其创新,很多联盟采用了独立许可条款。为此,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分别构建无独立许可条款和有独立许可条款下竞争性专利联盟累积创新效应的分析模型,对阻碍性专利的创新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专利联盟创新效应受独立许可条款、专利类型、专利联盟技术标准间差异化程度、联盟内企业所持有的必要专利数量等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但总体上,竞争性专利联盟可降低专利许可费,促进专利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2.
与欧美先进厂商相比,中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包括技术二次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和独特的专业互补性资产等方面。无锡兴达集团是由苏南乡镇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内EPS龙头企业,通过专利动机调查,基于PFI思想,指出其创新保护模式以机密保护为主,在弱独占性制度下,主要依靠互补性资产一体化获利。而专利作为正式独占性制度,基于政策获取动机和未来开放式创新的战略储备,仍受到企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与欧美先进厂商相比,中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包括技术二次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和独特的专业互补性资产等方面。无锡兴达集团是由苏南乡镇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内EPS龙头企业,通过专利动机调查,基于PFI思想,指出其创新保护模式以机密保护为主,在弱独占性制度下,主要依靠互补性资产一体化获利。而专利作为正式独占性制度,基于政策获取动机和未来开放式创新的战略储备,仍受到企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专利投机行为是专利运用的异化,其实施主体是被称为专利许可公司(NPEs)的非专利实施企业。从实施主体、专利类型、专利质量、许可关系及行为方式等要素系统解构专利许可公司的商业模式。在对专利投机行为盛行缘由和负面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NTP V. RIM和诺转型基亚两个经典案例,结合创新理论深刻揭示了专利许可公司的运营之道。  相似文献   

5.
专利许可通过运用专利技术获取技术收益,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专利技术拥有企业的许可策略受到研发投资的不可收回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潜在竞争的影响。基于动态博弈方法,考虑到竞争性企业进行专利技术研发投资的选择和专利许可策略决策,研究了竞争市场下双寡头企业的研发投资和专利许可博弈问题,并比较了固定费专利许可模式和按产量提成专利许可模式的绩效。  相似文献   

6.
该文将专利保护宽度定义为累积创新厂商之间的许可比率,考察其对累积创新竞赛中厂商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强的专利保护宽度有利于信息披露,但其对社会福利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却呈近似的倒U型,故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存在一个专利保护宽度的最优取值区间.与事后许可相比,事前许可能在反托拉斯法的框架下导致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如果双方对专利诉讼的结果具有相同的预期,则专利保护宽度的确定和实施就是无成本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知识产权局收录的2012 年度国内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登记信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线性回归模型,构建专利许可关系网络,实证分析不同来源专利许可数量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国外和三资企业的专利许可数量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来自国内跨省区的专利许可数量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略小于外资专利,省区专利许可网络位置对区域创新产出也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专利制度理论认为,强的专利保护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创新和增长,但不利于以模仿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但最新的文献却认为,过强的专利保护会妨碍后续研发,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创新和增长,而一定程度的专利保护却有利于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并有益于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专利保护宽度和累积创新竞赛中的信息披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寇宗来 《经济学》2004,3(3):743-762
本文将专利保护宽度定义为累积创新厂商之间的许可比率,考察其对累积创新竞赛中厂商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强的专利保护宽度有利于信息披露,但其对社会福利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却呈近似的倒U型,故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存在一令专利保护宽度的最优取值区间。与事后许可相比,事前许可能在反托拉斯法的框架下导致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如果双方对专利诉讼的结果具有相同的预期,则专利保护宽度的确定和实施就是无成本的。  相似文献   

10.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②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客户与供应商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范式,但维护双方关系的专用资产投入容易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锁定效应。从战略导向视角分析关系专用资产对企业创新锁定效应形成机理,并进一步探索冗余资源对关系专用资产创新锁定的调节效应。之后,利用中国475家创新型上市公司2010-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关系专用资产对企业创新存在锁定效应;②战略导向在关系专用资产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③冗余资源可缓解关系专用资产的创新锁定效应,且不同战略导向企业冗余资源对关系专用资产创新锁定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探索性战略导向企业冗余资源解锁效应明显,而防御性战略导向企业冗余资源不仅未能有效缓解,反而增强了关系专用资产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ddressing a primary charge levelled against patent assertion entities (PAEs): that they imped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ercialisation activities of US firms. The paper utilises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strategy framework within the construct of a firm business model to delineate PAE typologies, and then evaluates how they ‘fit’ with either a framework for the protection of IP assets or the exploitation of IP assets. The PAE business model operates under neither an IP asset protection nor IP asset exploitation strategy, but its own IP monetisation strategy. Moreover,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economic impact of PAEs is undertaken, with the overwhelming empirical evidence showing that PAEs are having an adverse impact 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ercialisation activities of US firms. Potential patent policy reforms and emerging marketplace options are identified for enhancing a business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successfu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ommercialis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Stackelberg双头垄断竞争模型,分析比较了质量提高型创新技术拥有企业的技术授权策略和企业兼并。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技术拥有企业是市场先行者还是跟随者,其总是偏向于企业兼并,而不会选择固定费用授权方式;如果政府禁止企业的兼并行为,那么当技术拥有企业在市场中是产量跟随者时,其愿意以提成许可方式进行技术授权;从社会福利角度考虑,技术授权可提高社会福利,而企业兼并一般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只有当创新技术拥有企业是Stackelberg竞争结构中的产量跟随者且其创新规模较大时,企业兼并才可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ssets and inter-asset linkages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framework is consistent with a Penrosian view of the firm and draws on recent contributions from both the more general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and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erspective of the firm.

