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业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而言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对社会的稳定性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合理调整结构,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增长。论述了农业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经验,总结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关联分析方法对荆门市改革开放至今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进行动态分析,从农业结构本身的变动情况出发分析了农业结构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对荆门市农业及其内部结构调整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 ,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可喜的贡献。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经济的主体结构和市场竞争条件及环境 ;二是为农业增产、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实现小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对培植农业发展后劲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探索出了实现现代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促进现代农业迈向持续化、生态化、市场化、效益化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调整的广度、深度不够 ,配套水平不高 ,农业产业调整与龙头企业结合不很紧密 ,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时期,加快推进南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南疆地区水土资源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提出推动南疆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章系统梳理南疆农业结构调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调阅南疆地区农业部门相关资料,全面分析南疆水资源利用、农牧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结果]南疆水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通过压减种植面积或调整种植结构节水空间十分有限,饲草料短缺矛盾较为突出,种养不平衡凸显,农产品加工业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结论]推进南疆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骨干输水工程防渗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强化草畜配套平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光霞 《山西农经》2021,(6):101-102
我国扶贫工作已开展多年,通过农业经济增长情况可更准确地评估扶贫政策绩效。经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扶贫政策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而言,扶贫政策能够发挥出的作用较少。基于此,概述了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基准回归模型的方式,找寻未来扶贫政策开展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认识现阶段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结构变动能够提升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在当前乃至以后都将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进步的关键任务。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阐述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变动的瓶颈,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农业经济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不断接收市场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遵循自然经济规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本文就我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作一些探讨。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我国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及其结构变动特点是反映农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遵循的原则1、质量效益原则。必须在稳定基本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注重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2、区位优势原则。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同地区间农业结构的低水平重复,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业结构格局。3、循序渐进原则。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决不能操之过急,要深入调查研究,搞好总体规划,循序…  相似文献   

11.
This note comments on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research expenditur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change. The validity of the Almon restrictions, particularly endpoint restrictions, commonly imposed on the distributed lag is questioned. It is suggested that models incorporating such restrictions may lead to biased estimates of the effects of research spending. More fundamentally, doubts are raised as to whether any meaningfu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spending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can be established from the available data.  相似文献   

12.
比较表明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一体化的内涵、组织形式及作用,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又有显著的差别.经济发达国家农业一体化发展经验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前景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农民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强调农民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行为选择的影响,能使农民的诸多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受不确定性的影响,农户是否参与流转以及选择怎样的路径实现流转,都是特定环境下所做出的主观决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功能分区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介绍了农业多功能性问题,将我国农业的主要功能分为农产品供给、就业和社会保障、文化以及生态4类,探讨了其各功能及障碍因素的内涵与地域类型划分,初步提出我国农业功能分区的方法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地质科学向农业渗透,是地质与农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文章分析了开展农业地球化学综合调查的意义和农业地球化学综合调查工作的现状.就如何开展农业地球化学综合调查,文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农业资源管理职能的变化,阐述了农业资源管理的内涵和管理职能的分解与分级,对某些农业资源和环境管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农业资源管理和农业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德国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提出各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目标,在农业综合管理中相互结合,制定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法规。  相似文献   

18.
Today the land economists of yore have either gone to their reward or else been transmuted into resource economists who, with a few exceptions, spend their time in airy disputations about externalities, shadow prices and the choice of appropriate discount rates to be applied to future benefits (Campbell 1982, p. 9).  相似文献   

19.
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出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既是温室气体的来源,同时又受到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按照目前学术界碳排放的计算方法,通过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等4个主要投入要素计算得到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对农业碳排放与农业总产值的对数值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协整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总产值之间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农业产出每增长1%,导致农业碳排放增长0.69%.据此提出了引进土地利用新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施肥新技术、发展农作物固碳技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农地流转为研究视角,基于中国1988~2012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驱动作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效果,受到农地规模的制约;随后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显示,以户均农地规模表示的农地流转值存在两个显著的门限。当户均农地规模低于第一个门限值时,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微弱。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科技促农的效果逐步增强。但当农地面积跨越第二个门限,科技促农系数又降低。因此,在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有限的常态约束下,应以农地流转政策为契机,协调好农地流转与科技投入的关系而非一味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科研的区域空间布局,增强科技对中国农业的驱动作用。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避免农地流转过快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