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环境污染危机,根据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的复杂性以及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提出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路径,即在跨界水污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以政府治理为主导、柔性地融合运用科层治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和网络治理模式。研究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对这三种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加以对策性选择和柔性运用,以期实现利益补偿下的区域利益共享,从而促进区域产业、能源等合理调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健康城市治理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健康挑战的重要框架和方式,理解健康城市治理的特征和发展过程将有利于更好推进相关实践。基于政策安排分析框架,选取杭州市为案例,分析了我国健康城市治理模式演进特征。研究表明杭州市的健康城市治理模式从试点模式转变为更具有包容性的协同模式,其模式的转变主要由政府主导,其他参与主体的立场取决于政府的角色,相应的治理特征也随之适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甘肃省199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体系结构演变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体系结构演变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区域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使城市体系中高位序的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快于中小城市,而城市体系结构的规模集中并未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推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作用下,以多元利益和公共需求为核心的区域公共事务在长三角地区逐渐兴起。理论上,多元治理的提出为不断涌现的跨行政区域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而长三角地区的太湖治理,已然成为有效处理区域公共事务的典型案例。太湖治理,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地方政府在合作框架下,积极构建区域共同体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区域治理结构的动态演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比较了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种区域治理流派的基础上,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认为存在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两种区域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的路径,并提出了加强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资本投入量、劳动力水平、技术进步。已有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和要素的投入推动,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方分权的城市治理模式研究——以新城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城新区发展过程,认为中国的新城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存在市场化、开发区和行政区三种不同管理模式。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的束缚,众多新城新区出现了城市建设资金供应不足、新城新区建成后人气不足、后期新城新区管理不到位等普遍现象,有的甚至达到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能和房地产严重过剩、交通拥堵和生态环境危机等城市问题。从基于地方分权的城市治理视角进行研究试图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介绍了德国、日本和我国义乌的城市治理模式,提出了我国新城新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思考,包括公司型政府治理模式、企业型政府治理模式和企业家政府治理模式。认为:这三种模式,第一种以盈利为目的实行封闭性和单向度管理,第二种组织"准政府"的企业实施开发管理,第三种由来自企业的企业家实施为了企业发展的增长管理,均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走向分权的善治之路。我国的新城新区,可以通过政府的减政放权和体制内的改革等,达到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迈向"善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文君  陈丹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1-中插7
新时代下城市文化空间成为城市空间治理的重要对象之一.城市文化空间治理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城市特性消失、归属感认可度差"等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通过构建"目标—驱动—路径"的治理框架,提出"历史挖掘、多元融合和设施均衡"的治理路径及其行动方案,结合江安城市文化空间治理实际工作,在问卷调查统计和研究梳理"历史底蕴、文化特征、空间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为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撑和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竞合的主体。通过对城市区域中的中小城市区域发展路径的观察,其区域发展路径应充分的依托和融入所在城市区域,以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特色化发展为主线,谋求在全球或全国城市协作网络中的能级跃升。河南省巩义市作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中小城市,以专业化、特色化为发展思路,确定建设全国重要的专业工业基地、密切对接郑州都市区产业分工协作和组建自身"中心—腹地"次区域协作体系发展路径。通过积极调整自身空间发展策略,落实具体区域协调行动的抓手,保证三个区域发展路径落地实施,为城市区域的中小城市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已成为推进中国新型城市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PPP模式的实际运行涉及复杂的契约关系,其中政府和民营企业间的契约关系最为关键,由于双方在PPP模式中的目标导向差异和可能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凸显出严重的契约治理问题。本文运用轮流出价合作博弈模型,论证了股权契约治理是政府和民营企业契约治理的核心内容。为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政府应给予其较大的股权比例,同时需要形成政府和民营企业股权契约相互制衡机制,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契约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区域一体化与公共管理实践的互动发展,区域内不同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合作网络逐步成为解决跨界性公共问题与化解区域治理困境的重要方式。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001-2012年间16个中心城市合作网络数据样本,对区域公共治理合作网络的基本演化形式、结构属性及内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治理合作关联呈现出交叉重叠的网络化结构特征,合作网络密度逐年增大,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度较为均衡,但具有中介功能的枢纽型城市还很不发达,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合作网络中协作处理区域性公共事务,多层次参与、多中心协同、多种机制并存的区域公共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15.
省域中心城市的内涵与选择——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分析中心城市概念、作用、功能、特征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了省域中心城市的内涵。省域中心城市是指城市整体实力具有省域影响力的城市 ,可分为三级 :一级中心是具有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或省际性影响力的城市。二级中心是具有省内地区性综合影响力 ,某些单项职能超过地区、省域的城市。三级中心是具有跨越综合影响力 ,某些单项职能超过地区、省域的城市。继之 ,根据现有中心城市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潜力 ,作者为省域中心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前提性标准和目标性标准 ,以及选择的方法与步骤 ,并以江苏为例进行了具体选择。本文可为正在开展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与社会互动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城市居民家庭的联系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南京市11区近400份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建模的方法从城市居民家庭的信息来源、联系方式、联系频率等三个方面对信息化影响下南京城市居民家庭联系网络的演变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居民家庭联系网络的角度来阐释地理实空间与网络虚空间的替代亦或互补的关系等理论争辩.  相似文献   

17.
跨界边缘城市发展及治理研究:以临沪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协同背景下,大量跨越行政边界的边缘城市迅速形成,并成为近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区域.在总结边缘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跨界边缘城市内涵,并以临沪跨界边缘城市为例,揭示跨界边缘城市的发展类型与发展模式.研究提出:①我国跨界边缘城市虽与西方主流语境中的边缘城市具有空间相似性,但我国跨界边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北京共生院和广州泮塘五约两个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对比不同治理模式下城市更新网络的个体特征、子群特征和整体特征,系统、全面地研究城市更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权力交换,并探讨城市更新治理机制的优化方向.要破解城市更新的治理困境,需要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引导多元利益相关方通过有效参与和充分协商,从而获得城...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治理并不是一个新课题。2 0世纪3 0年代开始的"凯恩斯革命"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严重的危机,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经济滞胀、财政危机、信任危机以及政府过度膨胀、效率低下等问题,各种社会问题的集中爆发事实上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失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方面,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要建立"企业型政府"、"以市场为本的公共行政"。至20世纪90  相似文献   

20.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问题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基础组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关系城市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命脉。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政府已意识到多重治理主体介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城市公民参与程度对城市基层社治理改革的影响毋庸置疑。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从公民参与视角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治理时代,重视引导公民参与,才能形成有效治理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承担的"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