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扎龙湿地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扎龙湿地现状以及扎龙湿地旅游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探讨基于湿地保护基础上的扎龙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辽宁省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了水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加强灾害宣传、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防洪标准、巩固堤防等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湿地知多少     
大家知道吗?我们所熟知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青海鸟岛等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其实都属于湿地。许多人都去过这些地方,但究竟人们又对湿地了解多少呢?  相似文献   

4.
冯波  冯建维 《水利经济》2003,21(3):63-64
针对为保持生态平衡给湿地补水而产生的水费应由谁埋单这一问题,根据《湿地公约》并结合我国第一个遇到生态用水问题的黑尤江省扎龙湿地的补水工作,提出:应由政府承担公约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政府的经常性预算中应列入生态用水项目。  相似文献   

5.
从水质富营养化、农业旱田的增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等几方面来分析扎龙湿地退化的成因.研究表明,环境退化引起植被、鸟类和鱼类资源的减少,呈现湿地生态功能下降.据此,提出了调整农业景观布局、改建东升水库等水利设施、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建立湿地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与建立完善环保水利政策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九州飞鸿     
《浙江林业》2005,(4):32-32
广州建全国首个义务植树公园,合肥建“义务植树”登记卡,河南实行森林火灾扑救补偿机制,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获殊荣,扎龙湿地大火使丹顶鹤无处安家,沂蒙山区将建恐龙遗迹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7.
使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扎龙湿地的丹顶鹤和白枕鹤育雏期的食性与营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出: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的食物组成包括5科6种。其中香蒲科(Typhaceae)的、禾本科(Gramineae)与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是育雏期丹顶鹤的主要采食植物种类,其中香蒲科取食比例最高为41.75%、其余两种比例分别为25.02%与16.68%;不同植物的不同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的营养成分是影响该时期取食的关键因素之一,二者均偏好取食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植物。  相似文献   

8.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占地4万平方公里,河道纵横,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湿地生态保持良好。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广裹辽远,湖泊星罗棋布,苇草肥美,鱼虾丰盛,环境幽静,风光绮丽,是鸟类繁衍的“天堂”,保护区栖居鸟类150多种,全世界共有15种鹤,此区即占有6种,它们是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和灰鹤。  相似文献   

9.
刘俊奎 《绿色财会》2009,(8):F0004-F0004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占地4万平方公里,河道纵横,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湿地生态保持良好。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广裹辽远,湖泊星罗棋布,苇草肥美,鱼虾丰盛,环境幽静,风光绮丽,是鸟类繁衍的“天堂”,保护区栖居鸟类150多种,全世界共有15种鹤,此区即占有6种,它们是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和灰鹤。  相似文献   

10.
湿地属于极为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在气候调节、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受人类活动影响冲击,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日趋严重,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可以促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随着湿地旅游升温,湿地生态系统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结合某湿地发展状况,提出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协调湿地旅游与湿地生态保护的关系,以实现湿地旅游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湿地土壤因子与芦苇长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因子与芦苇生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芦苇生长高度影响较强的土壤因子是容重与有机质,对芦苇胸径影响较强的土壤因子是pH和有效氮,对芦苇株数影响较强的土壤因子是有效氮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12.
论湿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构成湿地生态经济系统;通过对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针对我国湿地生态经济系统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优化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的湿地及其合理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系统中的灌溉水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苇地,滩涂和沼泽地纳入湿地范畴;阐述了黑龙江省湿地资源总量、分布、构成和动态变化趋势:根据湿地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公园定义及效益分析入手,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保护及恢复措施。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隐蔽条件建设、生境岛营造、繁殖巢构建、建设生态廊道、野外投食以及建设生态围栏和警示牌等,达到保护湿地生物的目的;恢复措施主要包括基质恢复、植被恢复、水环境恢复以及岸坡恢复等。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可为我国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典型案例研究的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湿地生态补偿是保护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依据湿地生态补偿相关理论,分析湿地生态补偿典型案例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确定湿地资源权属,出台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及建立合理的湿地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辉 《水利经济》2005,23(2):12-16
针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利用水平不高,湿地垦殖强度大,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湿地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特征。研究表明:控制人口总量,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避洪耐涝型湿地特色产业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协调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1999年至2010年呼伦贝尔市重要湿地遥感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9年、2002年和2010年3期TM/ETM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应用RS与GIS技术,以呼伦贝尔市西南六县为重点研究区,对其湿地进行专题信息提取和分类,了解呼伦贝尔湿地近1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1年来,研究区湿地面积萎缩严重,总面积减少3 522.07 km2,变化率为36.5%。其中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湿地面积减少最多,变化主要包括湿地向非湿地的转变和草甸沼泽湿地向草本沼泽湿地的转变。初步反映了呼伦贝尔盟湿地的退化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沧州市南大港湿地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大港湿地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半人工滨海沼泽湿地;介绍了南大港湿地及动植物资源,分析了该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湿地水资源保护管理对策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蓉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6):324-327
湿地保护能给水资源的天然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综合管理提供保障并能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统一湿地水资源保护管理,将湿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和利用湿地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河口滨海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口滨海湿地是指位于河流入海口的湿地,是我国湿地中的一个重要的大类,然而目前国内外还尚未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河口滨海湿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河口滨海湿地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反映生态特征和功能的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5项和三级指标13项,可对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特征、生态演替阶段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