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M2/GDP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本文分析了M2/GDP的发展历程,提出我国M2的影响因素,并基于M2走势,结合GDP走势,对我国M2/GDP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M2/GDP比率过高现象引人关注。本文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经济变迁的背景,主要从货币供给的视角,分别研究了央行的基础货币增长及货币乘数增长的影响因素。认为未来应着力改善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转变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优化金融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应对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2013年初在网上掀起了关于中国货币是否超发的全民大讨论浪潮,不少人都指责央行货币严重超发,但依据仅仅是M2数量庞大及与GDP比值偏高。这种"确诊"过于简单和片面,没有考虑各国货币供应统计口径差异、融资结构区别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等因素。通过对比2008—2012年我国货币供给量与全球其他经济体货币供给量,再结合我国货币发行原因及近年来M2/GDP增长原因,最后联系CPI的增长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现状,认为我国货币没有超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2  
M2 GDP蕴涵了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水平及变动由货币需求决定。 1 980— 2 0 0 0年间 ,中国的M2 GDP呈上升趋势 ,反映出同期货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的现实。除长期走势之外 ,中国的M2 GDP还呈逆周期变动趋势 ,原因在于由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具有逆周期波动的特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中国属于M2 GDP比较高的国家 (地区 )之一 ,但国别比较表明各国 (地区 )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水平。中国的M2 GDP 2 0年来快速上升 ,从货币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准货币 GDP快速上升 ;从经济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 :货币化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性质、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单一、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不良资产比率高。由于M2 GDP水平是由货币需求因素决定的 ,因而不能靠压低货币供应的办法来遏止其上升。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不平均下的民间融资盛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天价炒作"与"钱荒"并存怪象截至201 1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存量M2达78万亿,M2/GDP(2010年末)已达到创纪录的1 83%。天量货币被普遍与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暴涨相联系,这也是央行于201 0年调整货币政策基调的主要原因。而进入2011年,两类自相矛盾的现象却层出不穷,并在通胀的背景下愈发突显。流动性有多泛滥?从近年来从媒体报导中可见一  相似文献   

6.
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是中国金融运行的显著特征.本文认为,中国居民储蓄货币化积累效应、货币市场发展阻滞效应和不良贷款效应是导致中国M2/GDP水平持续上升的基本因素.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包含有正常和非正常性,在决定M2/GDP水平的基本因素未根本改变的条件下,M2/GDP水平仍会保持上升态势.结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建立良好且监管有效的金融结构是消解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试析开放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勇军  邱毅 《经济论坛》2005,(11):53-55
2003年,我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定,但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统计表明,至2003年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7%。二者增幅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幅之和,超过了年初央行的调控计划。造成货币供应量偏离GDP增长的原因较多,但国际资本的流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郑勇军  邱毅 《经济论坛》2005,(13):33-35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我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定,但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统计表明,至2003年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7%。二者增幅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幅之和,超过了年初央行的调控计划。造成货币供应量偏离GDP增长的原因较多,但国际资本的流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截至2012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高达974 200亿元,其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速,M2/GDP的值已高达1.88。通过对国内1990—2012年M2、GDP、M2/GDP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以及对中国2012年M2/GDP与同期世界各国M2/GDP的值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我国货币超发的结论。我国货币超发主要是由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居民的高储蓄率和外汇占款的增加而造成的。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29):F0002-F0002
10月16日,市场高度关注的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揭开了面纱。 央行统计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狭义货币M1余额3222万亿元,同比增长48%。“目前M2增速基本上仍在年卡刀预期调控目标范围内。预计未来货币供应量仍会保持平稳增长,稳定在13%左右的目标区间。”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  相似文献   

11.
谢长艳 《经济》2012,(10):117-118
美国推出无限期QE3,全球流行性浪潮再起.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性事实.面对过剩的流动性,如何引导,才能避免经济“硬着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呢? 中国货币供给确实过剩 《经济》:如何判断一个国家货币流动性是否过剩呢? 魏凤春:通常情况下,流动性过剩与否,可用M2/GDP来甄别.从各国M2/GDP的演进来看,美国比值一直比较稳定,但我国却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明显高于美、日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是1.8,而美国仅为0.64.  相似文献   

