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慧 《魅力中国》2013,(29):363-364
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突显,抑郁症正成为常见病。在中国做了近20年研究的加拿大学者费立鹏曾经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中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综合漏报率等因素,中国的自杀率在230/10万人。抑郁症状也是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重症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脑疾病,影响到全球20%的人群。由于抑郁症是人类情感障碍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心境障碍,在心理问题中抑郁是最为常见的。因此,在其发病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被轻化,以至于当病症交替出现或叠加的时候,心理病症已近危机。  相似文献   

2.
论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自杀事件已引起高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刘晨 《理论观察》2011,(6):98-99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漠视生命的态度与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感慨生命弥足珍贵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高校生命教育中死亡观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率逐步增高的深层原因之一。通过国内外高校死亡观教育现状对比及原因分析.旨在探索适合中国高校进行死亡观教育的实践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杀概述 (一)自杀的概念 自杀,是本人自愿或被迫结束自己生命的一种手段,是人类有意识终止自己生命的毁灭性行为。著名社会学家杜尔干(E·Durkheim)在其代表作《自杀论》中,为自杀下了一个定义:“自杀是任何一种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后果,死亡事件。”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1976~1982年的资料:全世界每年约有37万人死于自杀。(实际数字远超过官方报道,有的真实数目为估计的10倍)自杀,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社会学、医学、思想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韩如芳 《新西部(上)》2009,(10):262-262,259
新生心理普查后,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直接心理干预是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的重点。直接心理干预包括面谈约请、面谈和面谈后安排三个环节。其中需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自杀风险评估;二是激发学生内在的保护生命、发展生命的愿望;三是与学生建立求助承诺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弥足珍贵。百年以前,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通过其专著《自杀论》就当时社会的自杀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系统的自杀理论。这对于当今社会中自杀问题的分析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笔者对迪尔凯姆的自杀理论进行详尽阐述,并将其与中国现状相结合,对我国目前的自杀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希望社会对于自杀问题能够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以及自残、伤人等暴力现象时有发生,这背后的深层动因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是教育的终极意义,教育与生命有着内在、本质的联系。该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入手,呼唤大学教育向生命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以及自残、伤人等暴力现象时有发生,这背后的深层动因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是教育的终极意义,教育与生命有着内在、本质的联系.该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入手,呼唤大学教育向生命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雷鹏飞 《魅力中国》2014,(21):157-158
近年,高校大学生自杀人数在逐年上升,自杀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生命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实施生命教育,拯救那些试图结束自己生命,走在生死边缘的大学生,是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具体学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辅导员具体工作对生命教育的价值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学生对生命、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少年自杀现象中"生"与"死"意义的思考,探讨开展青少年生命意义教育的三个途径,激发生命意义情绪体验,充实生命意义认知内容和转化生命意义价值取向,为从思想层面探求干预青少年自杀提出相关作证。  相似文献   

11.
大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期,那些胸怀参天梦想,誓作社会栋梁的大学生们为何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年青的生命?本文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杀人、自杀、校园暴力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生命和生命教育的内涵,细致剖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思路,以期为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佛教与心理健总体而言.佛教与个体的生命价值、更健康的心理,更多的幸福感有关,同时与更低的抑郁、焦虑水平以及更低的自杀率有关。在面对生活中的痛苦烦恼时,能从佛教中找到应对方式。康关系进行了研究。生命意义感、健康行为和社会支持很可能是影响佛教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变量。本文在分析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在国内开展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自杀事件日益频发,且自杀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生命的不可逆性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这对于个人、家庭是一种悲剧,也给学校、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震惊和高度关注,正视和深入研究当前高校学生的自杀问题刻不容缓。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现状及原因,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其生命安全,维护家庭完整,构建平安校园,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背负"自杀大国"的恶名,特别在中国人看来,日本"自杀大国"的形象尤为鲜明,甚至很多人认为最容易自杀的就是日本人.实际日本的自杀率在世界范围内仅列第六.针对为何在国人眼里日本"自杀大国"的印象如此根深蒂回,笔者分析有关日本的自杀的信息之传递途径其传递实态,并结合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分类理论,尝试对日本的有关自杀的信息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的自杀信息的传递情况及中国人对其的理解程度.进而提出国人对日本"自杀大国"的固定印象,是由相关信息本身的性质及中日国情差异造成的对信息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自杀行为作为社会性问题引起了社会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自杀领域的相关研究,涉及自杀影响因素、自杀意念、自杀防治、自杀危机干预、自杀率以及自杀现象事件分析等方面,而从理论视角下对自杀行为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却较少。为此,本文从沟通行动理论视角下浅析自杀行为,即有效的沟通可发泄人们的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个体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积极性社会行为,从而避免极端自杀行为。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倡导个体与他人的真实融入、真诚交流,建立健全个体社会支持网,同时以更新文化观念、强化个体素质、坚定生命信念等来防治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7.
潘建飞 《理论观察》2014,(2):138-139
通过对四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不少师范生在对生命的认识、对死亡和自杀的看法、生命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能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师范生对生命教育的概念也比较陌生,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识。通过调查分析,对师范生的行为表现和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警告 据世界卫生组织10月发表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称,目前全世界共约有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份题为《精神卫生:新观念,新希望》的报告指出,精神障碍对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和严重。抑郁症、神经症、酗酒、药物依赖、自杀发生率在世界均呈上升趋势,老年精神障碍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期抑郁症的比例也在增高。报告强调,抑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据不完全统计,有13名官员非正常死亡,选择自杀的有10人。其中,教育局局长葛祥的自杀事件引起人们对基层官员生存困局的反思。在生命的最后,昔日风风火火跑教育的葛疯子究竟带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去的呢?  相似文献   

20.
朱晓华 《黑河学刊》2013,(12):110-111
近些年,大学生自杀率持续攀升。透过苏格拉底、尼采、海德格尔、老子、孙子等人的人生观、生命观,旨在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