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通货紧缩的威胁已悄然来临 目前,社会上对通货紧缩的概念鉴定大致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下降;二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的需要,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社会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普遍不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持续萎缩,资产缩水;三是认为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它有两个最大的特征:一个是物价连续下降。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呈现基本平衡.甚至是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的局面.保持价格稳定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但近期出现的肉蛋蔬菜价格的温和上涨会不会引发价格总水平出现全面、持续、大幅上涨,会不会引发通胀?  相似文献   

3.
依据1994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以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影响,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而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数据,建立了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趋势,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君圣 《金融与市场》2001,(5):22-24,29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资金分配形式,具有国家强制性色彩和非偿还性特点,主要通过税收从经济中积聚资金,通过财政支出分配资金,通过赤字或债券来平衡收支;而金融是以金融机构为主体进行资金有偿分配,其主要特点是偿还性的契约关系,主要是通过存款积聚资金,通过贷款分配资金,以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平衡收支.经济增长需要保持宏观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即超过经济可承负的临界点时)常常出现经济停滞或衰退,在金融上则表现为通货紧缩;相反则会出现经济的过热增长,在金融上体现为通货膨胀.长期衰退或过热都会威胁到经济的稳定,而这些情况的出现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西方各国政府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政策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是通过间接调节通货的措施,在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降低,从而扩大对企业的贷款并扩大总需求;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提高中央银行贴现率,迫使商业银行也随之提高向企业的贷款利率致使企业减少投资,同时减少总需求。公开市场政策是通过直接调节通货措施,在经济萎缩时。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中国通货紧缩问题得到缓解以来,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总需求层面,二是经济结构层面。从总需求看,主要有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三大因素。直至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尚未解决。2003年以来尽管投资需求膨胀明显,  相似文献   

8.
祝宝良 《中国金融家》2011,(4):136-138,143
自2010年9月份以来,我国的物价上涨,不同于2004年由粮食连续五年减产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不同于2007-2008年由我国经济过热引发的价格上涨,是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出现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中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进行估计及分解结果显示,中国总需求曲线陡峭而总供给曲线平坦,说明中国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最大,而总供给冲击作用较小。影响中国总需求、总供给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对未来经济波动的预期。今后中国在操作货币政策时应注重规则使用,同时增加政策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形成与政策制定者相同的预期,从而提高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是在若干年起伏一次的波动中实现的。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经济要不断重导覆辙呢?最基本的原因是,盲目的扩张经济导致了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要控制总需求,最根本的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因为,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它是以各经济单位(主要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实现收入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呈现基本平衡,甚至是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的局面,保持价格稳定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但近期出现的肉蛋蔬菜价格的温和上涨会不会引发价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经济结构两个层面对我国通货膨胀形势进行了剖析,表明我国当前源于总需求层面的通货膨胀压力已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锁定,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来源于经济结构层面。本文用部门间CPI的离散程度来表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数量特征,运用部门瓶颈模型分析了其形成机制,表明其根源在于农业部门发展的相对滞后,进而从收入分配角度解释了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抑制通货膨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调整信贷结构,是我国治理通贷膨胀、治理经济环境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把它提到这样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和落实,我认为并不过分。通货膨胀的根源大抵出自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我国和西方国家由于国情不同,所以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和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西方国家是供给过剩,通过紧缩信贷总量,压缩社会总需求,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我国则是供给不足,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单纯采用紧缩信贷总量的政策难以奏效;还要用很大力气来改善和增加有效供给,为稳定通货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防止出现因紧缩信贷而导致经济萎缩,形成滞胀。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今年以来,整个经济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治理通货膨胀。今年上半年,随着社会总需求继续得到控制,市场零售物价涨幅逐月缩小,到6月份物价上涨幅度已持续9个月低于两位数,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工业生产开始回升,产品结构有所改善。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当前,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市场销售不畅,产成品严重积压,经济效益差。由  相似文献   

15.
一、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仍然面临严竣的困难经过二年来的治理整顿,已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总需求得到了控制,社会有效总供给继续增长,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趋缓,连续几年过高的工业生产速度下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得到了控制,失衡的主要比例关系有所改善,物价逐漸回落,外汇储备增加,整个国民经济正沿着持续、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但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理论中关于通货紧缩的研究 通货紧缩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凯恩斯理论,尽管凯恩斯并未对通货紧缩做过专门论述,但因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大萧条的产物,以分析和解决通缩为宗旨.凯恩斯认为大萧条是由总需求不足特别是投资需求不足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上的“宏观”,指的是国民经济中的总供给、总需求以及总价格、总就业等总量。因此,有人说宏观经济研究的是经济总量和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时候,就需要国家进行干预,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有行政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尹涛 《金融博览》2005,(11):10-10
参与起草“十一五”规划的有关专家预计,“十一五”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最终可能使总供给持续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再次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全国各地投资增长的体制性冲动过强,同时技术和资金供给充足,使总供给极易持续过快增长,而最终需求(主要是消费)增长相对偏慢且面临较多的中长期因素的约束,如果任由目前的投资或“十一五”初期的投资继续过快增长,未来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就会十分突出。为此,规划将从机制和体制上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并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一稳一控”成为“十一五”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基点。  相似文献   

19.
赵春新 《财政》1991,(6):40-41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关键是必须坚持宏观经济平衡,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这是正反经验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与以往经济过热的症状截然不同,本轮经济快速增长主要由外部需求推动,物价总水平仍处于低位,表明总需求并未严重超过总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