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 6 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中期 ,欧盟的粮食自给率从 82 %迅速提高到了 1 1 0 %以上 ,这说明欧盟的粮食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文章介绍了欧盟粮食政策目标和粮食政策措施的发展变化 ,分析了欧盟粮食政策的操作机制特点 ,并提出了欧盟粮食政策值得我国学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构建我国粮食安全的配套保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粮食安全应以“确保需要”为目标。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惯例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应从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实施农业支持政策、发展高效农业和建立市场调节机制入手,构建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状况表明,粮食政策和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面积缩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比较利益低、政府行为缺位、科技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在确保耕地面积、增加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民补贴、完善农业保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4.
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升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2004年以来国家实施了直接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政策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给实际操作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根据近几年来补贴政策落实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反思了政策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并就相关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提出改革和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政策由建国初的粮食自由购销制,到统购统销制,再到合同定购制和“价格双轨制”,然后到保护价收购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转变过程从1949年到2003年历时54年,这期间还一直实行农业税政策。政策运行结果是农民税费负担日益加重,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进行的各种农业补贴资金越来越不堪重负。迫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压力和加入WTO的要求,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在2004年出台了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政策运行十年来,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深入开展下去,农民增收明显。  相似文献   

6.
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粮食流通产业必须转变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以繁荣粮食经济、维护粮食安全。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的多重制约。顺应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政府部门应围绕产业目标定位,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进粮食流通产业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7.
一项具有良好目标的政策,未必能够产生良好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在政策分析的过程中,政策目标和政策结果之间是存在悖论的.本文以"粮食补贴政策"为例,在对其进行政策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具体诠释了政策分析过程中目标和结果之间的悖论,并提出了导致政策目标和结果之间悖论的根源在于利益的观点.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客观存在的利益关系问题便成为我们能否深入、有效地探讨政策分析过程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加拿大和中国国情分析发现,尽管两国在自然环境上有显著不同,但两国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流通,并将市场化作为目标。在制度设计和具体实践中,与加拿大粮食流通体制相比,我国运行机制的二元性、管理体系的多重性、粮食销售过程中农民参与程度低、粮食储备成本高和粮食物流四散化程度低等极大影响了我国粮食流通效率。因此,本文提出鼓励土地集中经营,打破区域限制实行统一的粮食储备机制,不断加强农民参与粮食流通力度,完善粮食四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粮食贸易的基本走向与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国际粮食贸易基本走向的基础上,就我国应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粮食经济政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经历了由间接补贴到直接补贴发展的过程。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置疑的问题,针对粮食补贴政策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就如何完善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我国稳定粮食价格的数量界定,即年度间波动不超过5%;一年中波动不能超过50%。并重点阐释了我国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有: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粮食科技投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继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完善我国粮食生产补赔政策,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创新粮食保险制度,强化粮食风险调节基金等。  相似文献   

12.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自实施以来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介绍各国直补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研究给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民收入效果的实证分析以及不同直补方式对农民收入的不同效果,并针对上述效果提出改进粮食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过去30年间,美国在科技创新和推广、生产者扶持和资源保护、组织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政策安排,实现了粮食生产领域内劳动力及资源投入明显下降、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增加的政策效果。认真研究美国粮食生产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其相关政策措施,对于我国进行粮食生产体制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粮食作为一种物质资源,在我国具有其双重性,既是一种普通商品,用于市场流通,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民生,关系国家稳定。本文试通过分析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经济学机理及成效,宏观和微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粮食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各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我国这次没有跟着全球一起闹“米荒”,主要得益于近年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如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正在逐渐走弱。为了牢牢把握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整合力度,切实调动和有效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稀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用日益广泛,我国稀土产业发展需要资源战略、生态战略、科技战略、人才战略和国际战略的共同支撑。围绕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着"动态调整"、"输出与储备双管齐下"的基本思路,着力构建集"储备政策、环保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为一体的、促进稀土产业有序竞争、推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从而使我国稀土资源优势上升为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稀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用日益广泛,我国稀土产业发展需要资源战略、生态战略、科技战略、人才战略和国际战略的共同支撑.围绕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着“动态调整”、“输出与储备双管齐下”的基本思路,着力构建集“储备政策、环保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为一体的、促进稀土产业有序竞争、推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从而使我国稀土资源优势上升为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粮食贸易的竞争力、我国粮食贸易的影响因素、我国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我国粮食贸易政策、我国粮食贸易与国内外粮价及其他价格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粮食贸易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棚改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其现行财税、金融、土地和监管等政策的分析,针对其存在的财税支持政策力度不足、金融融资政策过于单一、土地供给政策有待完善和监督管理政策还有缺陷等政策问题,在借鉴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包括建立保障性住房专项基金等财税政策,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等金融政策,增加用地储备总量等土地政策以及信息公开透明等监管政策,旨在为政府及其有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粮食经济宏观层面的难题:粮食生产的基础不稳固;粮食直补未能协调好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我国粮食市场存在"政策型"波动现象.由此提出对策:综合协调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培育中间大商业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中储粮企业要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目标并联的、"二元"稳定的粮食政策结构、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破解订单农业发展的风险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