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业开发速度加快,造成目前绝大部分矿山保有储量消耗过快,接替资源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矿山粗放式经营较为普遍,短期行为严重:由于初级矿产品在矿山企业的产品构成中占主导地位,缺乏深加工而导致矿产资源开采效益低下;再就是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尤其是尾矿资源.资源危机,不仅制约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也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对矿产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促进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建设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现代管理科学普遍认为,要搞好一个企业需要4大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在这4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如果一个企业缺乏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有了其他3大资源,也会失去优势,甚至变得毫无用处。尽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企业中受到广泛关注,但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认真探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  相似文献   

3.
青海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察尔汗盐湖是一个巨大的无机盐宝库。盐湖资源是我省的优势资源,开发盐湖资源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从“七五”开始到“八五”期间,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的卢氏县,立足县内富含52种矿山资源的自然优势,通过科学有序开发。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矿产开发已昂起卢氏县域经济龙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程延 《西部大开发》2004,(12):28-29
如今,资源的紧张和短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羁绊。一座座矿山枯竭了,一批批矿工失业了,一座座城市衰落了,曾经伴随着资源而兴起的一座座煤城、油城、有色金属城,如今有不少因资源衰竭而陷入困境。 "矿竭城衰"的现实正在上演,资源危机正一步步向中国逼来。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质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由此产生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地质事物和地质现象,它包括地质遗迹、地质体、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和地质现象等。盘锦市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有三角洲沉积地质遗迹、曲流河沉积地质遗迹、风成沙丘地质遗迹、石油开发矿山遗迹、地热、矿泉水、高密度盐卤水等。旅游地质资源与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淄博是一个资源开发型的老工业城市,采矿历史悠久,矿业开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大短板。  相似文献   

8.
李好 《新财经》2012,(10):96-97
重金属废水当中有金属,海拓环境通过提炼把它变成有价值的金属,开展资源再生和循环经济,通过这样的方法把每一个废水处理厂变成一座矿山。污水处理厂能否像连锁酒店一样迅速复制,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运营?许海亮的答案是可以。作为海拓环境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9.
资源安全特别是战略性资源安全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资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和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保障资源安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中国资源安全战略,要建立战略资源储备,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降低资源的无效消费;开发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是城市职能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广义上是指依靠开发自然资源为主要职能建立起来的城市,狭义上是指依托矿产资源开发成立的城市.本文所分析的对象是矿产资源型城市.据统计,我国现有以煤炭、有色金属等为主的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30多个城市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现有的8000多座矿山中,400多座资源枯竭,2/3已进入"中老年期",正在加速枯竭进程.  相似文献   

11.
窦贤 《西部论丛》2006,(3):17-19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时间里,甘肃省境内通过地质勘探,发现了丰富的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甘肃境内现有矿山资源面临枯竭,接替资源不足。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目前,记者就甘肃省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及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等问题,采访了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孙矿生局长。  相似文献   

12.
以能源和矿产为例:探微中非资源开发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源开发合作的可能性与现状 (一)资源开发合作的可能性 1.中国有需求。据中国国土和自然资源管理处.截至2004年中国有158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和储备。但是.这些资源远不能满足中国日前持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维持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势头。据国土和自然资源管理处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自然资源引入Romer(1990)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包括四部门的封闭经济系统,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得到,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源生产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经济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此外,文章基于OECD和BRICS 3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开发)和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资源开发地区(资源供给者)而言,自然资源是"诅咒";对于资源需求者而言,自然资源是"福音","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在跨国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资源丰裕国家(地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自然资源引入Romer(1990)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包括四部门的封闭经济系统,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得到,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资源生产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经济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此外,文章基于OECD和BRICS 3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开发)和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资源开发地区(资源供给者)而言,自然资源是"诅咒";对于资源需求者而言,自然资源是"福音","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在跨国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资源丰裕国家(地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资源条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能够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自己的资源条件,扬长避短,积极开发,合理利用,经济发展的步子就会迈得快一些。反之,资源则有可能变成发展的障碍。或是看不到当地的资源优势,“守着金碗讨饭吃”;或是为当地的“先天不足”而懊丧,失去致富的信心;或是被资源牵着鼻子走,背上资源的“包袱”等等。这是关系到当前地区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如何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二、中国经济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有:石油供应的保障、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粮食供应的保障、淡水资源的保障中国自90年代初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3年石油进口达920万吨。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分别为2.6亿吨、3.2亿吨。预计到2010年中国通过进一步开发海洋石油,稳定东部油田的产量,加速西部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甘肃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磊 《发展》2002,(11):49-50
资源型城市是按照“一矿一城”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即依托一个国有大型矿山企业,建立一个城市。建国50多年来,我国依矿建成了300多个资源型城市,甘肃也不例外。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就是依托国有大型矿山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甘肃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这些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或市场的原因,支柱产业开始衰退,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是摆在资源型城市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不仅是其自身…  相似文献   

18.
一场对于铁矿石资源的“争夺战”进入激战,它已左右着行业格局的分化。据了解,国内一些原来弃之不采的低品位铁矿近来又开始备受青睐。目前各省都在努力开发自己的铁矿资源,这些铁矿石品位甚至在17%-18%之间。专家建议,国内钢铁企业应加速国内矿山开发并走出国门寻找新矿山。  相似文献   

19.
矿山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矿山开发引起的生态问题有逐步加重趋势,矿山生态建设是切实保障矿山生态系统健康与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简要介绍了金东矿业有限公司在维护矿山生态安全方面的一些经验,即重视矿山生态建设与地方生态规划衔接;关注经济转型与污染防治;做好矿山生态环境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中国玉文化资源基础上,得出以玉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发的玉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察和经济社会价值的结论,指出开发玉文化旅游资源是开发玉文化特色旅游的基础,是弘扬中国玉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