Three broad categories of firm assets are distinguished: tradeable resources, technical/functional capabilities and managerial competences. Assets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defined as resources, technical capabilities and managerial competences for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A taxonomy of generic innovative assets is proposed that distinguishes four generic categories of innovative assets: Scientific research assets, process innovative assets, product innovative application assets and aesthetic design assets. Critical inter-asset linkage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inter-asset specificity. It is argued that high degrees of inter-asset specificity provide greater scope for innovation and make higher demands on the innovative assets and their coordination than low degrees of inter-asset specificity. It is moreover suggested that complementary assets not only play the role of assuring proper commercialization of given innovations; they may also play a critical role as a ‘focusing device’ for directing the innovative process.

Finally, som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in innovative firms are indicated. Thus, the proposed inter-asset framework may help to specify the notion of core competences and provide a more differentiated perspective on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first-mover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地区265家民营企业为样本,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考察了环保战略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益的影响以及企业议价能力与自然环境动荡的权变效应。主要结论包括:①企业制定主动型或被动型环保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效益具有U型关系;②企业的议价能力可以正向调节被动型环保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外部绩效的U型关系;③企业所处自然环境的动荡可以正向调节主动型环保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外部绩效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数字化企业作为国家“互联网+”战略实施的“排头兵”,过度持有金融资产会对创新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不利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能否通过“互联网+”战略促使数字化企业降低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从而促进创新投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战略实施、数字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创新投资三者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战略能够通过降低数字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促进创新投资,即金融资产配置在“互联网+”战略与数字化企业创新投资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将创新投资细分为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投资发现,“互联网+”战略能够促进数字化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抑制利用式创新投资,同时金融资产配置在“互联网+”战略与探索式创新投资间难以发挥中介效应,但在“互联网+”战略与利用式创新投资间发挥遮掩效应;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蓄水池动机和替代动机进行检验发现,“互联网+”战略能够削弱数字化企业的蓄水池动机,对替代动机无显著影响。结论能够为国家更好地发展互联网经济,合理配置数字化企业金融资产,优化创新投资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节能环保企业是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上海89家企业数据为基础,就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节能环保企业对开放式创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替代效应,外部知识互动提升了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也可能导致外部技术依赖;开放式创新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上的影响存在差异,节能环保企业应结合不同创新阶段和企业自身特征有效开展外部创新合作;开放式创新需建立在企业内部创新投入的基础之上,节能环保企业应重视内部创新投入与外部技术消化吸收,实现内外部创新要素叠加。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绩优企业创新行为,探讨了产权性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情景效应,回答了企业组织是遵循“富则思安”的行为惯性抑或是“富而思进”的可能性。基于2011-2017年主板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业绩期望顺差显著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强,总体上绩优企业创新行为遵循“富则思安”的行为惯例。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能促进企业创新投入,且能有效降低业绩期望顺差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在知识产权保护越强的情况下,越能引导绩优民营上市公司从“富则思安”向“富而思进”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创业普及率的提升,国家乃至整个社会亟需加强对创业质量的关注,鼓励高质量、创新型创业活动开展。但学者对于什么是创业活动创新性、应如何提升创业质量等问题的认识依然模糊。从技术与非技术双元创新角度,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制造企业创新策略及其演化机制。结果发现,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融合对于创业质量提升至关重要,非技术类创新是目前制造型企业提升创业质量的主要方式;其次,不同类型制造企业创新策略演化路径不同,但均体现出从用户需求出发、权衡新颖性与实用性要求、持续提升产品或服务增值能力的机制特征,这对揭示创业活动创新性来源、推动创业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实现其环境治理功能过程中是否驱动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利用2014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其对试点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地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进行奖励产生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与政府对企业污染行为进行处罚产生的约束效应是促使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两种路径。研究结论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政策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丰富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