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菲 《魅力中国》2011,(8):244-24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还包括像汉字、琴棋书画、京剧、唐装、传统节日……这些国粹、艺术、风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辉煌灿烂,曾为许多国家、民族、人民为之倾倒。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华帝国在古代则是世界的超级大国。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仍具魅力,仍在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发展空间和传统.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特质在于对道德修养的重视、礼乐文化的滋养、独立人格的追求,今天仍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内在动力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作为蕴含着丰富文化的国家,我们应该重视创新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西方国家文化、社会不良文化、流行文化等不断地引入,中国当代青少年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西方国家文化思想的侵蚀、社会不良文化的腐蚀以及流行文化的诱惑,这使得承载着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越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杨慧 《魅力中国》2011,(20):161-161,16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法学理论,挖掘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当今法文化建设,指导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表示人类本质与社会文明的概念,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品格的一种方式。与物质性而言,文化体现为软实力,看似无形,但它对我国经济上起到的作用是潜移默化而又深刻长远的。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运用传统文化的理念“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博大精深、理蕴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其"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的鲜活生命力.礼乐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儒家推崇周化礼乐,并将其发展为完整的礼乐之学.礼乐的作用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提供生活砍序,为人类未来提供福私.礼乐的本质是仁.正因为有仁的理性自觉,礼乐才易被社会全体成员所接受.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孔子早在数千年前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礼乐治国主张,他所孜孜以求的礼乐之冶的社会实际上也是和谐社会.这一重合看似不可思议,却又是必然的历史,那我们应该如何直面、理解已绵延数千年,但时至今日仍余韵不歇,还无时无地不在潜制着我们思维信念与行为范式的这种古老的礼乐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古代"礼乐"文化中发掘,实现传统与和谐社会的对接.  相似文献   

7.
博大精深、理蕴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其"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的鲜活生命力.礼乐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儒家推崇周代礼乐,并将其发展为完整的礼乐之学.礼乐的作用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提供生活秩序,为人类未来提供福私.礼乐的本质是仁.正因为有仁的理性自觉,礼乐才易被社会全体成员所接受.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孔子早在数千年前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礼乐治国主张,他所孜孜以求的礼乐之治的社会实际上也是和谐社会.这一重合看似不可思议,却又是必然的历史,那我们应该如何直面、理解已绵延数千年,但时至今日仍余韵不歇,还无时无地不在潜制着我们思维信念与行为范式的这种古老的礼乐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古代"礼乐"文化中发掘,实现传统与和谐社会的对接.  相似文献   

8.
漆诗梅 《魅力中国》2014,(10):80-8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世界人们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是一个不曾间断的具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民族,我们应该以继承中华文明而感到骄傲并继续发扬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应用的领域颇广,其中,广告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元素非常多。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广告设计中应用到的元素及应用发展进行综合的论述,指出广告产业利用传统文化所表现的强烈的民族精神与独特的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9.
宋玉浩 《魅力中国》2010,(34):86-87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体系中最深层的东西,它和政治现代化密切关联。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人们观念形态中的反映,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必然面临着传统政治文化革的。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现代化,必须在正确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对传统政治文化加以改造,按照一定的路径和原则实现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荆改勤 《魅力中国》2010,(25):342-342
在当今,二胡艺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因如此,它备受世人关注、喜爱,而且也受到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青睐,这些成就都是与以下几点密不可分的:二胡艺术孕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表现中国传统音乐之神韵;音色柔美淳厚,表现力丰富,能雅能俗,能文能武;演奏技巧变化多端,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使二胡艺术走在各民族器乐发展之前列,这也得益于历代演奏家对二胡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世界工厂”可界定为传统世界工厂和现代世界工厂,且各有其特征。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传统世界工厂到现代世界工厂的转变。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为现代世界工厂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在人类现代文明进步上的历史意义是极为深远的。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必将面临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战略选择、社会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中以弱搏强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如果中国能够赢得这些挑战,整个世界的市场经济格局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昭示着人类社会真正能迎来和平、安宁和幸福的曙光。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着延续5000年文明的古国,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文化多元冲突和外来文化的入侵,探讨传统文化的血缘脉络,寻求传统文化生命旺盛之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龙文化研究提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理论观察》2000,(4):46-51
在中国,龙的产生、演变及由此产生的龙文化涉及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龙形象的发展变化以及龙在中国文化中全方位存在,说明了中国龙在传统的中华古老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它是深入到炎黄子孙每个生命细胞核中的遗传基因。龙的子孙创造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还在创造今天和未来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4.
孙谋 《理论观察》2007,1(2):98-99
中国当今的社会、文化深受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以西方的现代化为标准,中国的法律传统就缺失合法性,而这样一个绵延数千年,影响深远的中华法系传统它内在的精神意义和民族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绝不能只站在西方现代性立场来衡量,而是要建立能表现、塑型本己的语言、文化系统来表达,告别现代化范式,寻求中国法律传统的当代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中国文化的词汇中.有两个词语是所有外文都翻译不出来的.而这两个词正是中国社会的精华缩影。这两个词就是“面子”和“关系”。有人用Face或Facilist作翻译.也翻译成不伦不类.外国人照样看不懂。“关系”这个词更不用说.它不同于传统上的“relation”,在法文里.干脆把它直接翻译成了“GuanXi”.可见中国社会是离不开这两个词的.  相似文献   

16.
高旭辉 《魅力中国》2011,(2):132-132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吸收外来文化之际,不忘充分地挖掘本土的传统文化,这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故此,本文欲以中国传统性文化为主题,论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丽娜 《魅力中国》2010,(6):315-315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继承与传统文化根基思想相融合,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完善统一的理论体系。本论文借鉴传统文化理念,结合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将传统艺术与人文精神加以融合,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传统理念对于当今艺术领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赛 《魅力中国》2013,(16):112-112
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G理和民族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各民族的植物文化不尽相同。在中国。各种植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融入了道教信仰、复交精神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因此,中国植物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不同与其他国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视角下具有一定的优劣两重性.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大量的文化基础,但是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给其造成了一定的困境.那么如何以发展的眼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审视,结合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更好的助力作用,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他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探讨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融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共同点,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相通,优秀传统文化是党思想建设的有益营养,传统文化崇德尚礼乐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丰富资源,传统文化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环境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传统文化的天下概念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