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当代社会最新发展观念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南与理论研究的热点。可持续发展寻求的目标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作为为经济...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已进入生态时代,生态时代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目前,对“可持续发展”达成的共识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但笔者认为: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代际之间的公平,而未重视区间的公平和环境与发展的统...  相似文献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把“可持续发展”明确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指保护动物种群和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同时…  相似文献   

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王冰可持续发展是既强调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强调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是要节约和保护资源,使各种资源能满足世世代代人的需要。就土地资源而言,最突出的矛盾是其稀缺性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对于中国这...  相似文献   

5.
农经新观点     
生态时代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已进入生态时代,生态时代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目前,对“可持续发展”达成的共识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但笔者认为: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代际之间的公平,而未重视区间的公...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公平,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机会均等,以实现他们较好生活的愿望。二是代际公平即世代平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要合理利用资源,不要损害后代人获得发展的能力。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自身的繁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证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采取全球共同…  相似文献   

7.
浅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987年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 ,对可持续发展作了这样的界定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之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1989年 5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又通过了《关于可持续的发展的声明》 ,该声明指出 :可持续的发展 ,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消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而且绝不包含侵害国家主权的含义。1996年 3月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 ,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诸多定义中,目前得到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是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它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现代际间的公平,这是可持续性发展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部干扰时维持其自身生产力的能力,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相互协调的发展。它既是手段,又是目标;既强调保护,又强调发展,因而不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有区别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与不发达是造成资源与环境恶化的基...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1] ,其实质是调节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必须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三峡库区包括湖北的宜昌、兴山、秭归、巴东和重庆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等 2 0个市区县 ,总幅员面积为 5 4 0 61 5平方公里[2 ]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不适应2 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特别是某些地方为…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投融资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投融资的要求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作为发展要素之一的资金投入总量要增加、结构要优化、管理要加强、效益要提高。(一)农业投融资规模要稳定增长,农业资金要持久投入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作为其发展的要素组合、资源配置要科学合理,总量供应要充足,投入要稳定、持久。资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要素、重要资源,具有“粘合剂”、“催化剂”的功能作用,且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大推动力作用。只有稳定持久地增加农业投入,充分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才能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张洋 《农村经济》2000,(10):30-32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源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载体。近一个多世纪以来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 ,人类不断扩展生存空间 ,加大对土地的利用强度 ,人地矛盾加剧。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水旱灾害频繁 ,土地资源所支持的生态系统面临危机 ,直接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后代人的生存。如何合理利用土地 ,创造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条件 ,是实现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一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相似文献   

13.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同时,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我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曹新 《国土开发与整治》2001,11(4):57-60,64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压力,一是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二是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该向依赖于自然的“收入”,而不耗竭其“资本”的方向转变,以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协调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辽宁循环经济发展与构建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捧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增长目标越来越高和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的激烈冲突中,以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关键时刻,如何化解人口增长的压力、松驰资源存量的约束和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以确保我国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地发展,从而使社会、生态与环境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和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农业和农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路究竟在哪里?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罗必良、李大胜、王玉蓉等多位专家集体撰写、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机理及对策》 一书,对此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该书为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的第一篇为背景研究。这一篇着重探讨了三个问题:生态经济综合评价的逻辑框架;我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及其评价;我国农产品供给的总量、结构和制约因素。第二篇为发展趋势研究。在构成这一篇的三章中,首先分析粮食与农业资源双重短缺的现状与根源,然后评价农业资源的承载力和未来趋势对农业发展方式的影响。第三篇为机理研究。这一篇讨论的三个问题是:资源不确定性;环境外部效应对农业的影响;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决策”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资源永续利用与食品安全的协调机理。第四篇为对称研究 。该篇讨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工农业关系调整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的诸方案比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策略与政策调整;政府和市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技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有的未来》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接受使用,对开展国际性的环境保护合作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基本含义是,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与社会的结合,强调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的结合,使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是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具有特定的地域构成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在现代社会,区域经济已超越了地域范围,经济行为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中相互渗透。区…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 E C 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到1992年,国务院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提上议事的日程。自此,国内的专家、学者都曾对可持续发展下过定义。总体来看:可持续发展是在坚持公平的条件下,以人为中心,以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人口、资源、环境是决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20.
一、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持续农业作为一种长远的农业发展战略,其基本要求是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将适度的能源与物质投入和适用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均衡的增长,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并把经济上提高效益同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协调起来,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