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
2009年,在各路媒体纷纷推出的回顾新中国60年历史征程的报道中,一组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再次唤起了人们记忆深处的“供销社”。 “供销社”显然成了最能代表那个年代的影像之一。这一普遍的媒体印象,令很多人问起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还有供销礼吗?”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的樊粹庭先生对我国现代豫剧具有开拓性的成就。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樊粹庭先生就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现代豫剧结合在一起,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现代豫剧教育和豫剧改革,这对发展豫剧事业,豫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交通行业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型道路工程投入建设,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隧道。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隧道作为一种新型道路模式,在施工方面不仅难度大、操作复杂,而且其安全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影响该项工程施工控制技术的因素。其次,介绍了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产生的影响。最后,在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控制技术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给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8.
9.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159号,93岁的杨钟岫站在自家平房门前,抬头就能望见几十米外的重庆广播教育学校大楼,“那栋楼的原址是国民政府国际广播电台。1945年8月15日上午,蒋介石就是在那里通过国际广播电台向全国军民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天皇己颁布‘终战’(即投降)诏书,抗战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兴建地铁,盾构隧道不可避免地会穿越软土地区,因而研究软土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变得尤为重要.以温州某盾构隧道为例,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构建二维数值分析模型,分别研究单线隧道和双线隧道下的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变形逐步由隧道向上传递到地表,产生沉降,单线隧道最大地表沉降值为10.1 mm;单线隧道顶部管片的竖向变形最大达到2.56 mm,左侧腰部和右侧腰部管片往中间的变形量均为0.96 m m;盾构隧道埋深越大,则盾构施工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量越小,而沉降槽宽度越大;在双线盾构施工完成后,后行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更大,同时发现双线隧道间距越小,两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越大,由此造成了地表沉降量更大.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3(7):96-96
饮食、穿衣、单位、家庭、人情、面子……本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正因为是最基本的,人们对这些随时随地司空见惯的现象,也就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极少有人去深究其原因,探析它们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者易中天独具匠心,通过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婆剖析,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它由近及远,于细致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
该书特点之一,是用"闲笔"来写"正书"。这是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但却不像一般专著那么抽象,那么理论化,那么枯燥。全书讲述老百姓的事情,态度闲适,读起来轻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还真是那么回事"的感慨。该书特点之二,是深入浅出。在对林林总总的生活现象进行剖析时,或诠释字词,或引经据典,从本义到广义,从现象到本质,如聊天般地娓娓道来,揭示出这些现象深刻的社会性。该书特点之三,是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既是"闲话",就不能做"官样文章"。作者往往用日常用语叙述生活习惯,风趣幽默。该书特点之四,是结构上环环紧扣。从饮食到服饰,从单位到家庭,从面子到人情到友谊,把各个似乎是不相关的方面,从一引申到二,从二引申到三,看完这一章还想接着看下一章。宛如一壶馨香扑鼻的碧螺春,细细品来,回味无穷,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