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判断的分析性复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勋 《财会通讯》2003,(11):23-25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用来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运用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效地运用这一方法绝非易事。本文以分析性复核的一般模式为基础,从信息加工角度分析了分析性复核的过程,并对我国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改善分析性复核运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龙筱刚 《企业经济》2002,(5):120-121
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各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揭示其中有无问题,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的一种方法.我国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中,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界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能大胆运用,往往将分析性复核的"分析"重点忽视了,而将精力只用于"复核"上,结果使得注册会计师陷入烦闷的重复计算中,没有发挥分析性复核的优点和重要性.本文就此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性复核又称“分析性测试”或“分析审计”、“比较审计”。是审计师在审计实务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方法。1980年颁布的《国际审计指南》将分析性复核确定为审计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必用的测试方法,我国在2004年2月起施行的《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中,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大胆运用。没有发挥出分析性复核应有的作用。其关键原因是对分析性复核的优点和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审计中如何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下就此作出尝试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含义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绝对数或比率与相关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发现会计报表重大差异的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遵循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外部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在信息上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处于明显的弱势。注册会计师若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账簿,通过具体的实质性测试来发现重大的错弊,往往是事倍功半。但若注册会计师多作一些比较、分析,对会计报表的整体与各会计要素的合理性总体上进行把握,往往能很快发现重大错弊的端倪,从而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实务中,经常会出现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审计,但一些重大的问题未发现的情况,即用常理性的知识就可判断出报表的错假,而注册会计师却未发现的重大错报,其部分原因就是缺乏对分析性复核方法的正确运用,如琼民源事件等。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于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运用李星分析性复核是一种基本的审计技术方法,它是审计人员通过对比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各种财务数据和其他经济数据,来取得审计证据,做出审计结论的方法。分析性复核的运用十分广泛,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审计项目,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特定情况...  相似文献   

6.
审计署5号令中《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称,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准则》中要求审计人员应当依据专业判断来确定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式、范围和程度。在审  相似文献   

7.
一、分析性复核程序在编制审计方案阶段的应用 编制审计方案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从而作为制订科学的审计方案的指导,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现行的审计工作程序从审前调查、拟订审计实施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实施现场审计、撰写审计报告到做出审计处理决定等,对审计人员来说已不陌生,但如何在审计的全过程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还需在审计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性复核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的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是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所使用的审计方法之一。会计报表分析是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规定,注册会计师可将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于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也可运用于审计实施阶段。在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中,注册会计师可根据具体目标对运用程序、方法和层次作出选择。下面就其在审计三阶段的运用加以阐述。一、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在计划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目的主要是使注册会计师更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确认资料间的异常变动和意外情况,识别财务与经营弱点,确定具有潜在风险的审计领域,引导审计资源,计划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注…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性复核作为一种取证手段,已在《独立审计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中加以确认。为规范分析性复核的运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6年12月26日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即在审计规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均涉及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分析性复核的运用尚处于比较零散、不系统、不规范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在审计方面的研究多侧重于纯理论的探讨,忽视具体操作规范的研究,针对于分析性复核而言,至今尚…  相似文献   

11.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中成本最低、最容易发现误差的一种审计方法。但在审计实务中,很多业务人员认为分析性复核的审计方法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取得实际的证据,因此很少采用。实际上,只要稍微分析一下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就能发现异常现象,从而确定审计重点,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如果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分析性复核进行审计,将会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使用分析性复核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审计署2003年颁布的《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将分析性复核确定为审计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必用的测试方法.并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在审计实践中.此种方法尚未普遍应用。在新形势下,应怎样进一步推进此种方法的应用呢?笔者认为,应当在做好有关工作的进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有效运用分析性复核,能帮助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尽快确定审计证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审计风险的存在,审计人员一方面必须时刻关注审计质量,尽可能执行较大范围的审计测试,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审计的成本,因为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的惟一方法只能靠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而分析性复核则是帮助审计人员在审计质量与成本之间进行合理平衡的有效方法。一、制定分析性复核准则的背景和意义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关注的审计方法。实践证明,分析性复核的运用十分广泛,几乎适用于所有…  相似文献   

15.
彭强 《现代审计》2004,(4):55-55
2003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规定,分析性复核是指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方法,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拟就如何运用这个方法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程序和方法,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审计人员通过专业判断,合理有效地使用分析性复核,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以下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对分析性复核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性复核程序可以贯穿于独立审计的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第二个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才可以作为审计的证据来使用,但是这三个阶段组成了一个首尾相连的整体,得当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不外乎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纵向的对比,即与行业资料进行对比;其二是横向的对比,即与历史和预期(或者是预算)情况进行对比,从被审计单位的发展趋势着手;其三就是看内部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矛盾,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是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的关键是比较和分析,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鉴别资料的可靠性,对特定的数据、比率或关系进行合理的推测,从而调查异常变动及其差异原因。分析性复核是一项重要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项技术方法,往往能揭露一些隐藏在背后的问题,甚至发…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一、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应用中的目的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在审计计划阶段,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性复核便是一种了解的有效方法。审计人员一般是以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为基础编制审计计划的。  相似文献   

20.
分析性复核在实质性测试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静 《中国审计》2004,(15):51-52
分析性复核(AnalyticalRe鄄view),是指通过研究分析存在于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信息进行评价,所用的方法通常有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和合理性测试等。它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在宏观战略分析、业务过程分析(包括符合性测试)及剩余审计程序中都有着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运用。本文主要对它在剩余审计程序即实质性测试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在阐述分析性复核运用的合理性之前,需要引进一个“经营衡量”(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的概念。经营衡量是通过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性框架来评价财务报表以及相关披露是否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