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农村的管理体制如何,对农业的发展关系极大。目前我国农村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进行改革。一、我国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农村的管理体制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过分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经济体制是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的。首先,人民公社这种管理体制不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我国农业生产力的状  相似文献   

2.
史永丽  孙淑云 《经济问题》2007,(10):127-129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人民公社时期,之所以能够解决中国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是因为在"政社合一"体制下,政府发挥了组织、引导、管理、监督的作用,这在形式上契合了公共产品的理论.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行,政府职能没有随之改革和接续,合作医疗制度随之衰落.上世纪90年代政府试图重建合作医疗制度时,因过分强调农民主体作用,政府只起扶持作用,背离了农村医疗保障公共产品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导致了传统合作医疗制度重建屡屡受挫.  相似文献   

3.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农业尽快搞上去,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我们虽然搞了三十年的农业,至今仍然没有摆脱八亿农民搞饭吃的被动落后局面。之所以如此,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也应该从我国农业集体所有制形式,特别是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上来认识问题,也就是“政社合一”这种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基础,是否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正确总结我国在农业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所有制形式都是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中在论及“社会建设”时,有这样一段话:“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是“政社分开”这一概念,第一见于党的最高层次的纲领性文献中。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而试图代之以政社分离的全新体制,但事实却是有政无社,集体经济组织至今没有得以普遍建立。农民集体在形式上还主要表现为村民自治组织——以村委会为代表的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从而使得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在事实上兼具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双重属性。但这并不妨碍对农民集体的法律地位的分析和认定。从社会实证和规范实证的角度看,农民集体具有社会组织的团体性和法律主体的人格性,也具备独立的责任能力,即集体成员并不为农民集体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农民集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对此,我国未来的民事立法应予以明文确认。  相似文献   

6.
竞争性行业是指所有不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虽然我国竞争性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政企不分、职能转变不到位、部门垄断、行业进出通道不畅、行业管理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监分开和政社分开,理顺行业管理体系,打破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疏通行业进入和退出通道,完善行业管理法规等.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沿着两大路径展开,一是政府主导下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形成的社区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农民自发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前者由于创立的基础是政府自上而下、一相情愿的设计,没有彻底脱离传统人民公社体制的窠臼,因此收效甚微;后者则是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自我创新,并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未来发展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成为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个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小农经济改造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吉峰  陈勇 《经济论坛》2004,(11):110-110,105
马克思、思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高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改造小农经济和传统农业的过程实质上是使农民逐步得到更自由、更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在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各级经济组织变成各级行  相似文献   

9.
<正> 一、双重体制是我国体制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产物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一种运行模式转变为另一种运行模式。在我国经济体制进入全面改革和出现明显的双重体制以前,许多从事经济改革研究的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应该尽力避免出现双重体制,因为每种经济体制都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把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混杂在一起,必然造成摩擦和混乱。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三次革命,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革”了人民公社集体生产经营体制(“大锅饭”体制)的“命”。国有企业改革依次进行了企业身份转换(企业与政府关系变革)、企业经营权变革和产权制度改革三阶段革命,使国有企业由政府的附属物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主体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和升级,更重要的是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改革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目前,这三次革命还远没有完成,需要加大加强加深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组织选择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如果说生产技术选择的实质是节约生产费用,那么,经济体制组织选择的实质则在于节约交易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评价和分析经济体制效率,其前提是找出那些与交易费用有关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联系。本文首先讨论交易技术结构与体制组织相容原理,产权形式对体制组织选择的影响,然后据此分析中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放手让农民去实践、探索,废除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旧体制,普遍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农民重新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状况迅速改观,为农民后来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这种生产经营体制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但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略论县联社     
我国农村人民公社是由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会并和发展而成的。在今年夏收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即改变成为2万6千多个农村基层人民公社,平均约三乡一社,一县十三个社。与此同时或稍经过一些时间,有些县就成立起县联社性质的县社组织或直接组成一县一社。例如晋、冀、鲁、豫、陕、辽、吉、黑和北京等九个省市,到9月底就有县人民公社134个(多数为县联社性质),占其总县数18%。中央在“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8月29日)中,就曾预见到  相似文献   

14.
一年多来的全民大躍进,促成了人民公社的誕生。人民公社是以合作社为基础發展起来的。但人民公社此合作社却有更大的优越性,它是一个新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不仅扩大了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已具备了相当多的全民所有制的因素。如公社內部的政社合一和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已構成一个公社內部的小全民所有制。由于公社范圍的扩大和社內各种生产消費的統一,国家計划领导的作用已大为提高了。由于公社的劳力集中和資金集中,国家就有可能利用其一部分或組織各公社协作进行全民性事業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模式作为经济体制在财政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经济体制转型对财政根本要求的一种反映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的目标任务;积极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等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镇政府职责的重点不断转移。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严重。为顺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应该把着力点放着建立和谐的民主型行政生态环境;政企分开,加强农村市场建设;政社分开,促进村民自治;改革乡镇财政,建立城乡统一的财政制度;建立完善乡镇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来,我国的铁路体现与整个经济体制一样,处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之中。由于铁路属于自然垄断产业,与其它自然垄断产业一样,改革和调整的难度很大,任务更艰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我国铁路的改革也明确了市场化的发展方向,2000年4月4日,朱Rong基总理、吴邦国副总理再次听取铁道部关于铁路体制改革和思路,基本肯定了实业界、政府主管部门和理论界经过长期探索、讨论、筛选,提出来的“网运分离”的改革思路,同时强调铁路改革当前要抓紧推进“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继续完善、细化“网运分离”方案,并先在铁路局内部进行探索。这意味着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已构成,走向已经明确,将进入一个在总体部署下系统推进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的新阶段。本文拟在总结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学思考,并进一步分析自然垄断行业引入有效竞争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展秀英 《经济师》2000,(5):75-75,77
在经济改革中 ,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说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解决好经济体制的改革 ,有利于我国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 ,财务体制改革与之紧密相连 ,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务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笔者拟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对体制的认识经济体制是国家组织领导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是一国为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和动力问题所确立的一组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和合理安排动力问题是经济体制的两个基本功能。一般讲 ,经济体制由决策、信息、激励和约束四种机…  相似文献   

19.
一、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基本背景(一)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政府组织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到农村税费改革前,中国乡镇的建制变动比较频繁,名称几经变化。1954年颁布的《宪法》,规定县以下只设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委员会;同时《地方组织法》规定,县人民委员会在必要时,经省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县的派出机关。到1958年,乡镇管理体制初步定型。1958年之后,人民公社运动迅速推进,区、乡被全部取消,改为人民公社。1982年,随着农村家庭承包制度的推行,中央决定“撤社建乡”,到1985年底,人民公社改乡镇政府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共有乡镇915…  相似文献   

20.
税收是国家取得收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税收体制和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体制模式决定税收体制模式,不同的经济体制就有不同的税制。而税制反过来影响经济体制型式和体制的经济效能。以市场机制为依托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即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体制,需要以资源税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