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江汉论坛》2001年第1期刊发了许成安、杨青二同志合写的文章《试论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以下简称许文),该文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较为详尽而深入的考证,然后得出结论:"价值的源泉不应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还应该包括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在内."  相似文献   

3.
<正> 还当人们将职工从事本职以外工作获得额外收入视为“社会分配不公”,从而要求对此限制的呼声一直不断的时候,戴园晨同志在1991年第11期《经济研究》上发表了《第二职业初探》一文,明确表示,第二职业有其存在基础,并预料今后还会呈现增长趋势。无疑,这给第二  相似文献   

4.
一、对某些观点的认识我国经济学界就什么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许多同志就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有无区别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虽然这些看法及表述存在着差别,但多数观点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在《试论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科学含义》一文中,冯根福等同志认为,经济效果是以一般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考察对象,是对经济活动有用性的评价,它不受社会经济制度因素的制约。而经济效益则不同,它把经济活动的结果与生产者的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自80年代以来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关注。王寿春等《走出第二次低谷: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跌问题的研究》(《经济研究》1989年第12期)一文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关于分析所用资料数据的问题研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即SR/NI)的变化趋势,首先必须进行比较。而进行比较则要求所选取的数据资料具有可比性,对不可比的数据必须先进行分析和加工,使之具有可比(?)。近几年的SR/NI值出现丁几种不同的说法,如1988年的SR/NI_2有的说是19.2%,  相似文献   

6.
<正> 1994年我国高达20%以上的通货膨胀虽已成为过去,但它所产生的种种冲击和震荡将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由此而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更会激发我国很多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理论工作者去探讨、去思考。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持续的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之一。国内外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也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仅就《世界经济》1981年第9期刊载的罗承熙同志的《再论物价上涨问题》(以下简称《再论》)一文中有关通货膨胀的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与罗承熙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8.
也论经济学的科学性——兼与丁文锋同志商榷谢识予一、讨论经济学的科学性的意义在《当代经济科学》1996年第3期读到了丁文锋先生《经济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一文(以下简称丁文)。丁文很好地归纳了有关经济学科学性问题的一些争论,对经济学的科学性作出了一个正面...  相似文献   

9.
读了《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6年第5期王一兵同志《刍议我国应逐步建立跨国公司》的文章,引起一些思索,对《刍议》(以下同)中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王一兵同志商榷,以求指正。 跨国公司的本质特征 《刍议》说:“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它象一头多角怪兽,跨越国界,通过对外直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经济行为的劳动力流动,判断其是否合理,当然要以经济效益为标准。但不能仅以投入产出的比较为唯一标准。对劳准力流动经济合理性的判断,既要注意劳动力流动所产生的微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贵刊今年第四期发表的张雅光同志的题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吗?》一文,指出了与原商品概念不同的定义,本人读后,党得确有商榷之必要。 雅光一文,用心良苦,这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并不都是商品,只有其中实现了交换的劳  相似文献   

12.
肖大文同志在“陕西省企业管理协会”成立大会上宣读了《对价值工程(VE)底数学方法和实际应用的探讨》的论文,作者对价值工程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价值工程费用C 的范围,功能F 与费用C 相比的定量问题,评价系数表的问题等。就肖大文同志提出的观点,愿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3.
乌家培同志在《经济管理》1979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以下简称《乌文》),对基本折旧基金当作积累基金用于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几种情况进行了论述。亦着重用定量的方法对第三种情况,即“在固定资产价值量连续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对个别固定资产(或全部固定资产)满使用期(或平均使用期)时以及其后所累计提取的折旧基金,因代置同期报废的固定资产而被用于原值补偿外,总会有一部分数量不等的余额,可以有保障地作为扩大固定资产规模的净投资的补充来源”,作了详细的论述。文章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理论上的说  相似文献   

14.
连环替代法的弊端表现在共同影响额是由排列在后面的因素单独负担的,因此分摊法避免了连环替代法的不足。在共同影响额在各因素间的分摊方法上,并进式因素分摊法是科学的,而差额比例分摊法是不科学的。从科学性和实用性两方面考虑,如影响因素为两个时,应采用并进式因素分摊法;如影响因素为三个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连环替代法与并进式因素分摊法两种方法中的某一种,如影响因素为三个以上时,则应采用连环替代法。  相似文献   

15.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即SR/NI)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使财政陷入了困境。为了改变目前财政面临的这种严峻形势,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成为共识和必然的选择。当前,许多同志在写文章谈提高SR/NI的值时,都相应提出了其数量界限,但说法不一,差距较大。此等问题的出现,除了与部分同志对我国“八五”期间以至整  相似文献   

16.
汉代田税额史无明文,一般的都认为是亩税六升或三升。这是以晁错说的“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为依据,按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税率,以亩产一石的标准推算出来的。周国林同志认为:亩税三升太少,不合情理;汉代亩产量一般在三石左右而非一石;汉代田税(周文用的是田租,不确,详下)“一般都在一斗以上,高者可达三四斗,而以一斗五升最为常见。”今按:亩税六升或三升说确有问题,但周国林同志的论证亦难成立,笼统地说汉代亩税一至三斗和旧说一样都有违史实。故为此文,然否,请周国林同志及学界同仁正之。  相似文献   

17.
赵人伟同志的《关于劳动是谋生手段的问题》一文,着重阐述了这一观点:“劳动作为谋生手段”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事实,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所特有的,因而不能用它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否则,既违背了人所共知的经济事实,也误解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家的原意。事情果真如此吗?我并不以为然。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条件”。这对于一切社会形态来说,都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只要停止了劳动,很快就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常识。宣传这一简单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我们在人民内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是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人文杂志》八二年第四期刊登的刘佑成同志的《也谈劳动力所有关系》一文(以下简称《也谈》),很受启发。但对其中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就本人看法略述如下,愿移樽就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与周民攸同志商榷提出了以下论点:1.在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中,精神生产力已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根据;2.现代生产力的质态标志是智力型劳动者与智能机器系统的有机统一;3.生产力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20.
《史学月刊》1997年第4期刊余欣《敦煌出土契约中的违约条款初探》文,从经济法学角度对敦煌出土契约中的违约条款问题作了初步考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如认为敦煌出土契约中的违约罚金“是一种以惩罚违约为目的的罚金”,“不一定都含有赔偿损失作用”;认为敦煌契约允许任何一方以交付罚金方式废除合同,与今天经济合同法现定的合同违约受到违约处罚后仍应履行原则,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或为条件所限,余欣同志听见的敦煌契约为数不多,故其论断颇有失误,亟须予以辨正:余欣同志在列举了两件违约条款“不正常缺失”之例后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