12.
张茉楠 《商周刊》2013,(25):20-20
短期市场利率飙升被解读为流动性短缺,但中国存量资产和存量流动性并不少。实际上,期限错配、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导致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和结构失衡所在。进入1O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快速上升,资金面趋紧。银行间市场7天利率一度升至5%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创5年新高,6月份“钱荒”期间短期利率大幅飙升的情形似乎再次重演。短期市场利率飙升被解读为流动性短缺。事实是否如此?从货币存量上看,我国流动性仍比较充裕,信贷规模当前居全球第一,广义货币(M2)约为美国的1.5倍;M2与GDP之比达到2,远超过日本的1和美国的O.7。当前,我国企业信贷占GDP比重达到130%。  相似文献   

13.
张延群 《金融评论》2010,2(5):28-36
本文运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VECM模型框架下,实证分析货币供给M1、M2与GDP、CPI、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系数,目的在于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M1和M2,哪个指标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同时,从可控性和相关性看,M1应当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本文对央行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的含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6月新增贷款1.08万亿元M2同比增速14.7%均超预期。 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月新增贷款为1.0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1.97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4.7%,这三大数据均超过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15.
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M_2/GDP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对中国M2/GDP表现异常的解释至少需要说明两个现象,一是M0/GDP在1980年至1993年保持上升趋势,但1993年以后则相对比较稳定,而M2/GDP在1985年以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M2/GDP比其他国家高。从货币基础理论出发,本文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是导致中国M2/GDP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几年对中国M2/GDP炒作比较多,认为中国M2/GDP较大,因此说中国是货币超发。我觉得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和理性的认识。中国M2/GDP比较高,主要因为中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一个经济体。当前,我国的社会融资大部分都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股市和债市的规模相对比较小,它只是M2的0.5倍,美国的这两大市场——股市和债市的融资规模都超过M2的5~6倍。直接融资渠道扩大了以后,沉淀在银行的资金会出来,减少货币乘数,使M2/GDP比较低。那么,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金融市场就会更加复  相似文献   

17.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3,(3):4-5
周小川:M2为什么会高一些? 新当选的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回应货币超发问题的时候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表明,在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的前提下,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长速度相匹配或略高一螳。为什么会略高一些呢?主要是我国处于市场化转轨时期,货币化进程加快,一些产品从计划经济下的直接实物分配转变为货币化交易,其中土地、房产等的货币化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曹远征 《资本市场》2014,(11):17-17
<正>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M2占GDP的比重超过200%,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利息也很高。货币政策调整思路应该是利率下降,但信贷又是缩紧的,这就成了宽货币紧信贷。第二,货币发行走向问题。M2增速达到14.7%,但M1增速不到8%,过去两年中,M1跟M2的增速显现出很大的问题,而且缺口越来越大,形成剪刀差。第三,从利率结构看,短端利率持  相似文献   

19.
正相对于投资机构的高声警报,中国决策层对于楼市下滑颇显冷静,并没有急于使用财政工具。央行行长周小川前不久重申,当前经济形势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房地产业与中国经济高度关联,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占据较大比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54.4%,按照通常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5%左右计算,2013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为13.6%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从货币化进程视角来看,金融、实体经济与货币需求存在关联性,三者间关联机制的结构突变时点与2008年金融危机一致,变点前后金融、实体经济和货币需求的关联机制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结构变点后实体经济货币需求大幅下降,股票对货币资产的替代作用明显下降。这意味着结构变点后,产品市场货币化进程趋于稳定,金融市场成为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必过度关注M2/GDP比值的高低,而应对货币需求的结构变化做出反应;货币需求函数仍具有分阶段稳定性,央行应将金融市场预期收益率作为设定货币供应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