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前,受经济下行及和"两链"风险叠加等因素影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增多,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利益,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审计实践列举了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主要形式及审计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通过的《逃废银行债务客户名单管理办法》的规定。债务人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被视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不经债权银行同意,以改制、重组、分立、合并、租赁、破产等方式悬空银行债权;通过非正常关联交易抽逃资金、转移利润、转移资产,致使银行债权被悬空;以转户和多头开户等方式,蓄意逃避债权银行对贷款的监督,使银行贷款本息无法收回;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信息、产权不清的担保,或恶意拒绝补办担保手续;不经债权银行同意,擅自处置银行债权的抵(质)押物,造成银行债权低(质)押悬空;隐瞒影响按期偿还银行债务的重要事项和重大财务变动情况,致使银行债权处于高风险状况;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已生效的法律文书,继续拖欠银行债务;不偿还债务又拒不签收银行催债文书;其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新规     
《中国对外贸易》2006,(3):17-18
新设股份制银行须引外资 地方政府禁入;七种行为不得申报出口退(免)税;九种行为被视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进口捐赠医疗器械须新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田宇 《商业研究》2003,(2):117-1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对社会信用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加大了社会经济交易成本,也是造成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根本所在。有效的制止和纠正企业的逃废债行为,已成为摆在各级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弄清企业进废债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找准原因,从源头上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5.
朱亚平 《商业时代》2006,(24):81-81,75
我国目前出现了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方面使农信社损失了大量的信贷资产,削弱了其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带来了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农信社对企业贷款产生了“惜贷、“惧贷”心理,挫伤了其放贷的积极性,造成银企关系紧张,使企业“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二元代矛盾更加突出。本文从分析企业逃废农信社债务的形式着手,提出治理企业逃废债务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解决企业逃废债务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文  毕玲 《财贸研究》2002,13(5):105-106
企业逃废债务是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企业实施逃废债务行为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假破产、多方投资、抽逃出资、变更经营主体、改制、逃逸六种。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尊重经济规律取消特殊政策保护,以市场规范约束企业行为是解决企业逃废债问题的主要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7.
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破产,部分有价值的企业可以通过破产重整获得新生,破产重整是建立在未来共同的营运价值和利益与共的基础上的。实际操作中,往往有企业利用破产重整制度逃废债务,让债权人承担破产重整的社会责任和风险。本文通过DW公司对终本案件在破产重整前夕以及破产重整,对债务的处置方式过程进行分析,对正常运营的企业提供一些措施建议以规避风险。同时,呼吁立法部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破产重整制度和健全积极的司法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8.
《工商行政管理》2009,(12):37-37
6月17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司法保障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对于虽有借破产逃废债务可能,但符合破产清算申请受理条件的非诚信企业,也要将其纳入法定的破产清算程序中,通过撤销和否定其不当处置财产行为及追究出资人等相关主体责任的方式,使其借破产逃废债务的目的落空,剥夺其市场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9.
黄燕君  吕舟 《商业研究》2002,(18):56-58
改制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已成为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银行的进一步商业化改革未能使逃废债势头有所收敛。运用构建改制企业逃废债博弈模式 ,证明特定条件下的博弈导致银行“打官司”的威胁不可致信是问题的实质性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使银行在博弈过程中建立可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关系中商业银行追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目前信用机制的缺乏,银行在决定给企业贷款时主要看经营情况,对企业的信用等级没有量化考证依据,在贷款到期清还时就会出现道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是企业逃废债务的最大受害。若想降低和化解这种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运营能力,依法清收盘活,使逃废银行债务权现象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从2003年2月1日起,借国企改制逃废债务的行为将得到有效制止。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今年1月3日在北京宣布,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03年2月1日起实施。《规定》对此类行为界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已严重困扰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企业发展步履艰难。解决国有企业高高债的良性办法就是现实、科学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利用经济的和金融的各种手段实施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达到激活一批企业,再生一批企业,而又以牺牲银行贷资金为代价的目的的。那么,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的支持实施企业债务重组,以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问题呢?笔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有企业债务较重,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要摆脱困境,其出路在于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即可通过银行参与国企股权、中介机构接管债务、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强强联合等方法来减轻债务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政府与应对重组企业适当参与和管理,负责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规则的制定,确保国有企业通过债务重组,一方面能摆脱当前困境,另一方面又确保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从非对称信息理论看我国企业债务融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债务融资一般包括直接融资中的债权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文章以直接债权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为代表,由非对称信息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来分析企业不同债务融资选择的经济学含义,指出在我国企业债务融资选择中存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结构失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构失衡;与资本市场债务融资相比。货币市场债务融资发展失衡;债券市场融资结构失衡的问题。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完善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资信程度,增强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信誉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金融救市"政策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的外部因素,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扩张又反过来加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埋下隐患。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实施的救市政策构成了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的显著差异与结构突变;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关注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效率,考察行业企业的债务融资。文献分析显示:特定行业的企业债务选择受行业竞争特征和金融中介特征的影响,且行业的要素特征会影响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行业产出。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研究将政策冲击、行业特征和企业债务进行整合,形成“基于政策冲击的行业企业债务管理概念框架”。分析表明,该框架可以合理解释债务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也为金融加速效应的考察提供了新的指引,即今后研究需要重点关注行业要素、竞争和金融方面的加速因子的具体作用方式,以有效解释行业企业的债务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增来 《北方经贸》2005,(11):13-15
财政是社会经济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巨大,而且绝大多数属于隐性债务,已严重影响地方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集中体现,以万亿计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正通过银行机构向金融风险转化,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动向,这必将影响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王学文 《商业研究》2005,(13):172-17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偏高已是不争事实,并成为其商业化改革的严重障碍,究其成因,根源就在于单一的国有产权制度。单一的国有产权会引发企业对银行权益的侵害、逃废银行债务、银行内控弱化,以及银行和企业内部的软约束、债权和债务意识的淡化等问题,从而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要从根本上避免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必须对单一的国有产权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景润 《中国市场》2004,(7):42-43
企业贷款困难,银行放款也困难.企业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让银行欲贷而不能.笔者以自己多年积累的放款经验来看,这看似缥缈却非常现实的贷款"核武器"其实只有两个字--诚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有企业—银行债务重组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晓灵  谢平 《财贸经济》1994,(12):13-17
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益问题和经营机制转变问题已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巨额的债务(主要是欠国家专业银行的贷款)又是最突出的问题.如果债务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其他举措,如产权结构转变、股份制改造、资产存量调整、产品方向转变、企业兼并和重组、企业技术改造等均难以进行.另外从国家专业银行角度看,被国有企业占用的大量不良贷款(债权)使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大量贷款本息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还要不断向这些国有企业注入新贷款,这会使贷款信用机制受到损害,同时也是专业银行转向现代商业银行改革的一大障碍.因此,企业的大量不良贷款债务已在企业改革与银行改革之间形成死结.研究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问题,寻找一种可行的方式解开这个死结,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