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反映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旨在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其就业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这些因子对就业的影响力程度,从而促进有关就业各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为促进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提供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3.
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芳  孙怡  谷慧敏 《旅游学刊》2006,21(Z1):162-167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反映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旨在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其就业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这些因子对就业的影响力程度,从而促进有关就业各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为促进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提供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4.
依托互联网,以满足旅游消费者信息查询、产品预定及服务评价为核心目的,囊括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车公司、海内外旅游局等旅游服务供应商及搜索引擎、OTA、电信运营商、旅游资讯及社区网站等在线旅游平台的新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该产业主要借助互联网,与传统旅游产业以门店销售的方式形成巨大差异,被旅游从业人士称为"在线旅游"。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在旅游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很多旅游目的地逐渐重视网络营销,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为了探讨区域旅游流对在线旅游信息的响应,文章提出了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概念,并以美国和加拿大的15大旅游网站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测度出了中国城市的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指数。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美加来华游客入境旅游流偏好值,探讨我国城市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指数较高的中国城市在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且旅游资源禀赋高;美加来华旅游者主要集中前往中国东部地区;我国城市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的耦合关系表现出4种形态。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并非直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线旅游企业的控价现象已引起旅游供给方的抵制和地方行业协会的不满,相关问题也引起国家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的重视.从相关文献来看,由于对在线旅行平台的价格结构及外部效用缺乏考虑,现有研究对现实缺乏解释力与指导力.文章综合运用双边市场理论、需求弹性理论与效用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分析了在线旅行市场竞争及社会福利问题,并在纵向约束经营下分别建立完全垄断与竞争下的两个市场均衡模型并求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价格结构、平台利润与需求弹性及社会福利等进行了分析和相关比较,从而试图解释和预测我国在线旅行业的竞争特征与相关矛盾关系.研究提出:第一,在线旅游企业应积极寻求线下扩张及范围经济控制的机会;第二,酒店等旅游供应商应主动应对在线旅行平台的双边性特征以做好信息化时代下的变革;第三,政府规制的焦点在于平台交易总价格,而非单方交易价格,并且真正要既保护竞争又保护旅游消费者.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在线旅行双边市场的内在竞争坝律及其未来发展态势,并指出了政府规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旅游业竞争激烈,一个国家旅游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应当采用国际惯例,并使本国旅游管理、服务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这就需要有关国家根据本国国情,以创新的意识进行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从而加快旅游业发展.那么,来夏河县旅游的游客是否对当地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旅游娱乐项目、管理经营体制和安全卫生条件满意呢?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协调和平衡旅游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在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石凯  张俊霞 《当代旅游》2022,(12):62-64
本文通过网络调查,运用对比的方式,得出公众对于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景区认知、景区休闲功能认知、景区旅游吸引力认知在市内同级别的景区中相对较高;在省内同类型的旅游景区中,处于中下等水平;在国内同类型的旅游景区中处于低水平阶段,景区受关注度与国内同类型知名景区受关注度存在较大差距。据此提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景区吸引力,打造特色品牌,加强景区宣传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审视阳朔旅游的发展:社会文化影响的调查与比较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张文 《旅游学刊》2003,18(5):15-20
针对30年来阳朔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以对阳朔的社会调查结果为依据,解释了阳朔现象,对阳朔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做了分析,对发展模式进行了评述,并与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美国的阿拉斯加的旅游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旅游演艺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比旅游演出与传统演出的不同,归纳旅游演出的特征,以期对旅游演艺市场作出正确的预估。  相似文献   

12.
13.
旅游形象研究对资源相似型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政府宣传形象纳入资源相似型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研究范畴,并选取资源禀赋高度近似的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为案例,实现游客感知与政府宣传旅游形象对比,选择两地游客网络游记与政府宣传网络文本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IPA模型对两地游客感知与政府宣传旅游形象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吸引物形象维度在资源相似型目的地旅游形象中具有“非敏感性”;资源相似型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与政府宣传旅游形象呈现出“差异—趋同”特征;资源相似型旅游目的地在“认同—错位”和“差异—趋同”效应的叠加作用下,具有各自的优势旅游形象维度。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旅游需求预测对比研究:理论基础与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需求预测在国家旅游发展政策制定和战略规划和决策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西方学者对于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需求模型与实证分析.我国旅游需求预测研究主要是建立在西方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引介与探讨.本文基于对中西方研究差距与差异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旅游需求预测的难点、全球及中国旅游需求预测的各种问题,明确提出了中国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的分类方法及旅游需求预测研究的未来指向.  相似文献   

15.
黄潇婷 《旅游学刊》2014,(3):100-106
文章以颐和园旅游者时空行为2009年活动日志调查和2010年GPS追踪调查两次获取的数据为基础,从样本有效率、代表性和数据真实性、精确度4个维度对数据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有效率和代表性维度上,传统的活动日志调查方法获取的旅游者时空行为数据质量更高,表现为同样时间内获取到的样本规模较大、判定为有效的样本更多且样本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到访次数结构等更加趋于真实。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研究者应当根据自身的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和调查预算,综合考虑不同调查方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文  何桂培 《旅游学刊》2008,23(2):72-79
本文以全国范围内的23个旅游目的地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资料,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其差异,得出了六大旅游影响感知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面感知普遍占主导地位;个人内在因素是导致感知差异的主要因素;旅游目的地居民大致可分为三类:具有大局观的积极支持者、矛盾的理性支持者和关注自我的积极支持者.  相似文献   

17.
胡嘉欣 《当代旅游》2019,(10):00097-00097
近几年,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出门旅游的人数是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旅游行业和酒店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同时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次研究就从技工院校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入手,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提出一些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孙洁 《西部旅游》2022,(22):72-74
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既是在线课程建设的要求,也是职业院校进行“三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差异化的现状下,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省级精品课程“旅游服务业通用英语”建设团队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了思政引领、职业导向、功能突出,四标合一、融行业特色、兼自主学习、重共建共享的建设思路,为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旅游产业区模式:比较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叶红 《旅游学刊》2006,21(8):24-29
旅游产业区在我国已发展得非常迅速.本文将旅游产业区分为城市型产业区、景区型产业区和社区型产业区.通过分析比较三者在形成动因、集聚结构、制约因素等方面差异,提出了应更新旅游产业区布局观,努力发展城市型集聚、限制景区型集聚、引导社区集聚发展,促进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含义、关系及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分别是汉语界和英语界经常使用的重要概念,然而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不但存在国别差异,还存在概念内涵与外延理解的深层次分歧。文章通过梳理这两个概念的界定方式、含义理解、翻译使用等方面的分歧,从概念产生背景、语词本意、逻辑规则、现实含义等角度,逐一进行辨析,指出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这两个概念是中英文学术界创造的具有旅游学科独特含义的专属概念,它们总体上被用来指称旅游活动的对象。旅游资源一词容易引发诸多理解歧义,而旅游吸引物一词在含义上更为清晰、准确,有更大的使用空间;而常被我们用来作为旅游资源英文对译词的tourism resources,其在英语中的实际含义并非如此,使用频率也不高。文章还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的概念界定方式进行了分类,概括了其间的核心差异,疏解了歧义,辨析了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利珀(Leiper)的旅游吸引物系统论做出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