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构建区域经济—煤炭产业—生态环境系统(ECE系统)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ECE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系,1995年~2011年新疆ECE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程,系统由无序向有序发展。产业结构、环保政策、能源建设、人口规模和技术进步均对新疆EC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是人口规模能源建设技术进步环保政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人口快速集聚,城市经济迅速增长,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16年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从转型动力和转型绩效两方面客观评价七个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水平,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转型成效水平"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进行协调性及制约因素分析。研究表明:从转型的成效程度上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呈现逐年增强趋势,但区域差距较大,转型绩效水平总体向好,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好于经济系统;从转型协调度看,转型动力系统与转型绩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爬坡式"上升趋势,协调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协调水平均处于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新疆人口资源-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资源-经济-生态系统整体性为切入点,在区域综合承载力视角下构建适度人口模型,并对2004-2015年新疆适度人口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新疆从2008年开始出现人口赤字状况,到2015年赤字率达到11%;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承载人口能力呈现赤字状态,生态系统赤字状况尤其严重;土地承载人口能力呈富余状态,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常住人口增长幅度。究其原因,一是新疆人口增长幅度过快,年均增长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尤其是南疆地区人口数量激增;二是新疆和国内人口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不断扩大;三是新疆土地资源质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协调水平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模型构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05—2015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农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近1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是2005—2010年经历了一个滞后型的发展过程;农业人口、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下降,2011—2015年处于滞后型发展阶段。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结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持续提升,但农业系统总体耦合协调性仍处于欠佳局面,农业人口和环境困境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各系统可持续与协调兼顾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榆林市12个县域有关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榆林市区域发展可持续性与协调性进行评价。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榆林市各县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其次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县域系统综合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并结合榆林市域与县域发展实际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政策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新疆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缩小与东部省市的发展差距,既是我区经济建设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金融政策并不能适应新疆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政策与新疆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协调性。所以,新疆的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根据新疆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实际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区域金融政策保证体系,以保证新疆经济发展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进行评价,了解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方法]基于鲍尔丁系统学原理,通过区域协调理论中协调度模型的构建,以重庆市农业发展8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当前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性总体处在中级协调发展阶段,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相较而言比较滞后;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表现出突出地域差异,其中双桥区协调发展度最高,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石柱县、城口县、酉阳县协调发展度较低,还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除城口县外,研究对象中其他地区协调发展度均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相对滞后。[结论]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且资源环境保护相对滞后,重庆市应提高对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重视,积极推进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区域重心法分析新疆人口与经济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并使用人口经济不一致系数与偏离度指数,从不同空间尺度探究了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分布"南重北轻"的格局愈发明显,经济地理格局正逐渐演变为"北疆恒强,南疆愈弱"的空间极化格局。新疆分县域人口与经济分布匹配性较弱,多为经济集聚滞后类型;分地州(市)人口经济匹配性差异较大,喀什、和田地区与其他地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五大子区域尺度下,天山北坡经济带和东疆地区人口经济匹配程度较强,南疆三地州呈减弱态势,天山南坡产业带与西北疆区域呈波动性增强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复合系统的定量测度,明确其系统协调程度及协调发展程度。[方法]通过建立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5年甘肃省PESREn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结果](1)甘肃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快速上升,人口、资源综合发展指数缓慢上升,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发展远远滞后于其他系统;(2)甘肃省复合系统的协调度2005年为0.026 6, 2009年达到最高值0.649 0,到2015年再次下降至0.375 9;(3)甘肃省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从2005年的0.090 1调整至2015年的0.528 1。[结论]在甘肃省发展过程中,环境系统是系统协调发展的短板;从整体趋势上看,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在波动中略有优化,已从严重失调调整至轻度失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持续优化, 2015年达到勉强协调;认为甘肃省应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各系统的深度协调发展;构建和完善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推进系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中,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是绝对不能够忽视的。区域金融发展理论探讨的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地域上的表现,是将区域与金融作为有机整体来观察,分析其产生、发展、运动的规律。其实质就是将金融置于区域经济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只有从不同的经济区域出发,才能更清楚地认识金融的意义。改善新疆区域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将是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而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主要将在界定金融结构与新疆区域金融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新疆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以新疆区域经济有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区域发展协调性差。转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以新疆为例,首先分析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然后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分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综合评价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新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口迁移已成为当代重要的人口经济活动,并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出发,评价新疆绿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以期为系统深入研究新疆人口迁移问题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以引导迁移行为,促进人口迁移与绿洲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评价1999—2010年安徽经济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各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程度。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环境系统对经济、资源对经济的协调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构建并测算了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三系统综合协调发展度,得出安徽省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基本能相互协调发展,但环境仍然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相对分布法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在不断上升,发展较快和发展滞后地区的差异明显加大。从相对分布的角度看,新疆区域经济总体呈明显的"U"形分布,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处于中间水平的地区发展速度相对变缓,出现了"空置化"现象,即中等发展地区非固化;发展滞后地区内部差异化的扩大程度高于区域总体及区域的其他地区。另外,区位因素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似乎并不是一个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现阶段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了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分别从人口城镇化水平、城镇的规模体系、城镇的空间布局和城镇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城镇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城镇化进程的特征并提出稳妥推进新疆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指标衡量体系,采用基于时序全局立体表的因素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5大经济区域的有关数据进行了经济、社会状况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各经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度量;第二主成分则反映了人口规模及其基本素质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及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分析对比,为新疆各区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脱钩指数分别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和三次产业能耗三个方面分析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1年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呈复钩状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有较高的依赖性;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是新疆主导能源,在多数年份都处于复钩状态,石油从复钩转化为相对脱钩,天然气和水风电则在相对脱钩和复钩之间反复波动;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产处于复钩状态,三产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二产能源消费量最多,在相对脱钩和复钩之间反复波动,第二产业是新疆未来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领域。新疆应该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来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变,外省大批人口入疆,对新疆社会、经济、文化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根据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对现有迁入新疆人口进行分析,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迁入原因进行研究,为更好地促进新疆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区典型的地貌及生态景观是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结构 (简称为“山盆系统”) ,绿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和地理空间。新疆国土面积 1 6 6万平方公里 ,绿洲仅占新疆国土面积的 5% ,它却承载着 95%以上的人口 ,聚集着 80 %以上的社会财富。随着人口的增加 ,社会经济的发展 ,绿洲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加 ,生态危机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这是人类长期不适当地开发、利用绿洲而忽视绿洲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结果。因此 ,研究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新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及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2-2011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和碳排放量等相关数据,以LMDI分解法为着手点,从经济规模、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排放等四个方面来探索新疆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并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5个产业的角度进行碳排放分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经济规模效应和产业排放系数效应对总碳排放效应主要是正向作用,而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主要起到负向阻碍作用;而从贡献度大小来看,经济规模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分别是最大的正向推动和负向阻碍效应;分行业新疆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工业一直是各效应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贡献度都在70%以上,其余产业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